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工笔花】搜索到相关结果 1896 条
-
方纪龙工笔花鸟画作品
-
作者:
方纪龙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
莆田市
中华诗词
福建
工笔花鸟画
作品
方纪
-
描述:
~~
-
化墙为桥——评许志挺近作的拓展方向
-
作者:
张金龙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面性
绘画观念
方法论
拓展方向
技法
权威话语
工笔花鸟画
绘画形态
-
描述:
“权威的话语既是思想的桥梁,又是阻隔心灵视觉的墙。”加答默尔的说法,形象地指出了权威话语的两面性(澄明和屏蔽)作用间的互相渗透。怀着这样的信条为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贯穿性方法论,在这个有着深厚传统积淀的绘画形态面前,在这个西方绘画观念与技法大量引进的时代,是青年画家许
-
读沈益群工笔花鸟画
-
作者:
卢为峰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人文
吸收
清朝
自然界
镜湖
兼收并蓄
工笔花鸟画
和谐
美术作品
-
描述:
诏安山青水碧,钟灵毓秀,自清朝以来画家辈出,若汪志周、谢琯樵、马兆麟、沈镜湖、林嘉、沈耀初诸辈,吸收外来文化之真谛,集当地人文为一体,兼收并蓄,形成"诏安画派",使诏
-
近水楼台先得月:福建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优势
-
作者:
檀东铿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水
取势
金石书法
画家
艺术家
发展的优势
白描花卉
代工
工笔花鸟画
作品
-
描述:
在现代和当代工笔花鸟画坛上福建出了两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们就是陈子奋和郑乃珖先生。陈子奋先生在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中,以其独特的陈子奋白描填补了近、现代工笔花鸟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他的著作《陈子奋白描花卉册》曾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一版再版,被国内多所大专艺术院校作为工笔花鸟画的教材,被许多工笔花鸟画的习画者作为范本。他的画作五、六十年代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
-
我的书法缘
-
作者:
朱钤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画展
南京中央
大学史
工笔花鸟画
陈立夫
张大千
台湾大学
黄君璧
徐悲鸿纪念馆
令仪
-
描述:
一我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1934年从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教育界服务,曾任省福高(即现在的福州一中)校长。我的外祖父徐子明是南京中央大学史地系教授,也是画家徐悲鸿的堂兄,1946年后赴台任台湾大学教授。姨母徐令仪是工笔花鸟画家,幼年随父在南京生活时即在绘画方面受到徐悲鸿的启蒙。到台湾后又因我外祖父在文教界的人缘而有幸得到画家张大千、黄君璧、陈立夫等人的指点,上世纪90年代曾回大陆,并在北京的徐悲鸿纪念馆举办过个人画展。然而我对书法的喜好,却主要得益于祖父的影响和启蒙。二
-
一花一世界——读孔六庆的工笔花鸟
-
作者:
黄小我
徐东树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艺术”
艺术家
贡布里希
世界
-
描述:
一花一世界——读孔六庆的工笔花鸟
-
宁静 脱俗自在的归宿——试论青年画家林任菁的工笔花鸟艺术
-
作者:
郭志杰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宁静
艺术
青年画家
脱俗
诗意
哗众取宠
自在
-
描述:
诗人喜欢谈论诗意地蛰居,这种蛰居的方式是诗意的,诗意的方式不可能是喧闹的,哗众取宠的方式。诗意的方式不仅仅一种,但宁静的方式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尤其是现时代这趋功近利的社会,人心浮躁,追求宁静,不仅仅是对当下的一种反抗,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理想。宁静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理想的状态。
-
挚着追求,大胆创新:记福建青年画家黄莱
-
作者:
许怀中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胆创新
国画
书画家
工笔重彩画
青年画家
直寻
情感化
工笔花鸟画
艺术追求
艺术风格的形成
-
描述:
黄莱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青年画家。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他专期挚着、艰辛艺术追求、刻苦、认真学习和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结果。 多年来黄莱的艺术创作取向,在徘徨困惑中,一直寻求一条适合自己才秉、气质、学识的路子。艺术风格的形成,必须寻找到“蜕变”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便是中国的工笔花鸟画为何创新的问题。 我国国画中的工笔花鸟画,秀丽典雅,雍容华贵,但如何在这传统上加以创新,改变技法,增强气势,赋予时代的气息,这是黄莱反复思考的问题。传统画法要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观转向情感化,心灵的寄托与更高的要求,黄莱
-
意于形中 情景交融 ——工笔花鸟画的“意”
-
作者:
柯立红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审美感受
审美情感
客观事物
重要命题
工笔花鸟画
中国绘画理论
缘物寄情
大自然
“意”
-
描述:
中国绘画讲究意境。千百年来,意境作为中国绘画理论的重要命题,是画家们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画家借以感染观众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事物审美感受的境界,是客观事物在艺术家头脑里反映的意象与自己的志趣相吻合而到达主客观事物统一的“情景交融”的境界。
-
以形求神,借景抒情:宋画《白头丛竹图册》赏析
-
作者:
林任菁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求神
白头翁
工笔画
图册
画家
借景抒情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法度
意笔画
-
描述:
人们习惯于把中国画分成“工笔”和“写意”,这已经被认为中国画的两大基本范畴。但是,工笔和写意,工笔和意笔的二元对立,有时被看得过分机械了,似乎用笔简约,笔走龙蛇即为“写意”,用笔细密、追求逼真则为“工笔”,这难免给人某种误解,似乎工笔画的最高任务就是追求外在的客体的准确性,而写意则一味着眼于主观情感的挥洒。在传统的画论中,写意的文人画往往得到过分的宠爱,而工笔画的在艺术上的成就每每遭到忽视,甚至歧视。其实,工笔像意笔一样,同样饱和
<
1
2
3
...
7
8
9
...
188
189
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