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郑州古荥发现一批窖藏青花瓷器
作者: 谢遂莲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青花瓷器   螺旋纹   平整土地   底径   绿釉   色釉   折枝   郑州市  
描述: 古荥即古代荥阳所在地。荥阳故城位于郑州市西北二十多公里的邙山脚下。1979年2月当地社员在古荥阳城的西南隅平整土地时,发现一个窖藏的大瓮(图版五:1),瓮高79厘米,内外施酱色釉。瓮内装青花瓷
社旗县木牌楼
作者: 张玉堂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玲珑   山陕会馆   神庙   二龙戏珠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角形   对称   重楼   牌楼   人民政府  
描述: 社旗县木牌楼座落在城关原火神庙内。该牌楼为六柱重楼式,歇山顶,面阔三间,长七米,进深四米半,高十余米。左右各立三柱,其平面呈两个对称的三角形。柱前后,均加有抱鼓夹杆石。中柱之上为主楼,其四角檐下为次楼。整个牌楼建造得别致而玲珑。一九六三年由原南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楼各部构件上,布满了精美的木雕和石雕。正中间有五米长的横额,其上刻“光天垂象”四个大字,背额上刻“利永民生”。两面都刻有“二龙戏珠”、“双风朝阳”和花草禽兽等透雕,各脊饰有“狮驮金钱”、“象驮宝瓶”。这座只有六柱擎立的木牌坊为什么近二百年来没有发生
河南荥阳北宋石棺线画考
作者: 吕品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馒头   参军戏   线画   宋杂剧   竹竿子   南村辍耕录   石棺   宋代杂剧   参军色   北宋  
描述: 石棺的发现及线刻画一九七八年冬,荥阳县东槐西村农民在村北坛山坡下挖水渠,发现一座坍塌的宋代砖室墓。该墓曾被盗掘,墓室内仅有一口石棺,骨架已朽。石棺挖出后遂运至村内暂存,于一九八二年冬,送交河南省博物馆收藏。石棺系用青石雕凿而成,长1.93、宽1.02、前高0.93、后高0.62米(图一)。棺盖上面正中竖镌“大宋绍圣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朱三翁之灵男朱允建”行书21字。棺盖前端正面浮雕与棺头正面扣合为四阿式建筑屋顶。棺益两侧为约45°斜坡,用阴线刻云朵和翔鹤,后头刻缠枝牡丹。棺头的正面浮雕成一座高台建筑的门楼(图二),悬山顶,两山有博风,垂脊和筒瓦凸出,滴水用阴线刻。正间和稍间门柱皆
郑州开元寺宋代塔基清理简报
作者: 于晓兴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宋代   开元通宝   基建工程   石棺   浮雕   发掘   塔基   石雕刻   郑州市  
描述: 1977年4月,我馆在配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基建工程中,清理发掘了开元寺旧址的塔基一座。兹将发掘情况简报于下:塔基位于郑州市东大街路北,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前(图一)。1945年以前在这里还
郾城县彼岸寺石幢
作者: 曹桂岑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佛经故事   剥蚀   佛造像   石幢   碑铭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束腰   造像内容   河南省  
描述: 彼岸寺位于河南省郾城县城内,石幢在该寺院内。石幢雕工精湛,上部八棱千佛造像,伎乐仙人,中部四面小篆“许州郾城县彼岸寺碑铭”,下部四面造像,底部雕以海池,池壁上为佛传故事浮雕。明代僧人宗岩称其为“香水海石幢”,俗称“龙塔古篆”。它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进行拆修加固。
巩县出土的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
作者: 傅永魁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像砖   朱雀   浅浮雕   画像石刻   残石   汉墓   公社   汉画像石   巩县   条石  
描述: :1号:门棚长条石。长185、宽29、厚20厘米,正背两面画像,均为减地浅浮雕。正面画面以门楣条石的二分之一处为界线,构
东汉青铜天鸡羽人炉
作者: 李国灿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构严谨   东汉   道家思想   南阳地区   青铜   造型   物资回收   雕塑艺术   铸造工艺   鸡羽  
描述: 一九七八年三月,河南省文物商店在南阳地区物资回收仓库,拣选一件东汉早期造型美观、做工精致的青铜天鸡羽人炉。因系收购得来,故出土地点不详。但它对研究汉代的铸造工艺、雕塑艺术以及道家思想有重要的价值。该炉,由底盘、底座、炉身、炉盖四部分分段铸造组合成器。通高28厘米(图一、二)。整体雕镂精细,结构严谨,造型优美。
南阳汉画
作者: 南波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写   浅浮雕   科研价值   人的历史   汉代社会   拓片   题材广泛   汉画像石   南阳汉画   星象  
描述: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石料上一种介于绘画和浅浮雕之间的雕刻艺术品。它是汉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汉代画像石上拓印下来的画,简称“汉画”。 我国出土汉画像石的地方很多,除河南外,还有山东、四川、江苏、陕西等省。南阳是河南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一个地区,目前已出土二千三百余块。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动人的历史故事、优美的神话传说,还有反映当时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天文星象、舞乐百戏等。它是汉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十分重视对南阳汉画像石拓片的搜集与整理。七十年代,部分汉画像石拓片还曾到国外展览过,受到了很高的赞誉。
古代河南人民对煤炭的开发利用
作者: 薛世孝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煤窑   石炭   煤炭   焦作  
描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国家,河南则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煤炭的地区之一。煤炭最早称为石涅或涅石。《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有如下记载:“女凡之山,其上多石涅”。“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据考证:女凡之山,即现在予西的宜阳地区,贲闻之山,即现在予北的焦作地区。这是目前我国和河南发现记载煤炭最早的文献,当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
重庆宋代天目瓷
作者: 陈丽琼   来源: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县   涂山   馒头窑   窑场   重庆   建窑   兔毫   胎坯   广元   天目瓷  
描述: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的东南部,在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北沿嘉陵江上溯可达陕西境内,南沿长江上溯可到云南,顺长江东下可通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直到海口。早在秦汉时期,重庆即设郡建城,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重镇,交通的枢纽。 历来重庆地方史研究者都偏重于历史文献、文物古迹的整理研究,对于重庆古代陶
< 1 2 3 ... 94 95 96 ... 107 108 10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