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081 条
-
石墨粉润滑窑车轴承
-
作者:
杨春林
来源:
建材发展导向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断面
石墨润滑剂
一次码烧
隧道窑
轴承端盖
石墨粉
耐高温性能
窑车
润滑效果
润滑脂
-
描述:
我厂中断面一次码烧隧道窑,自一九七七年投产以来,一直采用普通润滑脂(钙基、钠基)润滑窑车轴承,使用中发现主要缺点:耐高温性能差,维修窑车的工作量大,维修窑车费用增高.故自去年十二月起,改用调制的石墨润滑剂,经过半年多的使用,效果十分良好.
-
国家的象征,城市的标志(世界一些著名雕塑巡礼)
-
作者:
王官乙
来源:
旅行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秘书长
作品选登
艺术
美术
吕梁市
油画
山西省
-
描述:
国家的象征,城市的标志(世界一些著名雕塑巡礼)
-
水巷里的浮雕
-
作者:
陈益
来源:
旅游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路线
高中档
竹文化
蜀南竹海
摩崖石刻
服务质量
旅游接待中心
旅游指南
天宝
竹根雕
-
描述:
水巷里的浮雕
-
蜀绣新彩
-
作者:
李治国
来源:
旅游天府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
秋天
享受
旅行
温泉
-
描述:
蜀绣新彩
-
论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
作者:
吴雪景
来源: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
现实生活
语言艺术
绘画艺术
表现形式
艺术形象
综合性
电影艺术
电影摄影机
-
描述:
电影是综合艺术。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特性。然而,所谓“综合”,不能简单地从词汇意义去理解。称电影为综合艺术,也决不是各门艺术——建筑、雕塑、绘画、舞蹈、音乐、文学的大杂烩式的总和;而是在融合各门艺术的表现能力的同时,分离各门艺术的独立形式,使之在一种新的质的基础上有机地综合起来。
-
思(记青年雕塑家吴慧明)
-
作者:
葛乃福
来源:
文化与生活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雕塑
心理空间
同构景观空间
雕塑空间
环境空间
-
描述:
思(记青年雕塑家吴慧明)
-
我的空中楼阁
-
作者:
李乐薇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玲珑
山脊
风景
底色
小屋
天空
风帆
掠过
自然
世界
-
描述: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
-
一颗失落的明珠——丁玲短篇小说《夜》赏析
-
作者:
陈惠芬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主
心血
轻声
风暴
艺术风格
丁玲
延安
四十年代
袖子
短篇小说
-
描述:
四十年代,丁玲在延安创作了短篇小说《夜》。这篇诞生于作者创作成熟期、曾受到著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激赏的作品,凝聚着作者艺术探索的心血和精华,折射出她对人物心灵的深刻透视力,表现出她勾勒人物心灵细致蕴藉的艺术风格。短短的篇幅,凝炼而隽永,堪称一颗剔透圆润的艺术明珠。一滴水能够反射太阳的七色光彩,一颗明珠又何尝不气象万千、内蕴深涵? 《夜》圆润,透明、晶莹、玲珑,令人
-
吕德的《马赛进行曲》
-
作者:
吴达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人
巴黎
浪漫主义
世界知名
特克斯
装饰
古典主义
凯旋门
马赛
拿破仑
-
描述:
在巴黎艾德华广场上有一座世界知名的凯旋门,凯旋门上有几块浮雕,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法国浪漫主义雕刻家吕德(1784—1855)的《马赛进行曲》(1836)。拿破仑远征埃及胜利归来就下令修建凯旋门,工程完成后进入装饰阶段,吕德接受了这一装饰任务。他构思了四个草图以表现这次远征:《出发》、《归还》、《保卫国土》和《和平》。但由于竞争者的破坏而未能实现这一计划,他只在右面做《出发》,而左面由古典主义雕刻家柯尔托(1787—1843)做《拿破仑戴皇冠》代替吕德的《归还》,凯旋门后面的《保卫国土》和《和平》则由艾特克斯(1808—1888)担任。由于这
-
重读《艰苦岁月》
-
作者:
金克俊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纪念碑
天安门
军事博物馆
红军
英雄气概
革命斗争
民主革命时期
雕塑
战士
-
描述:
潘鹤同志的雕塑《艰苦岁月》问世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当我们在军事博物馆中看到它的时候,仍然使人们感动、振奋,把我们带到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去。《艰苦岁月》是反映我国革命历史的一件雕塑,是继天安门纪念碑雕塑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不象一般历史画,表现红军战士的冲锋陷阵,夺取胜利的英雄气概,也不是用宏伟的场面,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而是以两个红军战士在战斗的间隙时的休息,概括性地表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一段长长的历程——革命斗争的艰苦、必胜的信心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