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一颗失落的明珠——丁玲短篇小说《夜》赏析
作者: 陈惠芬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主   心血   轻声   风暴   艺术风格   丁玲   延安   四十年代   袖子   短篇小说  
描述: 四十年代,丁玲在延安创作了短篇小说《夜》。这篇诞生于作者创作成熟期、曾受到著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激赏的作品,凝聚着作者艺术探索的心血和精华,折射出她对人物心灵的深刻透视力,表现出她勾勒人物心灵细致蕴藉
“人为他人制造了这样的命运”:纳乌科夫斯卡《椭圆浮雕》绍介
作者: 杨德友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主   心血   轻声   风暴   艺术风格   丁玲   延安   四十年代   袖子   短篇小说  
描述: “人为他人制造了这样的命运”:纳乌科夫斯卡《椭圆浮雕》绍介
梦面上的浮雕——“倒读”钱锺书的《纪念》
作者: 张明亮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外恋   叙述者   女主人公   作家   红楼梦   现实主义   小说故事   潜意识   钱锺书   短篇小说  
描述: 一浮雕只能土雕、木雕、金雕、石雕,至少也得冰雕、沙雕。《纪念》开篇写曼倩跟天健第一次私通后回到家里,却“觉得方才和天健的事简直不可相信,只好比梦面上的浮雕”。“浮雕”而在“梦面”,作何解会?奇思异想,煞费思量。学者的笔致(我们总以为作家似乎可以
叙述的力量——读李锐的短篇小说《袴镰》
作者: 温凤霞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亨利   人物心理   葡萄架   村长   叙述特色   故事   中国小说   力量   李锐   短篇小说  
描述: “文学之最上乘”(梁启超语)。这种有意的借鉴与模仿意义重大,在打破传统的按情节先后从头道来的叙事方式后,使同样的故事因着不同的讲述方式而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短篇小说一向以短小精悍著称。正因其短小,作家就更
一个人的战争
作者: 万秀凤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模式   《城市生活》   人性   审美意识   刘庆邦   主题思想   短篇小说  
描述: 刘庆邦是一位写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作品通常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不过,这回,刘庆邦的目光从农村、矿井、煤窑转向了城市,演绎了一个人与自行车纠葛的故事,这就是他二○○二年发表的《城市生活
情节跌宕与人物性格的深化——短篇小说《高丽洞》艺术赏析
作者: 初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指   长时间   煤窑   人性   人物性格   丈夫   作品   心理动因   赌场   短篇小说  
描述: 以前我从没读过王德忱同志的作品,但是《高丽洞》(载《萌芽》1685年第十二期)却使我情难自已地一口气读完了。作品凭藉眷斑斓张紧的情节表象所展现的人性搏斗,引起了我良久的思索。“高丽洞”是东北双辽地区一种极其简陋的私人煤窑的俗称。它之所以存在,就在于节省坑木,可以急功近利地加以及时的采掘,一旦主人在大冬天猛挖猛掘一气赚够了钱,便可毫不可惜地弃而不用。然而,也正因为构筑简陋,便充满了危险。高丽洞没有足够的枕木支撑,全仗着从通风眼中送入的冷空气把井帮冻住产生撑护力。但当天气转暖,地气回升,一旦井下来了劲,半点缓冲的余地都没有。《高丽洞》所描绘的小说情事,偏偏就发生在“二月二,龙抬头,大山要打呵欠伸腰”的日子里,塌方的危险弥漫在李小香的高丽洞周围,说不准什么时候,便会把她们母女俩埋在大山的肚子里。怪不得作品伊始,姜和刚刚出现在野鸡脖岗时,他就要“象猫那样竖尖耳朵,警惕地搜索着野鸡脖岗每一点细微的声音”了。
“人为他人制造了这样的命运”:纳乌科夫斯卡《椭圆浮雕》绍介
作者: 杨德友   来源: 名作欣赏(鉴赏版 上旬)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制造   椭圆   女作家   浮雕   长篇小说   《界限》   他人  
描述: 索菲亚·纳乌科夫斯卡(1884--1954),波兰著名女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界限》(1935)等;1946年发表了十分著名、篇幅很小的短篇小说集《椭圆浮雕》。
沉重中的坚韧——2007年优秀短篇小说主题述评
作者: 栗丹   来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07   主题   短篇小说  
描述: 在消费主义的语境下,文学的主题表现出开放的态势,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收纳在作家的笔下。在奔涌的文学潮流中,我们发现2007年短篇小说的主题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微妙变化,故事不再沉重,不再裸露,更多的是幽默和诗意,精神的质素在增强,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文学的曙光。更多还原
曾衍东生平与艺文成就
作者: 郭睿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美学思想   写意花鸟   唐末   元明   扬州八怪   文化艺术   郑板桥   曾氏   曾衍东  
描述: 作为一个后起的独立画种,传境花鸟画由唐末两宋重在摹绘物性的工笔细绘发展到元明以后借助笔墨抒发画家主体性情的写意,美学思想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开始,文人画的观念和技法初步得以确立,"标志着绘画与书法,绘画与文学发生了更密切的血缘关系,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①。随着明清大写意花鸟创作的蓬勃兴起,文人花鸟画被推上一个新的高峰,进入文人画范畴的花鸟画向画家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对此时的花鸟画家来说,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显然比摹写物象的手段更为重要,而这"是强烈的精神能量要求在画幅物像中充分
匠心独具精准铺垫主旨鲜明历久弥坚——浅析《最后一课》次要人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 李德平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鲜明   铺垫   思想情感   人物情感   人物描写   爱国主义教育   《最后一课》   短篇小说  
描述: 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历来是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篇目。小说以我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所见所感为线索,用雕塑的艺术刻画了“我”和韩麦先生的形象,淋漓地表现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在阅读中,随着情节的推移,人物情感的变化,让读者不知不觉的融入其中,油然而生一丝悲壮的爱国情素。
< 1 2 3 ... 9 10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