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拍品长廊 2000件艺珍香港“问”春
作者: 晓臣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问”   中国内地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艺术珍品   香港佳士得   拍卖会   艺术品拍卖  
描述: 《14-3-59》 估价:1000万至1 500万港元 这幅作品创作于1959年,是大师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此作自上世纪60年代一直由欧洲藏家收藏,由此可见其珍稀性。 ☆清 袁耀
夏门心和奉出春季艺术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问”   中国内地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艺术珍品   香港佳士得   拍卖会   艺术品拍卖  
描述: 文/欣闻 7月22日至25日厦门宝龙大酒店将迎来春季古玩艺术展,此次展览由厦门心和艺术拍卖有限公司主办。据了解,本次古玩艺术展将有200多件艺术品被展出,展品范围涵盖瓷器、玉器、金铜佛像、犀角、象牙竹木雕刻等。本次参展的作品在征集遴选方面遵循精、尖的原则,所选的艺术品质量精良,有些精品为藏家珍藏多年,以往拍场上极少见到。 关注一:乾隆宫廷玉器 在近来的拍卖市场上,玉器成了十分抢手的拍品,成交价往往出入意料。据了解,本次心和春季古玩艺术展将隆重推出清官玉器精品,如清乾隆白玉六出戟兕觥、清乾隆白玉三足洗带碧玉座和清乾隆青白玉雕福寿万代洗,这些玉器大件雕刻华美、小件琢磨精细。 清乾隆白玉六出戟兕觥,主体雕饕餮纹,整器纹饰繁缛,精雕细刻、细腻生动。在故宫博物院出版的玉器图录中,收录一件与此极为类似的青玉御题诗六出戟兕觥。而清乾隆白玉三足洗带碧玉座,洗以和田羊脂白玉雕琢而成,底心阴刻“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此白玉三足洗是乾隆帝提倡美玉“良材不雕”的明证。此外,清乾隆青白玉雕福寿万代洗也值得关注,洗外壁雕两只硕桃,桃上雕虬曲的桃枝和绿油油的桃叶,两只蝙蝠趴于其上,一只蝙蝠嘴边有一丝带,丝带上穿着“卐”字结,蝙蝠、寿桃和字结合在一起喻指“福寿万代”。临写、绘画后洗笔时,欣赏玉洗内外美景,实是赏心悦目。 关注二:明代金铜佛像 即将亮相艺术展的明14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像,也值得藏家们注意。造像形体完整硕大,姿态优美,通体鎏金,具有14世纪的风格。佛像袒露右臂,显示结实而富有弹性的肌肤;胸前錾刻的两道衣纹及花纹显示衣物的贴身,更见腰身修长挺拔;额头宽阔,下颌柔润,显示释迦牟尼佛年轻的面容,与清朝佛像圆润、丰满的面相截然不同。 与一般造像不同的是,此尊佛像右手手指所触并不是地面,而是金刚杵。在佛教密宗,金刚杵象征已经摧灭了烦恼的菩提心,是金刚部诸尊的持物或修法之道具。此种佛陀手指触金刚杵的造型比较少见,更多的能见到金刚杵置于台座正中的造型,因此此尊佛像珍贵异常。 关注三:御制瓷器精品 瓷器作为春季古玩艺术展的一大亮点,也是心和历来拍卖的重要部分。此次征集的瓷器展品绝大多数为宫廷御制佳器,且来源有绪。像清乾隆青花粉彩黄地八宝纹夔龙耳瓶、清雍正窑变釉铺首耳尊、清乾隆斗彩缠枝花开光团花纹缸,以及明永乐甜白釉暗刻轮花纹绶带耳葫芦瓶等,都是瓷珍品。 清乾隆青花粉彩黄地八宝纹夔龙耳瓶,造型独特,瓶撇口,束颈修肩,肩饰双夔龙耳。瓶腹以青花夔龙纹组成四道纵向和一道横向青花带将画面分隔成八个开光,开光内以黄彩为地,彩绘八宝纹饰,色彩和谐悦目。综观历次拍卖,极少见到同类型器。 清雍正窑变釉铺首耳尊,尊肩饰双铺首耳,足内阴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器身通体施窑变釉,其釉从口沿逐渐向下垂流,极富动感,如瀑布飞流直下,鲜艳夺目,釉面肥腴光润、色彩斑斓。 清乾隆斗彩缠枝花开光团花纹缸,在施彩技法上,不只是平涂,而且渲染,使所绘花卉的色彩呈现由深渐浅,或由浅渐深的自然景色,处处显现出乾隆御窑瓷的精美绝伦风范。 明永乐甜白釉暗刻轮花纹绶带耳葫芦瓶,此瓶又称“抱月瓶”,明代洪武御窑厂开始烧制,其造型和纹样取自波斯金银器,较为奇特。此瓶釉质洁白、暗花纹饰清晰流畅、制作规整,是永乐甜白瓷的杰作。 值得关注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近年成为拍场上新宠儿的犀角雕、朝珠、象牙竹刻等。艺术展中,一清乾隆犀角雕螭龙纹荷叶杯,堪称品貌、材质俱佳的精品。该件制品材质厚实,纹饰中既有典型图案化的仿古代青铜器样式兽面纹,又有写实性的螭龙纹,刀法劲健流畅。此次展出的一串清代琥珀朝珠也将夺得藏家关注,这串朝珠主体由108颗圆润晶莹的琥珀组成,间以绿色翠玉珠佛头4颗,黄色丝带上嵌方形翠玉背云,背云尾端垂缀金累丝水滴形翠玉,3串纪念由翠玉组成,每串10粒,尾端垂缀金累丝绿色翠玉。
共间问情趣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问”   中国内地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艺术珍品   香港佳士得   拍卖会   艺术品拍卖  
描述: 又到年末岁首,相信很多人家的案头、茶几、花架上早已置好了一盆水仙。隆冬腊月,百花凋零,水仙却自有天地,金盏银台的花朵、碧如翡翠的叶丛、亭亭玉立的仙姿、冰清玉洁的神韵,幽香自持中带来的是温馨,是春意。 腊月赏水仙,此风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人们往往视其为清供雅好。“水仙一花,予之命也。”清代李笠翁这惊世骇俗的八个字,不知道尽了古今多少人的心声。 水仙的别号很多,六朝时称之为“雅蒜”,一个“雅”字极其传神;宋代谓之“天葱”,皇帝特属的“天”字用在这里,足见水仙的地位;此外,还有“凌波客”、“玉玲珑”等等,文人雅士丝毫不吝赞美之词。但笔者还是觉得确实只有“水仙”二字可以将其超凡脱俗、淡而多姿的独特风格摹写殆尽。 六朝时期,水仙始移盆栽培,至宋代起即传人江南、闽浙、四川等地,其中尤以南京、苏州、嘉定水仙为最,养水仙之风盛行,名噪一时。福建漳州园山琵琶坂的水仙后来居上,绝胜南京、苏州,至今仍如此。据《台湾府志》记载:“市上标写台湾水仙花头,其实非台地产也,皆海舶自漳州及苏州转售者,苏州种不及漳州。” 水仙素洁清雅,超凡不群,它那“含香体素欲倾城”的美姿,“不许淤泥侵皓素”的品质,引得历代文入学者才思泉涌。为其吟咏。宋代诗人杨万里《水仙花》诗云:“江妃虚却蕊珠宫,银汉仙人谪此中。偶趁月明波上戏,一身冰雪舞东风。”构思精巧,韵味亦浓。康熙皇帝独爱水仙,有《见案头水仙花》一诗:“骚人空自吟芳芷,未识凌波第一花。”这些诗句,或写神形,或托神话,或赞品格,都可谓雅韵欲流,足为水仙生色。 而要说爱水仙的古今第—人,笔者以为非李笠翁莫属,现摘引他写于《闲情偶寄》中的一段,即可知端倪: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则为强弩之末,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日:“汝欲夺吾命呼?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返金陵,仍在他乡卒岁呼?”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宁用一年寿命,换取一盆水仙,此等痴心何人能及? 水仙虽贵为花中仙子,却平易近人,仅需一个水仙盆、一泓清水、几颗石子,即可清供于几案,色、态、香、韵、尽妍尽美。 水仙盆自宋代开始便被奉为文房雅器,置于几案之上,用以把玩遣兴。上自天子下至于庶人皆以精器涵养水仙为趣,水仙盆也被赋予了承载生命之美的入文气质。水仙与水仙盆绝搭妙配,盆花共赏,自然多了另一番情趣。 什么样的盆最好?水仙性本淡雅,正如精于此道者所言,“雅”是评判的关键,形制是否雅,画面是否雅,字体是否雅,落款印章是否雅,整体意境是否雅……需要全方位衡量。 盆养水仙宋代兴盛,水仙盆的艺术水准也以宋代为登峰造极。作为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据言目前传世的实物不过几十件,而现藏于台北故宫的水仙盆即是其中之一。这件椭圆形的水仙盆光素无纹,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棱角釉薄处呈浅粉色。此种温润素雅的色泽,圆润周正的形制,正是宋人所欲追求的简约淡雅之美。 水仙盆在宋代就已经大体定形,方形、圆形、椭圆形、海棠口等,诸体皆备。至明清时期,在原有形制的基础上更为丰富了,而且瓷、石、陶、玉,各种材质精彩纷呈。其中同治、光绪时期,慈禧太后专属的“大雅斋”系列水仙盆颇具特色,比如上图这件黄地粉彩紫藤鹦鹉图双连腰水仙盆,此盆呈双连环形,浅腹,平底,下承六足。器内满施松石绿釉,口沿处饰蓝彩回纹一周。外壁黄地上绘紫藤和鹦鹉,藤蔓缠绵,半掩半露,设色明艳,绘画工致细腻,赏心悦目而不落俗套。 清代虽精品频出,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水仙盆或一味仿古以致邯郸学步,或形状过于追求新奇,或装饰过于繁琐,反而失去了“雅”的精髓。幸而当时不少文人雅士从自己的审美要求出发,力矫流弊,制作出不少雅致明快、清新脱俗的盆器,成为绝唱。图中所示清末澄泥诗文水仙盆,工艺虽显朴拙,但别具雅致。两长面侧壁所题诗文内容都是应水仙花时景之句,短边两侧壁分刻“如”、“意”二字,围绕周围的卷云纹飘逸灵动。此水仙盆出自文人雅士之手,爱花及器,可窥_二。 与今天所制的水仙盆不同,这些古盆大都小巧精致,有的仅可放入一棵水仙头,但及到水仙长成花开,却更显亭亭玉立,玲珑有致。如今收藏水仙古盆者大有人在,但市场价格却并没有真实反映出艺术价值,有的官窑之作,因沾了“官”字而价出惊人,但或许匠气太重,未必符合“雅”的标准;而有的文人雅好之盆,颇堪玩味,但或因材质不够珍贵,不是宫廷用器而价格偏低,相信随着人们认知度的提高,此类古盆的价格还会提高。 还有,笔者妄自以为,花大价钱购藏的精品水仙盆也许有很多人仅仅作为观赏之用,这样未免没有物尽其用。如能将今天水仙植入精雅之古盆中,同赏花盆,共阅古今,岂不快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