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俄罗】搜索到相关结果 1103 条
-
重新审视——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典藏精品展对白俄罗斯百年油画的历史呈现
-
作者:
葛韶然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联
白俄罗斯
油画
-
描述:
在欧洲近现代艺术史上,相对于俄罗斯油画在现实主义上的蓬勃发展与备受瞩目,白俄罗斯油画少有以独立、明确的艺术面貌出现。事实上,白俄罗斯与邻国俄罗斯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油画上深受巡回画派
-
俄罗斯油画名家作品展亮相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名家
作品展
俄罗斯
文化艺术交流
画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馆
-
描述:
为了进一步了解现当代俄罗斯绘画艺术,促进中俄文化艺术交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与中俄油画协会共同主办的“俄罗斯油画名家作品展”于4月23日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汇聚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时期
-
神奇的色彩旋律:揭开张华清油画之旅的大幕
-
作者:
丁涛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张华
俄罗斯
艺术家
色彩语言
列宾美术学院
旋律
作品
油画创作
艺术学院
-
描述:
就把握油画艺术本体特征和色彩语言的丰富性、美妙性来审视,留学归国、长期供职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张华清教授,堪称为画坛佼佼者。横跨半个多世纪,在执教的同时热心于创作,收获丰盛。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创作的一批以揭示大自然绚丽之美,富于生命机趣的风景、花卉等等杰作,尤为突出。笔者以为,所谓"油画姓油",在同行内
-
一颗杰出新星的陨落:追忆俄罗斯当代画家И.М.克拉夫佐夫
-
作者:
叶南
孙韬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山
新星
教授
闪烁
杰出
俄罗斯
陨落
当代
执教
拉夫
-
描述:
也不愿相信这一远道而来的噩耗。瞬间他那英俊的面容好像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们曾公派留学俄罗斯7年。在列宾美院学习期间,伊格里·米哈依洛维奇·克拉夫(下文简称И.М.克拉夫佐夫)是比我们高三届的同学
-
“器·乐:东方乐器博物馆藏世界民族乐器特展”举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小演奏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乐器
东方
国家大剧院
爱尔兰
俄罗斯
馆藏
世界
-
描述:
日前,国家大剧院的北水下廊道“五彩乐器世界”“器·乐——东方乐器博物馆藏世界民族乐器特展”举行,古印尼的“甘美兰”、泰国的鳄鱼琴、爱尔兰的巴朗鼓、俄罗斯的巴拉莱卡等来自世界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和民族的近200件乐器首次亮相北京。
-
俄罗斯体能训练及国青花游队测试情况分析
-
作者:
赵元
来源:
游泳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青年队
体能训练
训练方法
游泳
俄罗斯
训练内容
-
描述:
一、俄罗斯体能训练介绍 体能训练分两大部分:陆上训练和水上训练 (一) 陆上训练内容和安排: 1、训练项目:柔韧、技巧、舞蹈、灵敏、体能。 2、训练课次安排和时间:以上内容基本每周安排两次,每次1个半小时。
-
俄罗斯油画《伟大的中国》在北京展出
-
作者:
暂无
来源:
友声杂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罗斯人
艺术家
中国
人民
北京
油画
-
描述:
为庆祝中国与俄罗斯建交55周年,俄罗斯人民艺术家伊利亚·格拉祖诺夫的巨幅油画《伟大的中国》于2004年10月11日在北京展出。
-
八宝山与新处女
-
作者:
杨学武
来源:
雨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宝山
彭德怀
处女
社会主义
叶利钦
俄罗斯
董必武
戈尔巴乔夫
公墓
赫鲁晓夫
-
描述:
群星璀璨、名人荟萃之地。 首先引我注目的是,新处女公墓完全不“讲规矩”,名日“名人墓”,可没有按级别高低排座,也没有按名气大小排名。上至苏共总书记和俄罗斯总统,下至芭蕾舞演员和飞机设计师,都
-
战争的"眼泪"
-
作者:
李大业
来源:
雨花(青少刊)(逗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眼泪
革命时期
俄罗斯
威尼斯
巴洛克
涅瓦河
战争
古典
-
描述:
清晨,汽车穿行在去胜利广场参观途中,街畔那俄罗斯古典的、巴洛克式的、十月革命时期构建的建筑,不时映入跟帘,看到这些形态各异、风格有别,色彩不同.檐下窗旁有人物群雕,路畔耸立雕塑,高层有塔式或球状金顶
-
苦难、人性与悲悯情怀
-
作者:
王玉琴
来源:
雨花(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眼泪
革命时期
俄罗斯
威尼斯
巴洛克
涅瓦河
战争
古典
-
描述:
文学写作的主体是作家,而其客体总是我们生活着的这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五彩斑斓而又乱象纷呈。乱花渐欲迷人眼,对于一双平常的眼睛来说,走过路过也就错过了,但对于拥抱生活而又积极过滤生活的写作主体———作家来说,却绝不可能被表面化的生活所迷惑。他(她)以雾里看花的智慧,将生活中的鸡零狗碎与枝枝丫丫,毫不留情地剪裁掉,最终留下人生的底色与心灵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