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徽班】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戏如人生恍如梦
-
作者:
刘刚
来源:
厦门航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昆曲
中国京剧
武戏
演变
徽班进京
人生
杨门女将
虞姬
英雄末路
中国戏曲
-
描述:
那时,魂儿便不由自主地飞了出去,吸引眼球的是那五彩斑斓的色彩。儿时,每逢邻居、亲戚家有喜事,都要请上戏班,肩挑手拿的一队人马,好不气派,爱凑热闹的小孩子们,跟在后面叽里呱啦叫唤个不停。印象深刻的是演员化妆时往脸上涂抹的色彩,大家总是好奇如何会这般漂亮,最怕的是大花脸,一个瞪眼不过是吓唬小孩,却还是要被煞住大气不敢出。还能听到咦咦呀呀的吊嗓子音,或者是一段断断续续的笛声,要么就是锣啊鼓啊咚咚锵锵的响个不停,热闹劲儿如过年一般。
-
绘出民族戏剧艺术的春天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戏剧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观
戏剧活动
中国戏剧
戏剧艺术
研讨会
舞台演出
五彩缤纷
题材内容
民族戏曲
徽班进京
-
描述:
继第二届“中国戏剧节”之后,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的盛大演出在首都刚刚落下帷幕,古城西安又敲响了“西北五省区《太阳杯》民族戏曲邀请赛”的锣鼓。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戏剧活动空前热烈;五彩缤纷的舞台演出,几辈人才的登台献艺,囊括古今的题材内容,纵览华夏的新老剧种,使广大戏剧观众过足了“戏癮”,领略了戏剧艺术的非凡气势和巨大潜力;广泛而深入的剧目研讨会和演出座谈会,规格多样的学术讨论会,更将对戏剧艺术的认识和评价提到了新的高度。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象滴滴春雨滋润着祖国各族人民的心田。“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当前,祥和的政治气氛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预见,在刚开始不久的又一个十年里,社会主义文艺必将呈现出
-
一次有意义的纪念演出——看中国京剧院纪念徽班展览演出
-
作者:
简朴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优秀传统
中国京剧
纪念
观众
京剧院
现代剧
展览
新编历史剧
演出
徽班进京
-
描述:
去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中国京剧院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举办展览演出,演出的9台戏中有新编历史剧、优秀传统剧,也有优秀现代剧,真是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所有能登台的著名老、中、青优秀演员和艺术家,几乎全部出场献艺,声势宏大,成为近年首都京剧舞台上的一大盛事。许多观众说:“还是中国京剧院有人才有实力,劲头一上来,就能演好戏。”有的说:“戏好,演得好,一棵菜精神多年不见,现在回来了。”京剧院确实气象一新,颇有起色。这不是偶然的。据我所知,剧院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团结全体演职人员,共同努力,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一是批判资
-
喜见徽班有传人:记徽剧文武小生汪育殊
-
作者:
侯露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旌
女驸马
甩发
这一天
大锣
赵奢
铁弓缘
徽班
临江会
状元媒
-
描述:
有人说,黄梅戏代表安徽女人,徽剧代表安徽爷儿们。细想想还真是这样!徽剧的表演,特别擅长武戏,动作粗犷、气势豪壮,翻腾滚跳,令人目不暇接。高台、平台的武功技巧非常注重舞台画面和身段、亮相的雕塑美,又十分讲究群歌齐舞的雄伟气派。在大锣大鼓的伴奏下,满台的男人们长靠短打,锦衣绣袍,各个身手不凡,满台生辉,一股强劲的阳刚之气油然而起,怎不让人心旌荡漾!而在这其中,最少不了的是文武小生扮演的大英雄——雄美和力量的化身。继徽剧名家李龙斌之后,观众盼着徽剧舞台上再出现那样光彩照人的文武小生,没想到一等就是十几年。而9岁就学徽剧的汪育殊,也没想到自己磨了30年才有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