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孝文帝】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山东临沂发现北魏太和元年石造像
-
作者:
临沂市博物馆
冯沂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白玉
博物馆
背光
山东省临沂市
北魏孝文帝
飘带
高浮雕
造像
下垂
菩萨
-
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在临沂城西北15公里的义堂公社收集到一件北魏太和元年石造像。石造像为一佛二菩萨,汉白玉高浮雕,除背光顶部少有残缺外,基本完好(图一)。通高32、宽17.5厘米,下有底座。主佛高16厘米,头戴宝冠,耳后飘带下垂,面相端庄,身披通肩式袈裟,内着僧祇支,袒胸跣足。左手在胸前握一莲蕾,右手下垂,立于覆莲台上,身后为火焰纹舟形背光。二胁侍菩萨各高12厘米,高肉髻,耳后有飘带下垂。
-
试论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
-
作者:
周斌
来源:
文物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
北魏孝文帝
龙门石窟
造像艺术
唐代
佛教艺术
雕塑艺术
石窟寺
石窟造像
-
描述:
的研究价值和极高的艺术享受.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5公里处,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493年),北魏以降,中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诸朝,断断续续历经400多年的开凿.其中于公元
-
北魏云冈与龙门等石窟
-
作者:
金维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孝文帝
北石窟寺
宾阳洞
北魏
云冈石窟
中心柱窟
龙门
佛像
供养人
石窟造像
-
描述: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凉,俘掠凉州僧徒3000人及宗族吏民30000户迁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形成“沙门佛事皆俱东,像教弥增”的局面。曾在麦积山习禅、后游凉土的高僧玄高以及昙曜也先后来到平
-
唐代佛教艺术的精华
-
作者:
冯海源
程卫军
来源:
风景名胜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教圣地
壁画
北魏孝文帝
五台山
唐代
建筑风格
佛教艺术
古建筑
历史悠久
-
描述:
在佛教圣地五台山,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佛光寺便是其中之一。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北,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现存寺内的唐代木构、泥塑、壁画、雕塑和寺内外的魏(齐)唐墓塔、石刻,荟萃一处,相互映衬
-
从云岗到龙门造像之风的变化
-
作者:
马英俊
来源:
翠苑(民族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魏孝文帝
拓跋珪
有效统治
东土
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
佛教艺术
流传千古
云冈
石窟造像
-
描述:
汉末以降,佛教艺术传入东土,由此开启了中国化的历程。每朝每代,不断地演绎发展。总体而言,每个朝代呈现大致统一的面貌,如唐代的圆润丰满。但有一个时代,疆域虽然仅限在北方,政权存在时间也不长,没有超过150年,有效统治北方则更短,且也不是汉人系统政权,却做到了前后两种造像风尚流传千古,可谓佛教艺术中国化进程的缩影,这就是北魏,创造了云冈与龙门石窟的辉煌。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之始。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
-
包头博物馆征集一件北魏铜佛像
-
作者:
郭丽
郭涛
来源:
内蒙古文物考古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跣足
背光
北魏孝文帝
包头
半浮雕
底座
佛像
造像
光图案
-
描述:
2001年8月,包头博物馆征集到一件北魏延兴三年铜佛像。该件佛像为半浮雕背屏式,背屏呈舟形,佛为立式,下部残断,缺失底座。通体残高14,最宽8.1,厚0.3,足长
-
召湾汉墓出土釉陶樽浮雕浅释
-
作者:
何林
来源:
内蒙古文物考古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跣足
背光
北魏孝文帝
包头
半浮雕
底座
佛像
造像
光图案
-
描述:
召湾汉墓出土釉陶樽浮雕浅释
-
如何看待流失文物——以美国保存的广胜寺壁画为例
-
作者:
王超
来源:
国际博物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尚界
北魏孝文帝
背景墙
山西省洪洞县
社交媒体
邑义
药师佛
博物馆学
大都会博物馆
广胜寺
-
描述:
石窟,如“李道赞率邑义五百人造像碑”、龙门石窟“北魏孝文帝礼佛图”浮雕和元代壁画《药师佛会图》等用作时装展示的背景墙由此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始建于东汉,后历经数次毁
-
麦积山:携世俗之美的佛
-
作者:
王琰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凿年代
甘肃省
西魏
北魏孝文帝
宇文泰
小陇山
麦积山石窟
释迦牟尼
北周
秦岭山脉
-
描述: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麦积山上。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开凿年代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现存洞窟194个,其中保存有4~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壁画,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秦岭西端山脉中—座巨大奇峰,名麦积崖,巍峨险峻,状如农家麦垛,又名麦积山。如果把它看成是真的麦垛子,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了。第—个在这百余米高的峭壁上架木、凿石、开窟造像者,一定有着丰收的祈愿吧。 麦积山石窟最早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后秦帝国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羌族建立的惟一一个割据政权。看当时的先秦地图,在核心的位置圈出一块很大很实在的土地,任谁当了它的主人都会趾高气扬。偶尔在书上见到后秦开国皇帝姚苌的画像,带裘皮帽子,垂着长长的护耳,目光阴鸷,低低地斜过来,令人心悸。 姚苌做过很多坏事,背信弃义,杀前秦皇帝苻坚,欲辱皇后,难怪《晋书·姚苌载记》说他最终如能“安枕而终,斯为幸也”;而另一方面,姚苌长于谋略,善用奇兵。是是非非的皇帝姚苌留下一张辉煌的后秦版图,却未得善终。
-
始平公造像记
-
作者:
李樯
来源: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思成
洛阳龙门石窟
古阳洞
北魏孝文帝
造像记
光禄大夫
州刺史
太武帝
-
描述:
(《始平公造像记》刻造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九月十四日,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之古阳洞中,为“龙门二十品”之一。此造像及题记是当时的僧人慧成,为他俗家死去的父亲始平公而造。“愿亡父神飞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