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昌都类乌齐早期唐卡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帝师   萨迦派   噶当派   藏族文化   类乌齐   唐卡艺术   阿尼哥   元世   昌都   贡噶坚赞  
描述: 公元13世纪中叶,萨迦派第四祖萨班·贡噶坚赞、五祖八思巴叔侄与蒙古王朝大汗忽必烈缔结法缘,西藏正式接受中央王朝管辖。八思巴被元世主忽必烈封为"国师"、"帝师",建立西藏地方萨迦政权。这一时期藏传佛教
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
作者: 张润平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陶瓷   展览馆   纹饰   西藏文化   青花   萨迦寺   莲池   鸳鸯   八思巴  
描述: 近日《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展出共分为四大部分,其中西藏历代档案及珍宝部分展出了一件明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它一直珍藏于西藏萨迦寺中,这次能来北京展出,实属难得。萨迦寺为元代萨迦王国八思巴的圣地,藏有大量明初的陶瓷和金属器。
没有宣德斗彩何来成化斗彩
作者: 刘杰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官窑   楷书   彩瓷   景德镇   釉上彩   成化   青花   萨迦寺   装饰方法  
描述: 没有宣德斗彩何来成化斗彩
明代青花五彩瓷器鉴识与投资
作者: 孙欣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朝中期   投资   景德镇窑   明代   五彩瓷器   西藏萨迦寺   青花   宣德年间  
描述: 金代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器是最早的釉上五彩瓷器。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五彩瓷器。明朝宣德年间,官窑青花五彩瓷器烧成,仅西藏萨迦寺有藏,明朝中期开始流行的青花五彩工艺,至万历朝发展到高峰。
两藏萨迦寺收藏的明宣德青花五彩高足碗
作者: 李仲谋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者   官窑   出版社   西藏自治区   文物管理   编辑   收藏   古陶瓷   御窑   萨迦寺  
描述: 1985年7月,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辑的《萨迦寺》一书出版,首次刊登了西藏自治区萨迦寺收藏的两件明代宣德景德镇官窑青花五彩瓷器。其中一件书有“大明宣德年制”6字楷书款的撇口圈足碗,经文物出版社编辑胡
明代“宣嘉万”青花五彩瓷--兼赏五件馆藏青花五彩珍瓷
作者: 刘昕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日喀则   青花瓷器   彩瓷   嘉靖朝   釉上彩   艺术风格   纹饰   明代   艺术魅力   萨迦寺  
描述: 在青花五彩世界里,最有自己艺术风格、艺术魅力和艺术标识的当数明代宣德的淡定、嘉靖的玄虚、万历的疯癫。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图1),有藏品却未见正式冠名记载。证明了明朝宣德年间官窑釉下青花五彩瓷器的烧成,由此开始了釉下青花五彩的烧造,并确定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同一器的复烧工艺。
杭州飞来峰第91号龛藏传佛教造像考
作者: 赖天兵   来源: 中国藏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萨迦派   西藏   藏传   飞来峰   印度密教   石刻造像   佛教艺术   佛教造像   杭州   云南  
描述: 飞来峰矗立于杭州西湖西北灵隐风景区的青山翠谷之中,峰奇石怪、泉清气幽。在峰麓玲珑的山石和奇幻的洞壑间,散布着起自五代吴越国,经历宋、元、明诸朝雕造的佛教石刻造像300余尊,形成了我国石窟雕刻艺术史上最后一处大规模遗存。尤其是元代的造像,雕工精细,具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存百余尊元代雕作,大体可分成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两大类。属藏传佛教性质的有33龛、47尊造像,为我国元代遗留至今规模最大的一处藏传佛教石刻造像真迹。 杭州飞来峰藏传佛教造像,题记中有年号可辨的最早造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最晚的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无明确年号可辨的造像,从艺术风格与历史背
元明清时期蒙古人的摩诃葛剌神崇拜及相关文学作品研究
作者: 那木吉拉   来源: 中国藏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帝师   慧琳   萨迦派   梵语   藏传佛教   《一切经音义》   音译   高僧   藏语   意译  
描述: 、摩诃伽罗和摩睺罗等等,又意译为大黑天或大黑.在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中说:"摩诃伽罗梵语也,唐云大黑天神也".摩诃葛剌为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是萨迦派高僧顶礼膜拜的"内属神".元代蒙古统治阶层笃信
吸血鬼之吻
作者: 一叶琴弦   小悦   来源: 故事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尸体   血液   杀人   房间   画像   小说   雕塑   萨迦   圆缺   院长  
描述: 1画像杀人地上好硬,好冷,我的头好痛,我的口好渴!我勉强睁开迷蒙的眼睛,却怎么也爬不起来。一个模糊的人影从我身边走过,她穿着一条淡黄色的百褶裙,就像画上的柳依依一样。我脑中嗡地一响,往墙上一看,那幅画还在,画上的柳依
三斗无瑕盗
作者: 黄邦在   来源: 故事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尸体   血液   杀人   房间   画像   小说   雕塑   萨迦   圆缺   院长  
描述: 清朝中叶,川东万州有家“顺发”米行,老板叫邓沧海,自幼习武,有一身好功夫。那天,邓沧海带着一队粮船,过长江来到巫山登龙街米市。趁船卸米的工夫,他来到了南山观理发店。理发店对面是巫山有名的钱庄,理发店其实是钱庄老板的耳目。邓沧海刚坐下,师傅就派徒儿替他解开长辫,细梳轻洗。 正在这时,钱庄外有两个童子打架。只见一个童子拿盆子盛着桐油,一个童子拿笆斗捧着石灰,这两个童子在店外相撞,桐油和石灰泼在石板铺就的路面上,两童子你揪我扭,各不相让,要对方赔偿。有好心的路人见两童子闹得不可开交,就分别给了些碎银把他们打发走了。 邓沧海见此情景,顿时“哈哈哈”连笑三声。理发店的师傅觉得奇怪,忙问:“老板,你笑什么?”他笑而不答。师傅忙让徒弟走开,亲自为邓沧海剪头,并示意旁人离去。邓沧海见店里别无他人,就说:“今夜三更,对面的钱庄要出事了。”理发师傅见他仪表堂堂,出言不凡,料定是江湖中人,不敢迟延,连忙密报了钱庄老板。钱庄老板一听大惊失色,急忙过来拜会邓沧海。 一见面,老板便向邓沧海施以大礼,邀他到钱庄客厅坐下后,又是敬烟,又是上茶,备好丰盛午宴,恭恭敬敬地向邓沧海求教:“先生刚才说小店将要出事,请告其详。” 邓沧海见老板如此厚待,有心相救,便说:“用桐油石灰拌和后泼在路面上,那痕迹即使下大雨也冲不掉,那是江湖黑道选定作案目标的标志,今夜钱庄必遭巫峡强盗洗劫!”钱庄老板昕罢大惊失色,哀求邓沧海告诉破贼良策。 在钱庄老板的陪同下,邓沧海察看了钱庄里面的情况,货库在正堂西屋,金银财宝在正堂东屋。邓沧海对老板说:“今晚你放心睡觉,只需在正堂里安排两桌酒席,每桌桌角放一百两银子。”钱庄老板连声答应,逐一照办。 天色向晚,老板躲在后堂偷听前厅动静,邓沧海在正厅两桌之间假意打盹。 当夜月黑风高,约摸到了三更,邓沧海听见屋顶上一阵瓦响,知是巫峡强盗来了。果然,一会儿正梁上瓦被揭开,一个贼人口衔五寸尖刀,从屋梁上倒悬着向下看。贼人见堂屋里摆着两桌酒席,桌角上放着包裹,旁边一个中年汉子在打盹,便从梁上翻了个跟斗,悄无声息地着了地。那贼人没走几步,邓沧海抬起手指对着他当胸一点,那人便像一尊雕塑僵立不动了。接着,屋上的贼人像一窝老鼠,后面的人用手抓住前面的脚,从揭开屋瓦的梁上倒挂下来,一共下来了十三个。 邓沧海真是一流的雕塑家,他施了点穴功,那些贼人一个个都像泥塑木雕似的,或站或倚或坐或蹲或睡或趴,全都不动了。最后下来的是巫峡贼首“一阵风”,他见下边的十三个弟兄一点反应都没有,就倒悬在屋梁上向下探望,这一望顿时呆住了——不好,遇到高手了! 一阵风从梁上下来,对着邓沧海翻身便拜:“请问先生尊姓大名?”邓沧海起身让座:“在下邓沧海,乃万州人氏,以米行为生。”一阵风拱拱手:“久仰,久仰!”两人相互让座,邓沧海又施展解穴功,十三个贼人这才逐一醒来。 邓沧海邀一阵风上坐,其余弟兄分两桌坐下。一阵风双手抱拳打起了招呼:“今夜对邓大侠多有冒犯,万望恕罪!”邓沧海说:“弟兄们半夜前来辛苦了,在下略备水酒洗尘,不成敬意。另备纹银二百两,奉送众兄弟以表在下心意。”众贼痛饮一顿,又得了银子,个个满心欢喜。临别时,一阵风邀他三日内到巫峡神女峰相聚,邓沧海欣然答应。 众贼走后,钱庄老板从后堂走出来,对着邓沧海千恩万谢。邓沧海说:“贼人邀我去巫峡相聚,其实是去也死不去也死,若是七日后我还不归,请老板安排米船回万州,并告知我的家人。”老板闻言既伤感又愧疚,对邓沧海托付之事一口答应。 第二天,邓沧海手执雨伞来到巫峡,只见神女峰隐藏在烟波浩渺的江对岸,若隐若现神秘莫测。长江和神女峰之间水天茫茫,既无桥梁又无舟楫,凭邓沧海的本事,要想过江尚差一点火候。邓沧海正在江边徘徊,忽然从前面的小树林里奔来一个十岁小童,那小童在邓沧海面前慢悠悠地拾起地上的瓦片,然后将胳膊一抡,哧哧哧地向江面抛去,连成一条线,直达对岸。邓沧海借着风将伞撑起,脚踩小童漂在水面的瓦片飞到了对岸一阵风的山寨。到了那里,只见寨门紧闭,门外分两排站立着手执钢刀的壮汉,挡住了去路。邓沧海毫无惧色,迎上前去,以手击刀,刀纷纷落地,当啷之声响成一片。随后,一阵风传话请邓沧海入寨,但是寨门却用两块千余斤的大石头挡着。 不过这难不住邓沧海。说起他的神力,还有段小故事。有次,邓沧海从万州到云阳,想坐独轮车,问车夫能否推得动他。车夫回答说:“万州到云阳,来去二百里,推两头二百斤的肥猪,不吃早饭可以打一个来回。”邓沧海也不言语,便往车上坐。那车夫试了几试,怎么也推不动,车轮陷进泥里半尺多深。车夫说,可能下过雨,泥土烂,到路干的地方上车吧。车到了路干的地方,邓沧海又坐上了车,车夫使劲推车,黄豆大的汗珠直向下滚,车轮又陷下去半尺深,动也不动。车夫只顾用力,“喀嚓”一声,车轴断了,车夫这下才知道坐车人的厉害,连忙赔礼。邓沧海有如此功夫,眼下这寨门前的两块石头,又怎能奈何得了他?只见他两指轻轻一推,门就开了,众贼见了,惊得连连后退。 见面寒暄已毕,一阵风便请邓沧海吃肉。那肉有二寸见方,烧得半生不熟的。一阵风用五寸尖刀戳着肉,“嗖”的一声,向邓沧海嘴上飞去。说时迟,那时快,邓沧海“咔”的一声咬住刀尖,将肉吞下,然后舌头用劲“啪”的一声将尖刀飞插在柱子上。邓沧海连吃了五块肉,放飞了五把刀,刀刀尽插入柱子里。 邓沧海如此非凡的功夫,自然成了巫峡贼首一阵风的眼中钉、肉中刺,此人不除,今后怎能在这里称王称霸?于是,他令手下用鱼网将邓沧海罩住,把他关在孤峰上的一座铁屋子里。这屋子的四周镶着铁板,屋顶上是间隔很小的六根石椽子,那石椽比手臂还粗,离地面有一丈多高。铁屋子的四周已堆满了干柴,只等夜半时分,便要点燃柴垛将邓沧海活活烧死。他若想逃命,必须拿掉那六根石椽子。 经过仔细思量,邓沧海准备用头撞断石椽子。原来,他还有一手令人称奇的头上功夫。一次,他去理发,剃头师傅夸剃刀削铁如泥,邓沧海听在心里,等到理发时,他运起功来,那头发根根倒竖,似铁钉一般。剃头师傅连换了五把刀,把把卷了口,这才知道自己夸下海口,惹恼了邓沧海,慌得连忙赔罪。邓沧海替剃头师傅把五把卷了口的剃刀抹平,这才又顺利地理起发来。 此时情势紧急,为了逃出虎口,邓沧海不得已使出了以头击石的功夫。只见他纵身一跃头便碰到了屋顶,每跳一次就击落一根石椽子,六根尽去后,他终于跳出了铁牢。 邓沧海逃到巫山钱庄,告别老板后就回到了万州。他知道了巫峡强盗的厉害,自己在理发店一笑坏了事,差点掉脑袋,从此他潜心经营米行,不再多管闲事了。 然而邓沧海虽然想息事宁人,一躲了事,可一阵风却不肯放过他。不过一阵风是个精细之人,为了摸清邓沧海的底细,他派了几个弟兄先去万州探访。 这年九月,正是新米上市时,万州竹溪河口“顺发”米行的码头上突然来了一只卖米的大船。那船上的老大将五百多斤的铁锚用脚尖从船上挑起,轻轻地一踢,铁锚就像皮球一样抛到了半空中。这时,米行里的一个老家人正在码头边上劈木柴,那铁锚往下落时,只见老家人伸手轻轻一接,接住了铁锚,又将锚链绕到了码头的石柱上,这一番功夫,引得船上和岸上的人连声叫好。 船老大走下船来,只见那位手接铁锚的老家人正在劈木柴,可他不是用刀劈,竟是在用手掌劈,旁边的柴已堆成了垛。再走到厨房时,看到一个小童在烧毛竹根,那小童不用刀砍,只是用手将毛竹根像撕香蕉一样,撕成一片片投入炉中。船老大看了惊得直吐舌头,知道邓沧海家不是好对付的,回去向一阵风禀报,得好好练练,准备好了才能对付。而那船上人和米行刚才谈这笔粮食生意时,价格怎么也谈不拢,其实这船本来就是一阵风派来打探虚实的,又不是真的来做买卖。谈不拢就收锚开船,临行时船老大拱拱手对米行的人说:“明年三月三庙会再会!” 米行的人当天便把这事告诉了邓沧海。邓沧海想,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再争强好胜,还不知要惹下什么弥天大祸。这么一想,他心里有了主意。 到次年三月三庙会这天,贼首一阵风果然带了六十多名喽口罗来到万州,准备血溅邓府。船刚靠岸,忽闻邓沧海暴病而死,已烧头七,棺材还未出殡。一阵风留下众人,自己乔装成和尚,穿着袈裟,备了些丧礼,前往邓府奔丧。到了邓府,果然见唢呐哀鸣,钟罄呜咽,门厅内外孝幔高悬,桌椅都用白布缠裹,穿孝服的人进进出出,一片悲哀之声。一阵风在门外通报了姓名,自称是巫山回龙寺和尚、邓沧海的旧友前来吊唁。到了厅上,一阵风围着邓沧海的棺木走了一圈,嘴上假惺惺地哭道:“好兄长啊,贫僧来迟了!”说着伸出手来,使出隔山打牛的功夫在棺材盖上轻轻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