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油画市场的“四川新势力”
作者: 暂无 来源: 市场周刊(资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80年代   代表人物   新时期   油画市场   四川地区   发展历史   艺术氛围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诗歌、美术、文学、哲学在成都飞速发展.在这个“相对恒温”的艺术氛围里,蕴育了郭伟、郭晋兄弟和张晓刚、周春芽、岳敏君的成长。后来他们集体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而在中国新时期油画的发展历史上,四川地区的油画家群体亦曾经在海内外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说唱流行
作者: 暂无 来源: 少儿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目标   传神   汉代   四川地区   本土文化   社会生活   说唱   百戏  
描述: 一、教学目标: (一)弘扬本土文化 四川地区的汉代陶俑在汉代雕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车马出行到侍卫家奴,从庖厨宴饮再到歌舞百戏,几乎无所不包,反映了汉代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说唱俑更是其中的传神佳作
唐代石刻造像 ——天龙山、炳灵寺和四川地区石窟雕塑艺术欣赏
作者: 张恒翔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天龙山石窟   唐代   李氏王朝   四川地区   石刻造像   炳灵寺   雕塑  
描述: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西南40公里处。石窟分布在东西两峰,共有洞窟21个。石窟始凿于北魏末东魏初。太原古称晋阳,是李氏王朝的发迹之地,建唐以后视为北都,因此天龙山石窟造像也随之兴盛。此时开凿洞窟有15个,占总数70%。天龙山石窟规模不大,造像题
宋代石雕作品欣赏
作者: 南铁英   来源: 工会信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国家博物馆   四川地区   画像   仕女形象   石雕   作品欣赏   石室墓  
描述: 封三展示的石雕作品,是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近期,国家博物馆展出了30尊该类浮雕画像,这是其中的4尊仕女图。浮雕画像中的仕女形象,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她们在一次宴会上根据各自的分工,侍候宴饮。她们之中有的托着食盘,有的持着盛酒器,有的持扇……透过这些石雕仕女作品,可以想见墓主人当年的奢华生活。仕女们留着宋代发式、穿着宋代服装,眉目传情,欲语欲动,让当代人窥见了宋代人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人物风貌。本刊所展示的四位侍宴侍女,有的头挽双髻,身着及地长裙,外着窄袖背子,两侧开衩,
热贡唐卡 天上神迹
作者: 任建军   来源: 人与自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感   庄稼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川地   装饰性   交错区   佛教艺术  
描述: 自南向北流的隆务河如一根碧线穿起了藏传佛教艺术的瑰丽珍宝:工笔重彩、极富装饰性的唐卡,绚丽多彩、精美绝伦的雕塑,立体感强、栩栩如生的堆绣。它们隐藏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错区河谷川地几个不起眼的村子里,被身怀绝技的村民用种庄稼的双手制作了出来。
四川地区出土元青花琐议
作者: 伍秋鹏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内蒙古   龙泉窑   窖藏   成都市   三台县   元代   四川地区   考古资料   出土  
描述: 元青花是近年来古陶瓷收藏和研究的热点。据已公布的有关考古资料统计,建国以来,出土元青花的地区主要有江苏、河北、北京、安徽、内蒙古、新疆、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山东等地。从分布规律来看,元青花主要出土于东南沿海地区,元代的政治中心——北京、河北一带,蒙古族的兴起地——内蒙古地区,以及元青花的窑址所在地——江西地区,其中江苏、河北、北京、内蒙古和江西等地,无论是在发现元青花的次
争芳斗艳 青翠欲滴
作者: 赵琼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内蒙古   龙泉窑   窖藏   成都市   三台县   元代   四川地区   考古资料   出土  
描述: 谈到元青花就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或许是因为元青花是名品,名声太大却所见者少。就“青花”这个名字本身其实就是极富意境的。青花其实是一种釉下的蓝彩,但是与其他中国古代陶瓷品种不同,她没有用工艺本身来命名,比方同样创烧于元代,以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为彩料绘于瓷器胎坯表面,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被称为“釉里红”。
襄人与羌胡:四川中江塔梁子东汉崖墓榜题补释
作者: 霍巍   来源: 文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汉时期   补释   崖墓   四川地区   调查简报   墓葬形制   考古报告   考古调查  
描述: 近年来,四川地区汉代崖墓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取得了新进展,其中在中江塔梁子清理的9座崖墓,已先后发表了调查简报与考古报告[1]。这9座崖墓中,编号为M3的一座崖墓规模最大,在墓内发现了壁画及榜题
千佛崖利州毕公及造像年代考
作者: 罗世平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像题材   刺史   造像碑   菩提   密教   碑文   广元千佛崖   四川地区   造像风格   中心  
描述: 、雨神及灵兽等;窟内余三壁雕十大弟子及鼓乐一班(彩色插页壹:1)。在窟北壁近门处刻造像碑一通,碑头浮雕螭龙双身,额篆"菩提像颂"四字,下行碑文"大唐利州刺史毕公柏堂寺菩提瑞像颂并序"。碑文近门处字迹风化漫泐,年款已失。又因前蜀乾德六年(924年)越国夫人装修此窟,在碑上
铜官县令告示碑
作者: 梅雨   来源: 煤炭企业管理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煤窑   北京西山地区   碑刻   窑主   陕西铜川   煤炭商品   告示   铜川地区   官府   县令  
描述: 在我国的煤炭碑刻中,数量最多的是两个地区,一是北京西山地区,一是陕西的铜川地区。 陕西铜川是我国著名的煤炭生产基地,在明清时期煤炭开发利用活动十分繁盛。随着煤炭开采活动的扩大、煤炭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为了处理煤窑之间、窑主与煤工之间、官府与煤窑和窑工之间的矛盾纠纷,人们制定出许多制度,官府发出许多决定和文告。一些文人往往把这些撰写成文章,由煤窑出钱,勒于石上,以周知四方,公诸于世。 在铜川的煤炭碑刻中,比较多的,就是针对如何防止煤窑工人闹事而勒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