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质朴的选择
作者: 宋晓霞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木刻艺术   黑白木刻   与时俱进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思想   艺术语言   作品   信念  
描述: 在当代画坛中,除了剑拔弩张、急于事功、恣意渲泄或者矫揉造作、乖巧玲珑之外,我想是还需要一点宽缓平和、沉着镇定和推心置腹的。在一个艰难而多变的世纪,要做到这一点极不容易,更何况既不随波逐流,又能与时俱进,且不因循故我,这对历史中的个人是很高的要求。它需要坚持独立的思想,要有冷静深远的眼光、扎实精勤的功底、坚定不渝的信念,更要耐得住寂寞。
忆王临乙先生
作者: 刘骥林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困难时期   教学   导师   中央美术学院   浮雕   作品   现代雕塑   研究生  
描述: 30年前,我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王临乙先生是我的导师。那段时间正是经过一连串令人头晕目眩的运动之后的困难时期,许多观念已被搅得乱七八糟,即使能坐下来,也很难平心静气地学习。两年中发生的很多事都已忘记了,唯有王临乙先生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宽广大度的艺术胸怀及独到的艺术见解是永远忘不了的。王临乙先生给我最初的印象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从不长篇大
关于雕塑的创作与制作
作者: 司徒兆光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构思   中国近代史   电视新闻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表面处理   郭沫若   雕塑家   城市雕塑   普希金  
描述: 近七八年来,出现了一股在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雕塑热”。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周电视新闻上都能看到某地城市雕塑落成的消息。这确实使我们为数不多的中国雕塑家们大忙了一阵。据说有的雕塑家在一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近两位数的大型作品。 我有机会到外地时,总是要先去参观新立的城雕作品,常常使我兴奋、激动。令人感概的是十年前,我们的城市雕塑几乎全是水泥所制,现在已大多是青铜、不锈钢、钛合金和各种石材,真是现代
贵在有情——谈司徒兆光雕塑创作
作者: 冯河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妇女   肖像雕塑   精神世界   雕塑作品   总司令   现实主义   毛主席纪念堂   雕塑家   艺术语言   纪念性雕塑  
描述: 雕塑界有两位司徒,一位是司徒杰先生,一位就是司徒兆光了,为了区别,人们亲切地叫他小司徒,如今他也到了“知天命”之年了。 我认识司徒兆光已经几十年了,他干什么事都是快节奏的,他为人热情,朝气蓬勃,和他在一起也会被他的活力所感染而变得年轻充实。他的雕塑作品也象他的为人一样,充满了感情和活力。 每当我们走进他的工作室,看到那琳琅满目的作品,才深切地感到他那“匆忙”背后的真实内容。他既是雕塑家又是雕塑系的教师,还兼任着副系主任,教学、开会、接待,处理不完的杂务几乎
佛教造像与宗教仪轨的矛盾现象
作者: 张总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佛像雕塑   中国古代   无量寿佛   宗教仪轨   复杂现象   脱胎漆   狮子   矛盾现象   佛教造像  
描述: 在中国古代佛像雕塑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某些矛盾现象,通过对这些复杂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佛教造像的榉式与宗教仪轨之间相悖现象就是其一。 中国最早对佛像雕塑作出贡献的是戴逵。史称戴逢善铸佛像及雕刻。他为瓦官寺所塑佛像五躯,与顾恺之画维摩、狮子国赠玉像并称“三绝”。他还创制了脱胎漆工艺的夹紵佛像,是“百工所范”、“实为领袖”的人物。在佛像的民族化方面他的成就更为突出。相传他为山阴灵宝寺造丈六无量寿佛并菩
论蜡像艺术创作
作者: 张守祥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艺术   中国历代   解放初期   艺术创作   绘画   综合性艺术   造形艺术   蜡像馆   蜡像   雕塑  
描述: 蜡像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把雕塑、绘画和戏剧艺术融为一体,在世界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蜡像这一造形艺术起源于法国,当今以英国伦敦蜡像馆最为著名。 我国第一批蜡像是解放初期在上海制作展出的,工艺比较粗糙。后来香港建成了宋城蜡像馆,是以中国历代人物为题材,蜡像水平比起上海的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一是塑
我所认识的孙家钵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太行山   教研组   教学体制   教员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车长   站长   雕塑  
描述: 我认识家钵可谓早矣,他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考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就在我班上学习,那时我是教研组长,发明了一种教学体制,叫做“车长和站长相结合”。就是要有一个教员跟着学生一直到毕业,因为这样可以十分了解他们。这个教员就是“车长”。而每一年级又有固定的教员负责,他专门教这一年级,总结这一年级所遇到的特
简介陈哲敬先生收集的古代佛雕
作者: 刘兴珍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山石窟   佛教雕刻   龙门石窟   造像碑   陕北黄土高原   汉代画像石   佛教艺术   雕塑艺术   艺术魅力   供养人  
描述: 东汉末期佛教传入我国,佛教艺术随之东渐,给中国丰富的雕塑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此时逐渐转入凿窟造像。南北朝时期造佛活动从天山脚下到黄海之滨,从陕北黄土高原到西南边陲,石窟建筑鳞次栉比,灿若群星。佛教美术迅速崛起。早期佛像均有头光、高肉髻,身披袈裟或裸上身,极少装饰,强调纯朴生动,不事繁缛,明显的看出既有
我有一把可心的斧头
作者: 孙家钵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教学   斧子   非洲   艺术家   无穷   三度空间   作品   雕塑   木刻  
描述: 我有一把可心的斧头,每当我抡着它砍木头的时候,总觉得是十分地满足的。我真感到有幸走上了雕刻这条路,他让我沉醉在感情中,在宁静的工作里,享受无穷的乐趣。即使是苦闷也是欢乐的,而这苦闷又是长久的,几乎是紧跟着愉快的劳动而来的就是苦闷。每完成一件作品,看着它又总是十分地不满意。
纪念碑雕刻的开拓者
作者: 曹春生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新文化运动   纪念碑   学生运动   北平   青年时代   刘开渠   雕塑家   城市雕塑   革命文化  
描述: 刘开渠先生是我国人民熟悉的著名雕塑家、艺术教育家和革命文化战士,是我国城市雕塑的开拓者,是我国雕塑界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刘开渠先生1904年出生于安徽萧县一个贫困的山村,从小就有不畏艰难、不怕曲折的意志和品格。1920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这所学校创办于1918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青年时代的刘开渠很快接受了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并把自已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紧密联系起来。在北平国立艺专毕业后,1928年赴
< 1 2 3 ... 51 52 53 ... 138 139 14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