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寻】搜索到相关结果 433 条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品周庄王逸风先生之诗画
-
作者:
笑颜
来源:
航空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玲珑
王逸
江南
周庄
寻常
色彩
常人
轻灵
无穷
线条
-
描述:
王逸风先生是个知名的画家,在周庄开着自己的画廊,可我更愿意认为他是个诗人。逸风先生的诗不事华藻而意蕴深长,读之犹如品茗,口角噙香,挥之不去。逸风先生最爱江南,虽行遍五湖,却对江南情有独钟。他的诗有荡气回肠状黄山怪石者,有轻灵缥缈发幡之感悟者,亦有思虑自省表上下求索者,然于我印象最深者还是他写的江南山水。江枫渔火、古桥石栏、清茶竹椅、驳巷丝弦……触目之景,触耳之音,信手拈来,不加雕琢,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
别让世俗绑架了艺术
-
作者:
徐天铠
来源:
美文(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中
膨胀过度
就这样
直面现实
啧啧称奇
游戏世界
如水
思想者
寻找自我
敏锐洞察力
-
描述:
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少数人情愿为梵·高的画展乐此不疲地奔波,真心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啧啧称奇或赞赏,却有更多的人甘心为一场庸俗的戏码叫好,为一次名人的骂战点赞。是谁,放纵世俗绑架了艺术?是我们!我们便是这场绑架的始作俑者。不知从何时开始,一股奇怪的风气开始蔓延。从网络开始,
-
Almora寻求帮助开发镁砂
-
作者:
柴俊兰
来源:
耐火材料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改造
高级耐火材料
寻求帮助
工业发展
死烧镁砂
印度钢
发镁
梭式窑
选矿工艺
生产者
-
描述:
Uttar,Pradesh国家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Tata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和印度钢管理局有限公司Almora寻求帮助开发镁砂@柴俊兰
-
老油画“三驾马车”
-
作者:
沉默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寻梦
传统文化教育
刘海粟
美术院校
油画家
汪亚尘
美术创作
林风眠
后印象派
中国油画
-
描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有一批20岁左右的青年走出国门跨洋寻梦。他们在出国前就接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又受到新思想的启发,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博弈首先就从自身展开。这些油画先驱者远到日本、法国
-
商旅/去斯特拉特福寻觅莎士比亚的足迹
-
作者:
米其林旅游指南
来源:
中国新时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寻觅
戏剧
双胞胎
中产阶级
创作生涯
学校教育
莎士比亚
-
描述:
的房子。马洛餐厅得名于莎士比亚的竞争对手、诗人兼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加利克酒馆建于1595年,据说是城里最古老的酒馆,以1 769年组织第一届莎士比亚节的英国演员大卫·加利克的名字命名
-
王嫩和他的油画肖像艺术 — 读《寻梦》随感
-
作者:
李向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随感
艺术
肖像
《寻梦》
写实主义
-
描述:
王嫩,苏州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油画学会艺委会委员、理事。作品曾20余次入选全国性美展。代表作品:油画《启明星》,在198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中荣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项);油画《夜车》,在“2010·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全国美展中荣获金奖;色粉画《明镜》,选入2003年“中国首届粉画展”荣获优秀作品奖。
-
寻绎荷兰艺术--西欧纪行之二
-
作者:
周俊杰
来源:
中州今古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画家
凡·高
荷兰人
艺术风格
巴罗克
寻绎
伦勃朗
作品
荷兰画派
-
描述:
寻绎荷兰艺术———西欧纪行之二文/周俊杰乘车离开德国汉堡,几个小时后进入荷兰境内。早就听说荷兰农牧业发达,其奶牛产奶量居世界前列,奶牛品种亦极优良,我虽不懂畜牧业,但在孩提时代即从表现荷兰田园风光的油画作品中感受到了这一点。车开得并不快,司机严格按照...
-
李起超艺术论的启示——读《石头人人间浪游记》
-
作者:
何士光
来源:
山花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启示
艺术论
雕塑作品
游记
原型
艺术家
石头
追寻
-
描述:
的心灵,使他不得不用雕塑来完结他浪游的生命?起超没有追寻,似乎也用不着追寻。这属于生命的奥秘之一,人们曾经在这里作过许多自信的论述,但从来不见说清过,也看不出有希望能够在将来说清。不必把它当成一个结果,就把它当成一个起点
-
掌权者绝不能象那贪吃的“鱼”
-
作者:
邓永慧
刘新梅
来源:
咨询与决策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腐败工作
领导干部
中国
权力寻租
-
描述:
《醒世恒言》载:“录事(官名)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吞之必祸身,但禁不住香饵扑鼻,张口咬之,终被钓去。”而现如今,人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社会里.就象“鱼”一样,难免会遇到一个个令人心旷神怡或心驰神往的“香饵”,如果丧失必要的警觉,放纵自己的欲望,贪吃“香饵”,就会被“钓”、被骗、被利用,或者同流合污,或者成为任人摆布的“俘虏”。比如,近年来被法办的不少贪官,就象那贪吃的“鱼”,他们“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终因贪吃“香饵”闹得败家伤身,后悔不已。可见,掌权者绝不能象那贪吃的“鱼”。
-
《戈壁寻梦》铜质雕像落户省地质博物馆
-
作者:
王丽
来源:
资源导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寻梦
副主任
雕塑作品
李艳
博物馆馆长
创作设计
我国石油工业
地质博物馆
国土资源
马存
-
描述:
12月23日,由濮阳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创作设计的《戈壁寻梦》铜质雕像捐赠仪式在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隆重举行。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副主任李艳、省地质博物馆馆长蒲含勇、濮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赵建新、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