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虚】搜索到相关结果 918 条
-
杨轶油画
-
作者:
宋永进
来源:
野草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虚实相生
线面
-
描述:
画面中的餐具,看似随意安置,实则有意经营,各种物品忽前忽后、忽大忽小、忽高忽低、忽隐忽显,错落有致、虚实相生,点线面的运用,正负形的处理都较为得当,尤其是画面中黑色的布局更是颇具匠心,呈现的是一幅画家眼中的精神盛筵。
-
画面中线构成的空间变化与视觉转换
-
作者:
谭江宁
来源: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构成
动态线
实体线
视觉空间
虚拟线
线
-
描述:
在画面空间中,线与线之间的不同交接位置和构成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空间效果。其中产生的半立体浮雕空间会发生视觉扭转变化的错觉现象,将这种错觉用于绘画的创作表现中,将会让观者产生梦幻般的遐想,对美术作品创作的视觉表达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
谈现代工笔花鸟画语境中的“虚静”现象
-
作者:
胡泊
来源:
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间隔化
淡泊
意境
虚静
-
描述:
道家所倡导的虚静观对国人心理影响甚重。虚静思想影响华夏民族特定的审美心理。在虚静观的积极作用下,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普遍带有幽静、清雅的艺术特点。
-
现代工笔花鸟画语境中的“虚静”现象
-
作者:
胡建锋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间隔化
淡泊
意境
虚静
-
描述:
“虚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现象,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背景。早在春秋时期,“虚静”这一文化现象就已经形成。道家的创始者老子思想的出发点就是返本复初,他认为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圆圈。道家所倡导的虚
-
“大师”虚拟得很
-
作者:
童孟侯
来源:
上海采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名著
离骚
怀沙
虚拟
指挥家
大师
屈原
柴可夫斯基
油画
大学毕业
-
描述:
我读文章就像我购买油画一样,不大看重这个画家是什么大学毕业的,是什么家的协会会员,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更对他的“人肉”不感兴趣。我看到我中意的油画,只要囊中不太羞涩,就买下;我发现喜欢的文章就读。 大约40 年前,我在旧书店淘到一本文怀沙写的《屈原离骚今译》。这个名字听起来像老头子的作者,是在1953年译的屈原《离骚》。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没几年,那时,他肯定是个小青年。可是《离骚》是伟大的古典名著,轮得到这么个小青年来译吗?于是,小文同志老老实实在后记里写道:“本书原稿曾请郭沫若师及游国恩先生代为校阅,得到帮助不少,特此志谢”。 当初,我的古典基础甚差,直接读《离骚》有困难,我是仗着这个文怀沙读懂《离骚》的。我一直以为这个姓文的人很了不起,竟然是中国用大白话来译《离骚》的第一人! 我从《离骚》里读到了无穷的诗韵和悲怆,估计文怀沙也从屈原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他在后记里是这么说的:“这诗篇中似乎有太多的有关诗人自我的表现。但是由于他的所谓自我植根于灾难重重的人民的灵魂深处,因而它所宣泄的便不能被理解为只是局限于个人而已。” 请注意“自我的表现”这五个字。
-
苍茫宜兴竹海
-
作者:
夏城
来源:
上海房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竹海
天然氧吧
伙伴们
两山
绵延不绝
青竹
虚心好学
层林尽染
蜿蜒起伏
一枝一叶总关情
-
描述:
秋意浓烈,江南美景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板,将五彩调和得如此鲜艳。秋天的宜兴,更是层林尽染,美不胜收。宜兴竹海风景区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宜兴南部山区,近1.5万公顷密布着苍翠挺拔、郁郁葱葱的青竹随山势而起伏,好似大海波涛翻滚,绵延不绝,素有"中国第一竹海"之称。秋天的竹海迎来了她最独特而又静谧祥和的时光。车行在竹海深处,磅礴的气势震撼人心。两山夹峙之间
-
光影聚集似火焰李锡华的瓷上艺术
-
作者:
兆丰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掘整理
谦虚好学
陶瓷文化
古瓷
釉下彩
御窑
职业画家
陶瓷艺术品
工艺方式
罗万
-
描述:
画家李锡华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他的水彩画水色交融,酣畅淋漓,充满激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多年来他以水彩画《光影》系列独步于画坛,先后夺得国际国内多项大奖,成为中国水彩画坛的一个很独特的标志。于此同时他还涉略油画和中国画等多个艺术领域,倘若走进他的画室,好像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会看到一位勤奋的像劳模一样的不断在
-
浅谈山子雕雕刻技法的“虚实相生”
-
作者:
汪德海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器
虚实相生
艺术风格
地方文化特色
雕刻技法
扬州
艺师
制作工艺
-
描述:
扬州自古就是我国玉器的主要产区,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制作工艺在几千年的传承中经过一代代的琢玉艺师不断的改良和创新,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和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为一体,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传统特点,具有秀丽典雅、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玉器先辈艺师们殚精竭智,呕心沥血,经过无数艰辛的探索和实践,奠定了今天扬州玉器制作工艺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扬州琢玉艺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全面继承扬州玉雕传统的优秀技艺,在实践中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琢磨工艺规律,并结合时代的要求,锐意创新,不断提高"相玉"能力及雕琢技艺,以创作出更多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的产品为人生的志向和工作的重心.
-
让文物“复活”的人
-
作者:
曹宁
来源:
神州学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陕西省
可视化
修复
虚拟现实
文物保护
数字化
保护技术
计算机图形学
研究与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
-
描述:
支离的青花古瓷残片静静地躺在操作台上,天青色的蔓纹隐约勾起岁月的层层幕帘,泛漾的光泽娓娓吟叹着逝去的辉煌年代。只是,无可避免地,锋利的残缘划开了迷人的思致,粗砺的茬口磨醒了沉醉的过往……不经意间,设备启动。一道温暖的激光掠过残圮的瓷片,拂过断缺的花纹,也安抚过
-
基于Java3D的虚拟雕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作者:
黄有群
邴玉磊
来源: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互式
拓扑结构
虚拟雕塑
Java3D图形工具
实时变形
-
描述:
针对雕塑作品构思和设计阶段的需求,开发了一个基于Java3D中索引曲面造型方法的虚拟雕塑系统.可以用简单的交互操作,模仿雕塑的手工过程,修改形体几何信息.通过对变形结果的展现、比较和修改,优化设计
<
1
2
3
...
71
72
73
...
90
91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