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境】搜索到相关结果 7990 条
-
论新闻的意境美
-
作者:
茅廉涛
来源:
新闻记者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想
艺术境界
新闻作品
艺术作品
画面
欣赏者
读者
意境美
王国维
再创造
-
描述:
“意境”是我国美学中的一个特殊范畴。它是表现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和某些园林、雕塑、盆景中的一种艺术境界。所谓境,是指外界的环境、景象,所谓意,则是指创作者的情趣、哲理。意境是意与境、景与情、心
-
空白在电视画面构图中的作用空白在电视画面构图中的作用
-
作者:
孙雪伟
来源:
新闻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觉
电视画面构图
环境
小煤窑
“空白”
-
描述:
人们生活在真实的空间里,环境能给人很大的影响.当你漫步在辽阔的草原上或航行在浩瀚的大海上时,会感觉到心境开阔;当你走进-个小黑屋子或同矿工下小煤窑时,会感觉到闷不透气.这说明,环境能使人产生不同
-
谈谈对音乐传播学的认识
-
作者:
周研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实践
音乐作品
音乐传播学
艺术思维
人类社会
时空环境
社会行为
人的行为
-
描述:
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其功能的一种社会行为,人类几千年来的音乐实践,其实质就是音乐传播的实践。音乐的传播把人类所处的时空环境装点得五彩缤纷。在广阔的时空领域中,音乐传播深化了人们的艺术思维,并使音乐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
六月的向往
-
作者:
陈应权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实践
音乐作品
音乐传播学
艺术思维
人类社会
时空环境
社会行为
人的行为
-
描述:
六月,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百鸟争鸣的时节六月,是榴花似火,芙蓉斗妍、游鱼戏水的时节六月,乡村描绘着五彩,城市充满着热烈;六月,年首至年末的中间,春华与秋实的连接。
-
传承新安文化精神 塑造徽派艺术精品——《照壁怀古·徽州人文之光》创作手记
-
作者:
徐晓虹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州文化
思想主题
徽文化
徽派艺术
自然人文环境
艺术精品
浮雕
创作激情
城市雕塑
新安江
-
描述:
2009年初,笔者代表安徽省城市雕塑院参加了黄山新安江延伸综合开发项目的重点雕塑作品的创作竞标并一举中标。从最初的创意构思、画稿设计,到把平面设计变成立体方案,再将其全部进行放大泥塑塑造、制模和石雕雕刻,历经两年半之久的艰辛而又快乐的制作,终于在2011年年中胜利完成了这幅石刻浮雕巨
-
简论意境:偏于表现的艺术典型化
-
作者:
谢维俊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简论
艺术类型
意境
艺术门类
典型化
典型形象
艺术美
-
描述:
艺术典型化,是一切艺术门类创造艺术美的共同规律。但是,在偏于再现和偏于表现的不同艺术类型中,典型化的途径和方式却各有其特殊性。前者,如雕塑、戏剧、电影、风俗画和叙事文学作品等,着力于典型形象的塑造;后者,如建筑、音乐、舞蹈、山水画和抒情文学作品等,注重于意境的开拓。
-
充满活力的创新艺术——记著名油画家李松青
-
作者:
黄冬成
来源:
新闻天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艺术境界
油画艺术
青年画家
油画作品
创新艺术
优秀作品
领导人
活力
企业家
代表作
荷塘月色
收藏家
油画家
李松
画风
国内外
-
描述:
李松青作为著名青年画家在油画艺术上已有相当高的造诣,其作品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曾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并被海内外收藏家、企业家和政界领导人收藏,处女作《根——系列之一》、《根——系列之二》,代表作
-
我国高校油画风景画写生教学探究——评《油画风景写生》
-
作者:
黄慧中
来源:
新闻与写作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之美
野兽派
日常学习
西方绘画
教学目的
教学探究
光和色
色彩的表现
风景写生
知识讲解
-
描述:
的作画步骤,尤其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绚丽的色彩,掌握自然光的规律,发挥油画色彩的表现性,并把日常学习到的油画各种技法灵活地运用到写生创作当中,从而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和谐画面和意境之美。作为高校从事美术专
-
左晋油画选
-
作者:
左晋
来源:
新闻与写作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之美
野兽派
日常学习
西方绘画
教学目的
教学探究
光和色
色彩的表现
风景写生
知识讲解
-
描述:
左晋油画选
-
论中国画与雕塑在意境中的审美融合
-
作者:
孟现思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
中国画
审美融合
雕塑
-
描述:
本文从道(重"神"轻"形")、舞(气韵流动)、空白(虚实相生)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与雕塑在意境中的审美融合。认为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意象"思维与写意手法以及崇尚意境的审美追求,既不同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