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变】搜索到相关结果 3547 条
-
高更:变形记
-
作者:
于涛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变形记
版画创作
木刻版画
艺术创作过程
素描作品
马提尼克
艺术表现方式
高更
塔希提
-
描述:
还是第一次。这些出色的作品创作于1889年至其卒年1903年期间,反映出高更的艺术表现方式涉猎之广,从最原始的木刻浮雕到珍贵的水彩单版画及大幅玄妙的复写素描。这次展览再现了高更生活和创作的重要时刻及其艺术演变过程。
-
写意之美:刘福安先生的钧瓷艺术
-
作者:
曹鹏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中国传统
福安
艺术风格
表现形式
陶瓷艺术
釉色
造型艺术
作品
钧瓷窑变
-
描述:
造型艺术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具象或抽象、写实与写意。中国工艺精神的核心就是写意、追求的精神与情调、境界的抒发,而不是具体的描摹、再现。这不仅体现在绘画上,也体现在书法,雕塑、戏剧等其他艺术门类中。陶瓷美术也是如此,而是陶瓷艺术的百花园里,钧瓷最符合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神,而刘福安先生的作品正是极好的例证。
-
美国的乡村艺术
-
作者:
游观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
修剪枝叶
季节变化
玩具设计
艺术博物馆
向日葵
乡村
特沃德尔
"回归自然"
艺术魅力
-
描述:
,就变成了一张张生动逼真的人物面孔,而塑造名人则比一般人物更具有突出的艺术效果,其惟妙惟肖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例如,“尼克松”有一个突出的鼻子,“艾森豪威尔”的神态安逸,“克林顿”则有一个特型的嘴巴,也有
-
大足石刻,巍巍数万尊
-
作者:
曾凡祥
来源:
世界遗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今年6月底,笔者来到重庆市素有"石刻之乡"之美誉的大足,零距离亲近大足石刻。步入宝顶山摩崖景区,一尊雕塑展现在突出位置,这就是大足宝顶山石刻的创建者和"总设计师"——赵智凤。这位艺术大师生于1159年,卒年不详。他5岁为僧,首建圣寿本尊殿,清苦创作70余年,为宝顶山石刻艺术奋斗终生。笔者站立在他的塑像前肃然起敬:是他,精心设
-
天价背后的障眼法
-
作者:
曹柏光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又到春拍时节,不少藏家纷纷神秘消失,分赴各大春拍会“淘”宝。随着端午小长假落幕,各地春拍也一一落槌。其间,不断有高价拍品的消息传出,趁着文交所的东风一路炒高的艺术品投资仍然趋热不减。2010年573亿元的总成绩额,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史上新的高峰。中国艺术品不仅在单价上屡破纪录,在总成交额上也再创新高。进入2011年,当人们还在猜测国内如此活跃的艺术品市场是否会延续下去的时候,海外中国艺术品火爆的成交结果给出了些许征兆。类属乾隆粉彩瓶、乾隆大阅图,分别以1.18亿元和2亿元成交,更加燃起了人们对内地艺术市场的持续热情。 今年国内主要拍卖机构,在春季大拍到来之前的小拍也精心准备,探底市场。3月22日嘉德四季25期拍卖会以6.4亿元的历史最高成交额,拉开了中国内地春季拍卖的序幕。紧跟嘉德的荣宝四季70期艺术品拍卖会,也以1.45亿元收官;朵云轩2011年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也在3月底落下帷幕,以3741万元成交;4月初翰海四季72期拍卖,也以6334万元收槌,均取得不错成绩。 集中在5月中下旬的春季大拍:北京翰海春拍为5月21日以24.5亿完满收槌;中国嘉德春拍于5月25日,经历了5天的麈战最终以成交额53.23亿圆满落幕;北京保利春拍则在6月7日完美落槌,总成交额61.3亿元蝉联中国艺术品拍卖单场成交冠军,北京匡时在6月8日以20亿的总成交额圆满收槌。
-
丁观加奉献“墨彩心意”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此展是丁观加先生数十年艺术创作的集中呈现,共展出代表作品80余件,以时间为线索,整体反映画家的创作理念和多样化的探索。丁观加,1937年出生于长江口崇明岛,196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师从傅抱石、吕斯百、陈之佛等多位艺术大师,投身艺术创作已近一个甲子,曾任镇江中国画院副院长、院长20年。丁观加擅长山水画创作,尤擅山水合一、水光天色的诗化描绘。 邵大箴对他艺术的评价是:“观加善于在平凡的自然山水中发现美,虽然他的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可是他画中描写的多为看似平常的田野、河流、山丘、草地、渔舟……他用勾、勒、点、擦、皴、染等传统笔法墨法,结合西画的造型、满构图和光与色彩经验,写自然景色的生动,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
-
孙良的花鸟画
-
作者:
谈瀛洲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一 中国书画的优秀作品的一个特点,就是让你看了,会油然产生一种欢喜之情。当然,事后我们可以去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感,但这些都是理性的过程了;首先,我们必须有这种直观的感受。 “移情”,在中国是关于艺术功能的一种古已有之的说法了,也就是说,艺术作品要能打动人的情感,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不但音乐如此,文学如此,绘画和书法作品也当如此。 我觉得,不能达到这一效果的,不管书画家的名头如何大,不管他的作品在拍卖会上能卖到几位数,都不能算是好作品。 二 孙良最近举办了两次花鸟画展,他的作品就在我身上产生了这种效果。他的画,介于写意与工笔之间,有纯用墨的,有纯用彩的,也有墨彩兼用的。有画名花的,如梅、兰、牡丹、荷花、海棠、鸢尾的,也有画不知名的野草、野花、野菜、野果的。 孙良所画的那些微贱的植物,特别让我感动。他在他的“花卉系列·水墨纸本”中的一幅上题道:“写道边墙角随意生长野草闲花,虽不在众人视野,真也是别有姿色。自古文人多喜君子之卉,恐是不会在意散漫于野地无名之物。只是今天我等更愿似这花这草,自生自灭。” 这一系列的几幅画,画的都是路边无名的野花野草,都画在一种孙良特别定制的麻纸上,里面还看得到一丝一丝麻的纤维,给人以一种特别朴素的质感。
-
孔宁的油画——但丁式的新生
-
作者:
阎逸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孔宁的绘画就像是一幕陈述梦幻的抽象哑剧,当她沿着消逝的时间前行时,她所表达的最沉默的声音实际是画布上的唯一台词,破译它,需要一种无限性,也需要一种限定性,此时此地即是彼时彼地,千里之远与咫尺之遥,皆在他人即自我处终止,外在的绘画情绪通过内在聚焦构成了灵魂深处的颤栗与咆哮,那是一个互相掳掠的过程,她掳掠了画笔下那些脆弱而敏感的人物,那些人物同时也掳掠了她…… 忠实地再现一个物象不构成一幅画,因为它缺少各种现实的渗入,只能形成一个客观的抄本而不是一个主题。
-
风景的启迪:在风景消逝的年代眺望风景:“风景启示录:余明当代风景油画艺术展”前言
-
作者:
彭肜
支宇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你将到达的永远是同一座城市别指望还有他乡” ——卡瓦菲 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之后,近20多年以来,余明一直行走在感知自然、领悟自然、沉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之路上。他既为自然之苍凉辽阔而歌吟,也为自然之博大神奇而颤栗,更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和扭曲而忧心和喟叹。经由“乡土风景”(1990-2003)、“素风景”(2003-2007)、“寂风景”(2007-2008)和“极限风景”(2009-2011)再到今年的“异风景”(2012-)等五个时期,余明以一个又一个的作品系列奠定了他作为当代中国优秀风景油画家的艺术形象。
-
当代中国艺术品格的审美呈现
-
作者:
龚云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艺术是从人的精神需要开始的。面对绘画艺术,人们总是有着一种不可遏止的审美诉求和视觉渴望。置身于中国油画艺术的自由多元的当代语境,人们越来越清晰而又强烈地意识到,艺术品质的提升、创作精神的独立、文化内涵的深入,依然是艺术作品接近真正的审美之维,实现创造性品格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也理所当然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