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碳酸根】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碳酸羟基磷灰石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研究
-
作者:
朱庆霞
刘可春
李双
齐荟仟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氟离子
羟基磷灰石
吸附
碳酸根掺杂
-
描述:
有利于磷灰石对氟的吸附,当[Ca2+]/[PO43–]和[CO32–]/[PO43–]原料摩尔配比分别为1.67和0.12时,除氟效率较佳。当以此原料配比的CHA作为除氟剂,按1 mg/m L的投加量浸渍
-
制备工艺参数对氟离子和碳酸根复合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影响
-
作者:
朱庆霞
李亚明
苗立峰
来源:
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合掺杂
羟基磷灰石
氟掺杂
共沉淀
碳酸根掺杂
-
描述: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氟和碳酸根复合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CFHA)。研究了合成温度、掺杂离子浓度和pH值对CFHA形貌、替代类型和替代量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合成粉体的形貌,用红外光谱和碳硫仪表征了碳酸根替代的类型和含量,用氟选择电极法测定了样品中的氟含量。结果表明:合成温度、碳酸根掺杂浓度和pH值对CFHA形貌有明显影响。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碳酸根掺杂浓度和pH值的减小,晶粒尺寸和长径比增加;合成粉体中氟和碳酸根含量随掺杂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但实际替代量与理论计算值有较大偏差;高pH值有利于碳酸根和氟的替代。
-
碳酸羟基磷灰石粉体的热处理研究
-
作者:
朱庆霞
吴建青
来源:
功能材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稳定性
碳酸根含量
碳酸根替代
热处理
碳酸羟基磷灰石
-
描述:
以沉淀法制备了碳酸根质量分数为8.5%的碳酸羟基磷灰石(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HA),研究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热稳定性和碳酸根替代的影响。通过XRD、FTIR和C/S碳硫仪等测试手段表征了CHA粉体的特性。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碳酸根的含量减少,而碳酸根的A型替代与B型替代之比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与湿N2气氛相比,湿CO2气氛能减少碳酸根的损失,提高热稳定性。与干CO2气氛相比,湿CO2气氛有利于生成以B型替代为主的CHA。热处理过程中CO2分压越高,碳酸根的损失量越少,热稳定性越好。
-
沉淀法制备碳酸羟基磷灰石的影响因素
-
作者:
朱庆霞
吴建青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碳酸根替代
沉淀法
碳酸羟基磷灰石
-
描述:
通过沉淀法制各了高碳酸根(CO32-)含量的纳米碳酸羟基磷灰石(nanosized 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HA).研究了合成温度、初始原料碳酸氢钠(NaHCO3)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的摩尔比[n(CO32-)/n(PO43-)]和pH值对CO32-替代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表征CHA粉体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用碳硫元素分析仪和红外光谱研究了CO32-替代的含量和类型.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或原料中CO32-浓度的减小,CHA晶粒尺寸和长径比增加;合成CHA中的晶相组成和CO32-含量主要由n(CO32-)/n(PO43-)决定;而CO32-的替代类型则主要取决于n(CO32-)/n(PO43-)和pH值.在高pH值或高n(CO32-)/n(PO43-)的合成条件下,能够获得以B型替代为主的CHA.
-
氟和碳酸根复合掺杂制备磷灰石
-
作者:
朱庆霞
韩丹
李亚明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合掺杂
碳酸根
羟基磷灰石
形貌
替代类型
氟
-
描述: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碳酸根和氟复合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CFHA)。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反应体系中Na+掺杂、碱液的添加时机、原料的钙源/磷源配比和掺杂离子浓度对CFHA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Na+存在有利于晶体生长和减小晶格畸变;氟替代对形貌影响不大,而随着碳酸根浓度增加,晶体尺寸和长径比减少。Na+以及高F-和CO32-浓度均利于碳酸根的B型替代。后添加碱液方式得到磷灰石碳酸根替代量较少,晶体呈片状形貌;而反应前添加碱液促进了晶体的团聚现象。控制原料中的钙源/磷源配比可获得利于碳酸根掺杂的纯磷灰石。
-
碳酸根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技术及研究进展
-
作者:
朱庆霞
吴建青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述
碳酸根羟基磷灰石
含量
-
描述:
综述了碳酸根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了计算碳酸根含量和判断替代类型的方法,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及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评述.
-
乾隆官窑青花斗彩盘赏析
-
作者:
瓷泉斋主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述
碳酸根羟基磷灰石
含量
-
描述:
斗彩瓷器的出现无疑为中国丰富多彩的瓷器画卷又增添了靓丽的一笔。据文献记载,斗彩瓷器于明代宣德年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创烧成功。斗彩瓷器和釉下彩瓷器包括青花瓷、釉里红、磁州窑白地褐花瓷等、釉上彩瓷器包括五彩瓷器、粉彩瓷器、素三彩瓷器、绛彩瓷器,有着本质的不同。斗彩:顾名思义,有称之为“逗彩”,亦称“斗彩”,取争奇斗艳之意。斗彩瓷器画片由釉下青花彩绘和釉上彩绘组成,其中间有一层透明玻璃釉相隔,所以称之为“斗彩”。因其独特的工艺,使这种瓷器的图案更富有层次,更具有审美价值。由于其烧制的工艺繁杂,技术要求高,所以官窑烧制较多,民窑少见。斗彩瓷器的制作工艺是将瓷胎拉坯成型后,修胎,用青花钴料彩绘制图案,施釉入窑高温烧制(窑温大1300°),出窑冷却后在与青花图案相应的空白位置上用3—5种颜料填绘、勾描所需的图案,再入窑低温烧成(窑温大约800°)。而五彩、粉彩等品种都属于釉上彩瓷器,这种瓷器只是在素烧完成后在釉上绘制画片,再入窑低温烧成即可。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斗彩瓷器到了明代成化时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成化斗彩又称成窑彩,是斗彩瓷器的一个里程碑,这个时期的成化斗彩鸡缸杯是精品制作。收藏界有一个说法称成化斗彩无大器,其实这只是一个片面的传说,不能一概而论,没有实例证明并不代表以后没有实例出现。
-
碳酸根含量对碳酸羟基磷灰石形貌和热处理的影响分析
-
作者:
朱庆霞
潘小勇
樊斌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结
形貌
热稳定性
碳酸根含量
碳酸羟基磷灰石
-
描述: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碳酸根(CO32-)含量的纳米碳酸羟基磷灰石(nanosized 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CHA),研究了碳酸根含量对CHA晶体形貌、烧结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组成与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碳酸根含量的减小,CHA晶粒尺寸和长径比增加;CHA坯体的烧结温度和粉体的热稳定性与初始的碳酸根含量有关,含量越高,烧结温度越低,热稳定性越差.
-
碳羟基磷灰石除氟的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
-
作者:
朱庆霞
李双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吸附热力学
羟基磷灰石
除氟
吸附动力学
碳酸根掺杂
-
描述:
通过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和碳酸根掺杂的羟基磷灰石(CHA),利用XRD和T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比研究了HA和CHA对氟离子的吸附行为。吸附实验的结果表明,碳酸根掺杂能提高HA作为环境友好型除氟材料的吸附能力,但并未改变吸附类型。吸附均为一个自发的(ΔG~0<0),吸热(ΔH~0>0),熵增(ΔS~0>0)的过程;对比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效果,Langmuir优于Freundlich模式;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