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几多红杏出墙来
作者: 黄德昌   来源: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工作   人头马   毕业设计   综合考核   毕业论文   染织   作品   工艺美术   服饰设计   专业学习  
描述: 我院工艺美术系装潢专业第一届,染织专业第二届毕业作品展,于一九九三年七月初举行。纺织总会副会长杜钰洲等同志及院系领导前往参观,给予了肯定评价。付出一份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毕业展是对同学们在校四年专业学习的综合考核和检阅,也是对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综合回顾。在五彩纷呈的展室里不乏优秀之作。如染织专业黄宁胜、许崇秀的两件地
关于环境艺术和城市雕塑
作者: 赵云川   来源: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意识   自然环境   建筑设计   装饰性雕塑   环境艺术   现代城市规划   城市雕塑   纪念性雕塑  
描述: 关于环境艺术和城市雕塑赵云川一、环境艺术环境艺术是当今社会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也是近年来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装饰设计的人常常提及的新概念。关于环境艺术的概念我们现在还未找到具有权威性的统一的注释,不过,仅从字面上理解,人们似乎感觉到环境与艺术之间的...
青花瓷2008新印象
作者: 尤珈   来源: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创新性   细节设计   面料   世界大同性   色彩图案   工艺  
描述: 本文是笔者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服饰“青花瓷”的设计师对于此次设计的灵感来源、色彩图案、服装细节设计、服装工艺、服装面料等方面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十大新闻
作者: 暂无 来源: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装设计   先进集体   运动员   新闻   科技奥运   国家科技部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奥运会  
描述: 1、我校师生奉献奥运做出突出贡献五项奥运服装设计在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大放异彩:先后成功设计奥运会、残奥会制服、奥运会火炬接力服装、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青花瓷系列、中国运动员领奖服装及中国
刘元风访谈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访谈录   特体   艺术家   服装设计师   平面设计   学科建设   油画  
描述: 本期发表两位设计师的访谈和两位艺术家的评论。刘元风教授是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实践.教学、管理领域都有重要见解,他的访谈能够给我们关于服装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指示;设计师郭晓晔在平面设计方面
他设计了“异形”
作者: 陈周   来源: 看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电影   奥斯卡金像奖   视觉效果   画家   雕塑家   超现实主义   恐惧感  
描述: 汉斯·鲁道夫·吉格尔是瑞士知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雕塑家,曾凭借电影《异形》中的外星生物设计而赢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视觉效果奖。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冷峻威严却又华美惊人的恐怖,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唤醒人们心底的恐惧感与阴暗面。
彩塑的传承 时代的责任
作者: 暂无 来源: 看世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 史延春,中国彩塑雕塑大师。 现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北京艺术设计学院传统彩塑课程顾问、山西省雕塑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长治市政协委员、长治市雕塑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曾主持修复十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塑,创作彩塑千案件、壁画多帧。
郭绍纲和他的油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看世界 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 郭绍纲和他的油画
沉重的“ 油画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 11月23日,青岛输油管道爆燃,部分原油入海形成的溢油现场,像一幅抽象的油画。 截至12月3日,事故导致62人遇难。 (CFP/图) 1、11月25日,工人正在清理中石化黄岛管道爆炸泄漏到海面的油污
汪建伟:昨天伤痕油画,今天行为艺术
作者: 曹飞跃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 远离798、草场地和宋庄 眼前是一扇白色大门,标有“WJW”三个字母,上前敲了几下,听到犬吠。“我这里没有门牌,”刚坐下,汪建伟给我倒了杯热茶,“如果非说有,门牌号码就是WJW。” “我昨晚查了一晚上,结果还是没在地图上找到你这个地方。”我说。 “你看──”汪建伟面带笑意向前倾了倾身子,“这就看出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的人找地方,你需要告诉他详细的地址,而有的人,你只需要告诉他怎么走就可以了。” 采访结束后,汪建伟的助理开车送我出来坐公交车,小伙子抱歉地憨笑说:“让别人不那么容易找到,这也是汪老师当初选址的原则之一。” 4月12日,上午的阳光正好透过长条落地窗,在水泥地板上慢慢地移动。汪建伟说,他不用看提纲,“我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答案更真实”;我说,“你是一个艺术家,又不是一个政客”,他接过话头,“对,我不需要把前后左右的漏洞都堵好,然后放你一条生路,哈哈哈!” 但对于很多记者来说,写汪建伟真是一件头疼的事:惯用的标签化或用名望、财富等定义一个人的“伎俩”,在汪建伟身上都不顶用,他会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分析你问题里的某一个名词,接着阐述他的一整套世界观和方法论,那里有福柯、阿尔都塞、布尔迪厄,有“知识”和“质疑知识的知识”──与其说他是一个艺术家,毋宁将他称为一个拥抱哲学和科学的读书人。
< 1 2 3 ... 55 56 57 ... 1562 1563 156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