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谈敦煌唐人诗
作者: 高国藩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文物资料   编辑委员会   搜集整理   敦煌   文学性质   民间文学   诗集  
描述: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文物编辑委员会编的《文物资料丛刊》第一辑上,发表了舒学先生根据王重民先生录出的伯二五五五卷子,校对和整理出了《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这一残卷的发表,有利于我们对它展开研究与探讨,是一件大好事。《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共收入七十二首诗,其中无名氏作品有五十九首,有名氏(马云奇诗)作品只有十三首,只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根据民间文学无名性的特征,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基本上是民间文学性质的作品,理所当然应该属于敦煌民间文学的范畴之内。再对照残卷原照片来看,原卷没有刻意修改的痕迹,看不出这些诗便是诗人的手稿,而是由第三者搜集整理抄写出来的,而且均用的是工笔小楷字,单就这一点来看,它所表露的民间文学流传性的特征颇为明显。
从麦积山北宋摩崖题记看元祐两党的斗争
作者: 刘大有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壁画   保存   摩崖     麦积山石窟   题记   北宋  
描述: 天水麦积山石窟,是甘肃七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不仅保存了从后秦到明、清一千五百多年间丰富的雕塑和壁画,而且还保存了不少的古人铭刻题记,为研究石窟的年代和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其中有几处北宋摩崖反映了元祐两党即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
电影幻灯片的技术改进
作者: 周羲黄   来源: 感光材料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原理   幻灯片   胶层   明胶   制作方法   染印法   浮雕   涂布   紫外光   重铬酸盐  
描述: 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和染印法照片相似,但制浮雕的方法不同。它采用铬盐法制浮雕,具有成本低、操作过程简单等优点。其基本原理是:涂布的明胶层中含有重铬酸盐,在紫外光的作用下,能使明胶硬化。这一方法简称铬盐法。重铬酸盐对光的响应,
电磁搅拌及其产品质量
作者: 杜金昇   来源: 钢铁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品质量   非金属夹杂物   大钢坯   二次冷却区   连铸坯   偏析   板坯   电磁搅拌装置   连铸机   凝固过程  
描述: 为适应对制件质量提出的高要求,研究制定了连铸坯内部组织的控制方法。这些组织的质量取决于在小型坯,大钢坯和板坯中心区域发现的诸如偏析,夹杂物聚积和疏松等缺陷的发展程度。由于电磁场能使铸坯液芯产生对流,因此,对二次冷却区内的铸坯产生影响的电磁场是控制上述组织缺陷的可靠方法。与其它的控制方法相比较,电磁搅拌是更为经济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能帮助冶金工作者选择不同的浇铸参数。本文列举了法国钢铁研究院对连铸机二次冷却区内的金属使用电磁搅拌所获得的结果。记述了全过程的冶金问题以及浇铸加长坯,扁坯的控制工艺和该方法的主要优点。与模铸比较,连铸主要的一个优点是能够控制铸坯的凝固过程。模铸时,冶金工作者实质上不可能把凝固过程中出现的各科现象阐述清楚。但是,由于在轧制过程中钢锭经受高度变形,所形成的组织缺陷对成品质量的影响是可能限制的。连续浇铸时,铸坯的形状和尺寸,拉坯速度,浇铸温度和冷却均匀性等参数能够改变凝固过程。因此,尽管铸坯的变形程度比一般钢锭的小,但是,连铸时仍能够控制钢水的凝固过程并限制上述参数对轧材性能的影响。连铸时,只要严格遵守连铸机的操作规程,就能够得到质量更高的产品。为了改善金属的质量并使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
釉上青花技术与青花的定义——兼论青花的起源
作者: 欧阳世彬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青花瓷   陶瓷史   景德镇   透明釉   中国陶瓷   起源   釉下彩   烤烧   制作工艺  
描述: 三、釉上施彩工艺的源流与釉上青花的呈色机理以及青料绘于釉上在生产中的作用釉上青花的施彩方法,并非青花产生以后的创造。其实,陶瓷器的釉上施彩方法,我们并不陌生。陶瓷史告诉我们,胎、釉、彩一次烧成的陶瓷施彩方法,是从釉上发展到釉下的。著名的两晋青釉加斑器物,就是这种工艺的先驱。往后,唐宋时期的众多窑口也相继采用了这种工艺,或加斑,或釉上
中国画工笔人物画法
作者: 吉梅文著   来源: 中州书画社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工笔画:人物画   人物画:工笔画   技法(美术)  
描述: 中国画工笔人物画法
八马瓷雕
作者: 余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色   瓷雕   景德镇   草马   传统产品   中温   艺术魅力   传统雕塑   国内外   颜色釉  
描述: 《八马瓷雕》是景德镇传统雕塑产品,又名3时珐翠八马。“3时”指规格大小,“珐翠”是一种中温颜色釉,呈色素雅、柔和,用它装饰“八马”使之恰到好处。这八种不同姿态的站马、走马、跑马、叫马、小回头马、大回头马、食草马、咬脚马,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具有耐人寻味,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八马瓷塑》历来是景德镇成批大量生产,畅销国内外的优秀传统产品之一。本期封底图刊登的《八马瓷雕》是景德镇雕塑瓷厂“旅游瓷”产品,每套(八
从明清两代瓷器造型谈起
作者: 杨永善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优良传统   景德镇   新造型   工艺美术设计   陶瓷发展史   处理手法   相适应   装饰   成就   瓷器  
描述: 明、清两代的瓷器生产,在全国是以景德镇为中心,其产品的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最具有代表性。可以说,明、清两代是景德镇瓷器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高峰阶段。景德镇的瓷器在明、清两代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与继承了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地吸取了各地制瓷技艺的成就,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瓷器的造型方面,明、清两代景德镇有显著的成就,设计制作出许多优秀的造型样式,积累了丰富多样的处理手法。大量的实物资料一直保存到今天,为我们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方便。从博物馆、资料室和书刊图录中,可以看到许多优秀之
雕塑瓷加彩装饰的特色
作者: 余雪梅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雕   景德镇   艺术风格   表现形式   民族风格   装饰艺术   产生与发展   装饰题材   雕塑   粉彩  
描述: 景德镇瓷雕加彩,是“景瓷”优秀传统的装饰技法之一,富有民族风格,它是景瓷彩绘百花苑中的一朵争奇斗艳的瑰丽之花! 远在隋代,景德镇就出现塑品,到元明期间,塑品上有了加彩粗糙之纹饰。至清代,由于粉彩的产生与发展,很多中低级粉彩工也从事少量的彩饰(俗称“加彩”)。当时艺人们为追求工艺之技巧,雕塑彩绘的艺术风格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康熙的五彩、雍正粉彩的彩饰风格,瓷雕多以素身、满地彩饰方法进行加彩,除面部少彩或手足肉身不彩外,一般多以缠枝花卉,豆芽樱子,云头饰满,又以色地、沙地珍珠地夹彩,不惜工本,由简到繁,以“满”为好的画风,风靡一时,有些一直保持至今。景德镇瓷雕塑品,它的加彩装饰艺术的主要特点,乃是“神”、“饰”兼备,由于雕塑品的品种繁多,所以在装饰上出现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一般常用的装饰法既有华丽、富实、艳而不俗的珊红描金;
元青花和明洪武瓷议
作者: 汪庆正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洪武   青花瓷器   景德镇   透明釉   制作方法   上海博物馆   釉下彩   高温一次烧成   中国瓷器  
描述: 景德镇元青花的出现和明初洪武瓷的存在,是国际陶瓷界的十分注目的问题,有待于考古、科技和美术界的深入研究,本文只就接触到的几点提一些看法。青花是指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其制作方法是在成型的瓷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各种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再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由于它具有蓝白对比,色彩鲜明而典雅大方的特点,因此从元代晚期迄今的六百多年中,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从其釉下彩绘的工艺和所用青花钴料来看,已有悠久的历史。上海博物馆藏有唐釉下蓝彩陶三足炉;江苏省扬州市店城遗址出土青花瓷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藏有唐青花瓷
< 1 2 3 ... 51 52 53 ... 107 108 10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