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胸中丘壑 太行情怀:焦墨山水创作随笔
作者: 杨文会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朝宋   媚道   《画山水序》   精神核心   变化无方   意象化   焦墨   绘画形式   中国画发展   艺术特色  
描述: 山水乃大物"山水乃大物"(宗白桦语),大自然的博大与不息的生机,对于人的有限认识来说是无限的,它陶冶了人的情操,扩展了人的胸境。人们对自然的表现是以抒发自己的情思,将自己对自然感悟后得到的意境表达,结合在相应的绘画形式之中。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最大艺术特色。南朝宋画家宗炳的《画山水序》认为:作为一种超越社会现实的艺术精神核心,山水的自然美是由于体现了大自然的精神(趣灵·媚道),即物质的存在与变化的普通法则所体现出的无穷
中国人眼中的“风景”画
作者: 范景中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董其昌   《画山水序》   中国画家   水墨画   艺术家   西方风景画   绘画   山水诗   中国山水画   林风眠  
描述: 用这样一个题目来向西方的观众介绍中国人历来的绘画观念,其实不太合适。因为“风景”(landscape)一词①,至少可以说在 19世纪以前,一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绘画史中。尽管今天的中国美术界都将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分类概念,但实际上,它过去只是在文学上偶尔为人一用的词语。从前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这一展名就可以发现,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更习惯于用“山水”(mountainsand waters)这一概念来称谓中国画中的这样的一个门类。遗憾的是,在这一个非常具有比较学价值的艺术活动中,我们的学者却没有对这样一对差异显著的概念进行必要的探讨。翻一下手边常用的《词源》,我们可以看出,“风景”这一词有两层含义:一,风光、景物。如《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候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②二,风采。如《晋书·刘毅传》:“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义明,出处同揆,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闾归其清流。”在两汉前的文献中,没有出现过“风景”的字样。事实上,中国历来的学人,在诗文中很少用“风景”一词来称谓自然景...
洁韵典雅 品味隽永 王菊生工笔花鸟画的风格特征(节选二)
作者: 陈池瑜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代名画记   绘画风格   画山水序   工笔花鸟画   以形写形   中国画   创作原则   骨法用笔   以线造型   随类赋彩  
描述: 王菊生的工笔花鸟画形式创造,在用笔、敷色和构图3个方面,都颇具匠心,绘画风格鲜明、独树一帜。线的勾勒和色的敷染是中国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南朝的山水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提出过"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创作原则,南齐谢赫在《画品》论绘画之法时,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作为品论绘画优劣的两条重要标准。中国画讲究"骨法用笔"和"以线造型",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骨气,骨气
清韵典雅 品味隽永
作者: 木森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山水序》   绘画风格   《历代名画记》   典雅   品味   工笔花鸟画   骨法用笔   以线造型  
描述: 王菊生的工笔花鸟画形式创造.在用笔.敷色和构图3个方面.都颇具匠心.绘画风格鲜明、独树一帜。 线的勾勒和色的敷染是中国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南朝的山水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提出过“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创作原则.南齐谢赫在《画品》论绘画之法时.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作为品论绘画优劣的两条重要标准。中国画讲究“骨法用笔”和“以线造型”,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
苏宗胜花鸟画追求“崇高古\重天趣”等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山水序》   绘画风格   《历代名画记》   典雅   品味   工笔花鸟画   骨法用笔   以线造型  
描述: 本刊讯:(记者杨列)“禅心清韵苏宗胜花鸟画大展”近日在北京吴东魁艺术馆举办,画展由汤谷斋和吴东魁艺术馆共同主办,北京世恒路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苏宗胜勤于治学,性格平淡内敛,在画面意境的追求上“崇高古、重天趣”。看他的画作,一股“洁韵之气”油然而生,能让观者内心升起片刻宁静悠然之感。江文湛语:“宗盛的画是从真切的感情里流露出来的,尽管他是个体情感的抒发,却能给人以近平痴情的审美感受。” 展览共展出苏宗胜近年新作70余幅。“积好在心,久而化之”“心地空明、意度高远”,苏宗胜是矢志于传统文化的求道者,他在走着一条艰难的光明大道。 朴春子的艺术:五行·五色 本刊讯(记者 杨列)“五行·五色”朴春子新工笔画作品展近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画展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协办。展览展出画家朴春子近年来创作的新工笔画精品40余幅。 朴春子作品笔下的女性造型简约,服装的衣褶概括简洁。这种沉稳质朴,如砂石般粗粝的美却有一份独特的诗意。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鲜民族特有的发髻和发簪,在朴春子的精心描绘下,繁复细密,颇有装饰趣味。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读谢灵运《登池上楼》
作者: 刘懋畴   来源: 电大教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艺术实践   《画山水序》   智能低下   中国文学史   山水描写   玄言诗   山水诗   南朝诗歌   王国维  
描述: 齐宋时代的山水诗代替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是南朝诗歌发展上的第一个重要的变化. 沈玉成先生《谢灵运评传》说:"山水诗脱胎于玄言诗,又否定了玄言诗.这两者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在玄言家的心目中,山水本来有'以形媚道'(宗炳《画山水序》)的一面.山水之中包孕着玄趣,玄言诗中出...
含道暎物 澄怀味象:读“灵境天成”系列作品
作者: 邹玉红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山水序》   沃霍尔   油画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语境   美术作品展   天成   油画创作   道法自然   系列作品  
描述: "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这是宗炳《画山水序》的开篇之句,也是艺术家林海"灵境天成"系列作品给我的最初印象。他的作品无论是风格,还是表现形式,都是独立、异样的,有时甚至透着一丝东方的神秘感,而这种神秘感随着对林海作品的深入研究也在不断地加强。圣人的道是如何"暎物"的,贤者又是如何"味象"的,在艺术家林海的作品中又是如何体现的,这都要从"道"开始讲。我想,"道"是形而上的,虽然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是从一切具体事物中抽离出来的,它应是崇尚自然的。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在艺术上的"道"越是自然越会产生打动人的作品。
云卷云舒大家气象——刘云2015年作品赏读
作者: 杨柳湾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山水序》   形式感   彩墨   山水画创作   《历代名画记》   水墨艺术   时代风气   以形媚道   墨彩   云卷云舒  
描述: 刘云的画,适合静静地品。“绿水谣”系列大都是刘云2015年的作品,不似《梦绕家园》《翠岭》等系列纯水墨艺术,以彩墨为主基调,黄、红、褐、橙,甚至蓝,画面明净朴素,墨彩双驰,气象豪迈,格调清新,独到新颖。有的以褐色为主。远处的山坡被夕阳渲染得通体橙红,光
云卷云舒 大家气象
作者: 杨柳湾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山水序》   形式感   彩墨   山水画创作   《历代名画记》   水墨艺术   时代风气   以形媚道   墨彩   云卷云舒  
描述: 刘云的画,适合静静地品。 “绿水谣”系列大都是刘云2015年的作品,不似《梦绕家园》《翠岭》等系列纯水墨艺术,以彩墨为主基调,黄、红、褐、橙,甚至蓝,画面明净朴素,墨彩双驰,气象豪迈,格调清新,独到新颖。有的以褐色为主。远处的山坡被夕阳渲染得通体橙红,光线顽强地透过褐色的树林,执意地照射到波澜不惊的水面,把原本阴凉的世界装点得无比清亮。
赏心只有两三枝:折枝花卉对于简约美的追求
作者: 邹俊豪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画学   《画山水序》   南田   恽向   折枝   中国美术学院   大特写   寸眸   艺术形象   动物画  
描述: 关注原因邹俊豪邹俊豪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花鸟专业。阿豪年少精进,颖异不慷,澹泊谦逊,是一位实力派的青年新锐。于传统中国画,他始入南田,后追宋元,得写生要诀和笔墨意趣。其画作往往参入众家之长,构思新颖、隽雅可人。而近年看来,他除了在追寻传统之外,更醉心于工笔动物画的新探索。他的画或者为动物头部的放大特写,或者为东西在独特视角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