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外来】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 条
-
宣德青花瓷
-
作者:
陈润民
来源:
语文月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典范
青花瓷器
景德镇
御窑厂
艺术效果
纹饰
明代
造型
釉色
-
描述: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宣德青花瓷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典范。宣德青花在烧造数量上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向景德镇下达了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产品不仅供
-
食人鲳、黑鱼及其它入侵物种的故事
-
作者:
路文琼
来源:
民防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食人鲳
外来物种
气候相似
科学家
黑鱼
中国南方
故事
原产地
入侵物种
水生动物
-
描述:
祖籍南美亚马逊河的食人鲳作为宠物已经到达中国。一群看上去娇小玲珑的食人鲳瞬间就把鲜活的一条大鲤鱼变成一副白骨,真让人心惊胆颤!据说中国南方的气候与食人鲳原产地的气候相似,而且没有食人鲳的天敌。如果食人鲳进入中国的江河湖海中成几何级数繁殖开来,还有本地水生动物的活路吗?谁还敢下河游泳?因此,有关部门实施极端措施——杀无赦!这就是美丽的食人鲳的中国
-
浅议唐代佛教雕塑艺术的发起与流变
-
作者:
马银芳
来源: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中国文化
佛教雕塑艺术
唐代
武则天
印度
作品
黄金时期
佛像
佛教造像
-
描述:
佛教雕塑并非中国本土文化,是作为一个外来文化介入到中国文化之内,有一个由边缘地位到逐渐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过程。这与其自身的艺术魅力,神性的感召力,同时又是与历史、文化背景分不开。1.佛教雕塑的发展
-
中国工笔重彩画表现技法的传承与探究
-
作者:
张导曦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表现手法
共同特点
工笔重彩画
艺术风格
探究
艺术表现
表现技法
矿物质
表现技巧
-
描述:
工笔重彩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经过两千多年的历代传承,在表现形式、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绘画技法上都具备独有的艺术特色。无论是早期的战国人物帛画或隋、唐、五代鼎盛时期的作品,还是两宋后至元、明、清逐渐衰微的工笔重彩画:无论是宫廷绘画的《簪花仕女图》、《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传世名作,还是民间传承下来
-
塑造人文——论吴为山的雕塑艺术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传统艺术
外来文化
传统与现代
思考与实践
历史性课题
挑战与机遇
吴为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
描述:
这个历史性课题由此更急迫地需要得到深入思考与实践;另一方面,随着知识视野、文化认识的开阔,无论对于传统艺术的吸收还是对于外来文化的融化,也都有了更好的条件。在挑战与机遇
-
彰显时代足迹的2015中国百家金陵油画展
-
作者:
刘伟冬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价值观
外来侵略
百家
抗敌歌
八路军进行曲
美术创作
平民史诗
抗战漫画
中国美协
美术展
-
描述: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其意义更显非凡。70多年前,为了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经过1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
-
红色·诗意
-
作者:
杨丽珍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价值观
外来侵略
百家
抗敌歌
八路军进行曲
美术创作
平民史诗
抗战漫画
中国美协
美术展
-
描述:
缓步行走在邵亚川油画作品的长廊中,亦真亦幻如诗般的绘画意境逐渐清晰起来。一幅幅有着鲜明个性的画面在眼前放大……邵亚川17岁入伍当兵,40年的军旅生涯画了大量的美术作品。他坚持认为,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才是好的艺术作品的唯一标准。他十分看重绘画本身的技术表达,崇尚心到手到的绘画状态。他的创作手法是现实主义中又掺杂着表现倾向及象征性
-
对不断被揭示的历史性与时代的注释——浅谈历史画创作的新境遇
-
作者:
井士剑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价值观
外来侵略
百家
抗敌歌
八路军进行曲
美术创作
平民史诗
抗战漫画
中国美协
美术展
-
描述: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所组织的美术创作,在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的领导下,以绘画艺术学院杨参军院长、井士剑教授为主导的创作团队,完成了油画《遵义曙光》和《飞渡泸定桥》两幅历史画创作。为完成创作任务,中国美术学院还组织创作团队重走长征路,赴实地现场调研。作为创作团队前期历史调研与思想学习
-
我的自述
-
作者:
许勇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价值观
外来侵略
百家
抗敌歌
八路军进行曲
美术创作
平民史诗
抗战漫画
中国美协
美术展
-
描述:
1933年深秋,我出生于青岛一个贫苦铁路职工家庭。铁蹄的蹂躏、贫民区暗无天日的生活,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小时坐在衣衫褴褛的母亲身旁,听到的那些真实人包括她自己的悲惨故事,构成了我一生的感情基础。《家窗》正是我为母亲而创作的油画。日西落,鸦雀飞,暮色苍茫,家窗上淡映着灯的光,那时候,年老母,凭窗嘹望,嘹望那流浪儿,回故乡……
-
在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创造:刘一层先生的艺术历程
-
作者:
胡泊
刘海兰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艺术教育
油画家
绘画系
冶县
西南地区
外来艺术
艺术历程
唐一禾
蜀中
-
描述:
刘一层(1913-1997),湖北省大冶县人,1938年入武昌艺专绘画系西画组,跟随著名油画家唐一禾先生修习素描和油画,深受唐一禾的喜爱,二年级时,便成为唐一禾的助教,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艺术教育生涯。抗战爆发,学校南迁,刘一层跟随唐一禾入川,自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四川,他将整个一生奉献给了西南艺术教育事业。此时期西南地区几个艺术学院的创办,如西南美专、蜀中艺专、重庆艺专,都与刘一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刘一层作为民国油画知名画家,在今天也许只有专门研究中国早期油画历史的学者才知道,但对于西南美术教育界,刘一层被尊称为"西南三刘"之一(另两位先生是:
<
1
2
3
4
5
...
18
19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