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清】搜索到相关结果 5114 条
-
字缘陈丹青
-
作者:
胡竹峰
来源:
滇池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启超
晚清民国
笔画
风雨
行书
陈丹青
-
描述:
,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成为清华大学特聘教授。2005年,辞职离开清华,回归艺术家自由的日子。绘画之余,出
-
纳米制造研发出高功率自清洁太阳能电池板
-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力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低反射
研发
自清洁
太阳能电池板
纳米级
高功率
纳米制造
-
描述:
目前,纳米制造在国际杂志上刊登的研究表明,在太阳能电池表面添加一种纳米级浮雕图案,可以有效降低反射提高效率.
-
淡极始花更艳:明清时期的民窑青花
-
作者:
苏静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
制造技术
官窑
青花瓷器
景德镇
中国陶瓷
纹饰
制造工艺
明清时期
民窑
-
描述:
素肌玉骨、沉静典雅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它形成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在发展过程中,青花瓷器及其制造技术流传到东南亚、中东、欧洲及非洲等地,至今仍受到广泛的喜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青花瓷器成为中国陶瓷的代表。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因宋代真宗景德年间烧制青白瓷而著名,被改名为景德镇。它地处江南,盛产高岭土,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都极为便利。从元代开始,其青花瓷的制造工艺
-
犄角牡丹独领风骚清代写实牡丹纹青花
-
作者:
黄家沙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样化发展
清代
牡丹纹
清王朝
青花
烧制技术
风骚
写实
-
描述:
清王朝于1644年统一中国,为了维护政权,采取了一系列包括瓷业废除匠籍制等在内的积极有利于民生的措施。景德镇实行官搭民烧,使官窑、民窑烧制技术得以全面提高,促进了瓷器生产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康熙、雍正
-
古瓷研究惊人新发现:景德镇明清官窑落选瓷流散民间
-
作者:
罗学正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万历年间
景德镇
仿制品
典章制度
古瓷
明清
青花
民窑
瓷器
-
描述:
我们今天所见传世官窑瓷普遍质精艺重、完美无瑕,可是在这些精美传世品的背后,却是以大量残次品作为代价的。那么,那些大量落选的“次色脚货”瓷器如何处理呢?它们是否已大量流散民间?
-
清新秀丽的雍正青花瓷
-
作者:
陈润民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承袭
青花瓷器
景德镇
雍正
清新
古陶瓷
天下
御窑
繁荣
-
描述: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并成为主流,一直沿用至今。清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
-
清末民国的潮州“枫溪大窑五彩”
-
作者:
李炳炎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国
景德镇
新品种
光绪时期
日用瓷
生产历史
明清时期
潮州
-
描述:
潮州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明清时期,潮州的陶瓷产区主要分布在高陂、枫溪、九村、惠来等地,产品主要为日用瓷,也用以外销。清末光绪时期,景德镇古代瓷业生产“回光返照”,从品种、产量等方面又有新景象。潮州枫溪瓷产区在外销的刺激下,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创烧了枫溪大窑五彩新品种。
-
耀州瓷帽盒
-
作者:
段方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景德镇
透明釉
耀州瓷
炉窑
牡丹
民国时期
装饰
化妆土
明清时期
-
描述:
在清代,延续耀州窑烧造历史的陈炉窑创烧出一种尚未见于其他窑口的帽盒。这种帽盒自明代晚期开始出现,开始为灰陶质地,器表再涂漆加以装饰。因明清时期同官的科举中举者,
-
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明清城镇及城乡商品经济研究的回顾
-
作者:
颜晓红
方志远
来源: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江南市镇
城市近代化
经济史研究
资本主义萌芽
城市经济
明清时期
国内学者
市镇经济
经济研究
-
描述:
城镇及城乡商品经济研究是明清史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又有待于进一步开拓的领域。这些年来,该领域已越来越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据笔者初步统计,仅自80年代初以来,国内学者有关这方面的专题论文就有300余篇,并有多种学术专著问世,涉及到问题的各个方面。为了...
-
刘和义作粉彩仕女图双耳瓶鉴赏
-
作者:
方玉瑞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景德镇
双耳瓶
避讳
民国时期
晚清
仕女
鉴赏
文字狱
粉彩
-
描述:
体上粉彩描绘有仕女读书,仆人携琴形象的仕女图。瓶背面墨书题有玉人如名月,美女书清平,刘和义作的避讳诗句和署名。瓶底圈足内满釉,红彩楷书书竖两列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款。双戟耳上描银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