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2915 条
-
简述古代中国之强大
-
作者:
刘克振
来源:
武警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文帝
左宗棠
政治制度
援朝战争
班超
对外战争
疆域
长安
荷兰殖民者
公元前
-
描述:
纵观古代中外民族和地区的政治制度,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可谓五彩宾纷,但是没有那一种政治制度能比中国秦皇以来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更为完善和富有生命力、具有续存能力,更能有效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对广袤的领域进行统治,并把整个社会组织凝聚成统一的
-
《鸿门宴》人物对比艺术
-
作者:
陈开梅
来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功地运用
《史记》
生动地表现
广播电视大学
司马迁
刘邦
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项羽
《鸿门宴》
人物对比
-
描述: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一段十分精彩的段落,也是《史记》全书中富有代表性的片段,它表现了《史记》史传文学描写的高度技巧。尤其令人叫绝的是,它经过司马迁独具匠心的构思,历史事件的叙述摇曳多姿,构成悬念迭起、跌宕曲折的戏剧性情节,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比如两个集团的主帅项羽和刘邦、谋土范增和张良、内线项伯和曹无伤、勇将项庄和樊哙等等人物,一一对照,相映生辉,各人的思想性格都得到了浮雕式的展现,给人以强烈的印象。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鸿门宴》中双方冲突的力量是并驾齐驱的两条线。项羽一方有他的准备、调度等活动。刘邦一方又有他的一系列应付措施。司马迁把这两条线平列,交替叙述,有条不紊。双方的人物是一一对应,两两比较,各不相同。项羽和刘邦是双方首领,斗争的主角。在这场斗争的前后,二人表现不同。鸿门宴时项羽有精兵四十万,刘邦只有十万,战斗力也较差。项羽的声威和实力都占绝对优势。当曹无伤把刘邦“欲王关中”的政治野心偷偷地告诉他时,他的优势更无可动摇。项羽盛怒而来,决心要“击破沛公军”,这似乎非常果断。但后来又听到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之后,他又爱慕虚名,不加思索,...
-
对油画制作技法的再思考
-
作者:
俞进军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肌理效果
制作手法
制作方法
制作技巧
制作方式
作品
再思考
探索和研究
制作技法
油画
-
描述:
一幅好的油画作品,总是伴随着恰当地制作手法和精到地制作技巧。回顾历史上出现的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代表作,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对制作方法思考着,这些作品的伟大与经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表现有独到之处和在制作上精到的处理。一幅油画作品在制作上的好坏,很大一部分也就决定了整个作品的成败,所以说制作是油画的关键。因为作者要表达的感受,想表现的东西,要通过制作才能更好地体现,再好的理念如果不能通过很好的制作,是不可能反映充分的。而我们有许多的油画作品,在制作上不深加考虑,作品的习作性和过多的随意性,表现出对制作意识的明显缺乏,这种粗制滥造的作品,不要说在历史上能有一席之地,怕是在人们的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也是困难的。我觉得制作是一门学问、是一种文化,需要一定的修养,每一个不同的流派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制作理论,都需要对其自身所特有的制作方式做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使其完善。
-
油画系毕业生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毡帐
毕业生
作品
油画
研究生
-
描述:
油画系毕业生作品
-
屏幕影像与精神克隆——王迈油画创作中的理性自觉
-
作者:
岛子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尔·波普尔
西方文化
生命体验
影像
互动关系
现代乌托邦
理性思维
人文理性
油画创作
理性主义
-
描述:
卡尔·波普尔认为,西方文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理性主义传统”,亦即批判的传统。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指出:在那些致力于培育自己感性能力的人中——尤其是艺术家中——有不少人对理性采取不信任态度,认为它是艺术的敌人;另一方面,那些从事理性思维的人又喜欢把理性思维说成是一种完全超越了感知的活动,这种分裂把艺术家封闭在象牙塔内。他们清高孤傲,自成一统,与科学,哲学紊来无关,于是整个社会都把艺术当成生活的点缀品。在’85新潮美术时期,一度出现过“理性绘画”,高名潞先生将其归纳为“人文理性、本体理性和思维理性”三个层面。现在看来,由于“理性绘画’过份依傍于本体论,宇宙论和认识论的现代乌托邦体系,将人性的本质推衍到玄学话语的彼岸.反而削弱了艺术与社会、文化和生活的互动关系,搁置了生命体验的深刻的酒神的激狂,俾使艺术家所充当的“半个哲学家”角色庶乎变成克里特岛上的伊卡洛斯,在虚妄的飞翔中融化了蜡封的羽毛,两手在空中绝望地划动,最后一头栽进汪洋大海。
-
研究生油画作品
-
作者:
杨小阳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
研究生
-
描述:
研究生油画作品
-
积极探索综合材料绘画新样式
-
作者:
黄申发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视野
综合材料
美术学院
中西绘画
现代绘画
艺术语言
美术人才
美术教育模式
积极探索
教学模式
-
描述:
我们放眼世界来考察和研究当今美术的发展,可以看到有两种新趋势:一是美术自身由单科而趋向综合的大美术,另一是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带来的美术和现代科技综合发展的趋势。它们都旨在拓宽美术人才的审美视野,提高美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从而深化艺术语言和创造新的绘画样式,以适应新世纪的审美需求。在这两种新趋势影响下,伴随着改革开放及中西文化艺术广泛交流,我国的美术事业开创了新局面。在美术创作上表现为:一方面,各画种都在倡导自身诸如大国画、大油画、大素描等,从纵向上拓宽审美视野,千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另一方面,同时也出现了跨越画种和利用科技新质材制作的边缘画种,从横向上开拓更大的审美视野,以求探索新的现代绘画语言。 在美术教育上,一些美术院校正在探索新的美术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实验。例如,鲁迅美术学院教育系以杨成国(张平、张英超)为导师的油画工作室,在专科升本科的三、四年级中,安排了结构素描、现代综合材料、油画技巧语言训练三个阶段教学的实验,力图建立东方文化的当代中国油画教学模式,广州美术学院以李正天、
-
王子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在西安美院隆重举行
-
作者:
马潇然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王子云
诞辰
西北大学
中国艺术
一百周年
美术学院
美术考古学
现代美术
西安
-
描述:
我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考古学家、美术教育家王子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于1997年11月28日至29日在西安美术学院举行。敦煌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陕西省文艺界、考古界、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王子云先生美术活动图片展览和塑像揭幕仪式。陕西省委副书记蔡竹林、陕西省文联主席李若冰为王子云塑像揭幕。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杨晓阳致开幕词。 王子云(1897—1990),江苏萧县人。早年从事油画和雕塑创作,并积极投身于“五·四”后中国新美术运动。先后在北京孔德学校和杭州前国立艺术院任教,1930—1937年留学法国,其雕塑和油画作品多次入选法国沙龙展。1935年被收入法国巴黎出版的《现代美术家辞典》,成为当时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位中国艺术家。1937年回
-
画外赘言
-
作者:
茹桂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静下心
美术系
时间流
知天命
新加坡
小学生
王国维
追求精神
离尘器
艺术学院
-
描述:
人生,是一个鲜活,艰涩而饶有趣味的时间流程。在历尽岁月之后,静下心来一想,还是清代大学者王国维说得有些意味:‘信知风俗因时移,惟有翰墨足千秋’。此处“翰墨”,当然泛指文学及书画等艺术。 30多年前,黄乃源教授由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留校执教。当时先生年华方茂,为人诚挚而爽达,业务佼然拔群,加之教学有方,所以深受同学们的敬重和爱戴。而我作为先生班上一名小学生,也常窃自引以为荣的。 30余年的岁月过去了。这期间,难免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苦乐相伴,但对艺术的钟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却从未从先生那坦荡的心胸中流失过。如今先生已经离休,我们这些学子都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且不少人也已退休了。这是人生大舞台上的“谢幕”,此后的天地便全在各人开创了。先生进退自若,去留随意,一如既往地不辞劳苦,致力于创作。他先后在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油画作品展》,对一个视艺术若生命的画家来说,这便是先生在辛勤的园丁工作之余所奉献给人们的心智的果实,也是时光对先生丰厚的报偿。
-
材料技法与油画品质
-
作者:
张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传统油画
审美特征
油画艺术
艺术效果
审美意识
画品
物质材料
结合剂
油画教学
-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西方油画有了频繁交流和直观比较的机会,使我们在初次面对仰慕已久的西方油画艺术原作珍品而为之震撼之余,也使我们开始冷静清醒地审视过去对西方这一传统绘画艺术——油画内部自身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不足,暴露出我们在观念认识和技术表现方面的一些问题。 “中国的油画色彩与造型在世界上是一流的,但在油画观念和材料技法方面是落后的。”我认为这个评价比较客观恰当地概括了我国油画艺术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