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后】搜索到相关结果 2466 条
-
工业时代的装殓师:尚·丁格利的前卫艺术
-
作者:
金亮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前卫艺术
工业时代
动力装置
艺术博物馆
工业环境
后现代艺术
赫尔辛基
-
描述:
虽为瑞士艺术家,但丁格利为二十世纪中期的巴黎乃至世界的前卫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曾多次受包括纽约现代艺术馆在内的多家有影响力的美术馆邀请创作,最终使达达主义以独立的艺术风格跻身世界艺术史,然而他本人却拒绝承认属于达达主义者。丁格利尤以其机械式动态雕塑著称,他使用的材料包含钢铁、铬或其合金、陶瓷、铜、纤维、棉线、电线、弹簧、橡胶、电机、车轮等等,并采用焊接、电镀、喷涂、缠绕、弯折、拼插等方法将各种材料组合成作品,用以表现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物质产品生产过剩的讽刺。
-
一路走来的中国油画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油画艺术
西方绘画
美术学校
作品
油画创作
徐悲鸿
后印象主义
中国油画
油画教学
-
描述:
油画从外来艺术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早期,距今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利玛窦向明神宗朱翊钧所献礼品中就有天主像、圣母像等。这种精细逼真的绘画,使中国画家感到惊异,但并未给予较高的艺术评价,也
-
林风眠:开创风气之先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创
香港
美术学校
秋季
公开拍卖
现代流派
作品
国内外
林风眠
后印象派
-
描述:
林风眠(1900-1991)生于广东,18岁时赴法留学。先在第戎艺术学校进修油画,后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虽然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是学院派的,但在校外他深受当时流行的现代流派影响,如后印象派、野兽派等,其中又以马蒂斯、莫迪里阿尼为最甚。其作品曾入选1924年法国秋季沙龙。
-
孤独的先行者 林达川的艺术之路
-
作者:
潘耀昌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院主义
战后日本
现实主义
艺术
美术学校
印象派
审美趣味
美术展览会
油画
后印象主义
-
描述:
,和多次参加日本全国性美展的中国人。具有"无监查"和"依嘱"资格的艺术家,是当时在战后日本美术界获得最高荣誉的华人。
-
董文胜:悬疑的湖石
-
作者:
刘晓丹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
时代背景
后花园
影像
摄影创作
太湖石
茅山
作品
油画创作
传统文化
-
描述:
影中园林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的苏南常州,北携江水、南衔太湖、西枕茅山,多年沉浸于斯的董文胜,与这片灵山秀水结下了不解之缘。生于1970年的董文胜,早在读大学之前,就对油画创作有所涉猎。1995年,他参加第三
-
印象派半个世纪的交易沉浮
-
作者:
杜卡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价格
印象派绘画
现代艺术
伦敦
好莱坞
美元
作品
莫奈
拍卖行
后印象派
-
描述:
从伦敦苏富比2月拍出的德加雕塑切入,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印象派如何占领市场,确立主流地位,并在历经数次经济动荡时,名作的成交,交易的起伏。最后得出结论,印象派的市场价格整体呈上扬趋势,并不会因为经济危机
-
试论中国当代油画的后现代手法
-
作者:
符莉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挪用
后现代
隐喻
反讽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油画,呈现出解构理性、躲避崇高、零度叙事、表象拼贴、与大众文化合流等鲜明的后现代特征,并大量使用了解构、挪用、反讽、隐喻等后现代手法。这些方法的使用体现出当代油画创作方式对百年来中国油画图式的全新突破,显示出当代油画的创作自由度、思维的深刻性、视角的多样性和方式的混合性。
-
《春》(油画)
-
作者:
杨新武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挪用
后现代
隐喻
反讽
-
描述:
《春》(油画)
-
油画《春》
-
作者:
杨新武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挪用
后现代
隐喻
反讽
-
描述:
油画《春》
-
欧洲油画色彩风格的演变
-
作者:
黄征宇
来源:
艺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十七世纪
欧洲油画
文艺复兴时期
十九世纪
古典主义
色彩表现
鲁本斯
色彩艺术
后印象派
-
描述:
欧洲油画色彩风格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