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云霄大坑佛教造像碑赏介
作者: 汤毓贤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塔   云霄县   漳州   雕像   物像   宋代佛教   白塔   佛教石刻   佛像   佛教造像  
描述: 福建省云霄县火田镇大坑村有一批宋代碑式佛教石刻造像,含四尊佛像一尊人物像(如图,按文中序号排列)。其风格造型独特,在闽南一带实属罕见,现介绍如下: 1、佛像:列置在村南玄宝庙佛坛上。灰褐色花岗岩
现代室内雕塑的演变
作者: 郭又新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在形式   空间形态   室内空间环境   雕塑作品   软雕塑   装饰风格   雕塑装饰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狮身人面像  
描述: 从古代埃及大金字塔上的雕塑作品“狮身人面像”开始至今,人类用雕塑装饰建筑物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间,雕塑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雕塑作品作为建筑物装饰的历史却从未中断,而且范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及。过去,雕塑作品多用于宗教建筑、宫殿建筑、陵墓建筑、纪念建筑的装饰。今天,雕塑作品以它的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空间形态丰富等良好的装饰效果,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建筑室内空间装饰。他们淡化传统雕塑的主题内容,注重作品的“内
天道酬勤--谈耿起峰的工笔牡丹画创作
作者: 康晓峰   来源: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道   观察写生   借鉴与创新   面效果   对花   工笔   牡丹   平西   意境创造   艺术追求  
描述: 就画面效果看,耿起峰的工笔牡丹画造型上严谨、精微,笔墨上的直线运用,色彩上去热烈浓丽,留简淡古雅;艺术追求上舍理想化的喜庆,求充满生机的单纯与和谐,创造了一种优美的境界。具有了初步的个性特征。 力求新的艺术语言,新的表现方法,新的意境创造,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将是他的进一步追求。 下面仅就他在工笔牡丹画创作上的继承、借鉴与创新作一简要分析。
’98中国国际美术年河北省举办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展览大奖赛
作者: 任鸣雷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油画风景画   大奖赛   艺术劳动   外师造化   优秀作品   中得心源   美术   中国山水画   河北省  
描述: 繁荣和发展燕赵艺术,表现和弘扬燕赵精神,是河北艺术家们的神圣使命。河北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鲜明的时代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融为一体,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从“’98河北省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览”中不难看出,参展作者付出了多么艰苦的艺术劳动,展示的这些作品有张力、有品位,是真正艺术劳动结晶。画家们为繁荣燕赵艺术做出了有价值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此次展览是在400余件参赛作品
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
作者: 何志钧   秦凤珍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生活   四凤   鲁侍萍   30年   周朴园   侍萍   幽微   作戏   曹禺   《雷雨》  
描述: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大师的曹禺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遗赠给世人的一系列佳作却至今仍为中国评论家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他23岁时推出的成名作《雷雨》,更是如雨后奇瑰的彩虹一样,辉煌了戏剧王国的长空。《雷雨》是说不尽的,它是一个异彩纷呈的立体。它如同一块玲珑剔透的水晶石,每一侧面在阳光下都会折射出不尽相同的光辉。
圆了一个梦
作者: 海波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   列宁   妆扮   布拉戈维申斯克   鲜花   前苏联文学   雕像   女中学生   浮雕   胜利广场  
描述: 50年代,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天,我就读的北京师大女附中,用鲜花、彩灯妆扮了校园,从初一到高三的全体少先队员,匆匆忙忙,兴致勃勃地擦玻璃、扫操场,浇绿树。我们迎来了最尊贵的客人——苏联英雄卓娅和舒拉的妈妈!妈妈高大、魁梧、慈祥,她参观校园,和我们握手,亲切地和我们讲话。阳光照耀着她金黄的头发,和蔼的面容。人群中有一个扎着双辫的女中学生,她激动极
情感——艺术的生命
作者: 邢天维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艺术   艺术构思   文学艺术作品   艺术的生命   情感的力量   情感逻辑   导入艺术   时间的推移   文艺家   时间艺术  
描述: 情感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有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流动;一是凝固的。雕塑、绘画、书法、摄影、建筑等被称为空间艺术,即凝固于空间的情感组合;小说、诗歌、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等所谓时间艺术,是随时间的推移而流动着的情感连结。
路学长其人——一个日本影迷的观点
作者: 村山雅美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影   学长   导演系   短片   荒草地   人的感觉   影迷   雅美   日本   电影制片厂  
描述: 【路学长——1964年生于北京,自小喜爱画画。曾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油画,后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在校期间拍有短片《代价》、《孩子和苹果》、《荒草地日记》、《玩具人》等。其中部分作品被送选法国香港等地参展。毕业后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室任职。1997年11月18日起他的第一部电影《长大成人》正式开始放映。】 去年笔者在北影第一次看他的片子的时候,恰恰好路学长也在试片室。当时路学长看完片后马上就离开了,我没和他说话。但他留与我的印象却很深。看上去给人的感觉是较严肃和安静,与其说像个
世世代代怀念周总理
作者: 谢芳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影   中南海   电影   世代   制片主任   1959年   影片拍摄   故事影片   周总理   《二月》  
描述: 拍摄电影《青春之歌》的时代,是新中国文艺欣欣向荣的时代,参加影片拍摄的所有创作人员,视艺术为神圣,都不愿因本人或本部门工作的懈怠,给影片带来丝毫的损失。从1959年3月到9月,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了《青春之歌》上下两集故事影片,可见时风之正。 《青春之歌》停机不久,北影厂通知我和厂长汪洋,导演崔嵬、陈怀皑,摄影师聂晶,制片主任胡其明等同志一起前往中南海陪同周总理审看样片。 这是1959年9月的一天,浓荫覆盖下的中南海内,凉风习习。傍晚七时左右,当我们尚未到达以前,总理已站在阶前的瑟瑟秋风中等侯我们了。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周总理。他身穿浅灰色中山装,没有戴帽子。总理目光明亮,真诚有力地和我们一一握手,总理是那样的仁慈、简朴,却又是那样的敏捷、深邃、风度翩翩。在那中南海秋天的傍晚,那于秋凉中屹立在阶前的伟大公仆的身影,如同一幅庄严古朴的油画,至今
洪迈读书方法漫谈
作者: 冯春   来源: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治通鉴   读书方法   洪迈   学识渊博   绝句   《容斋诗话》   毛泽东   文学著作   史学   《容斋随笔》  
描述: 洪迈(1123—1202),字景庐,号容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是宋代著名的学者。洪迈一生,勤奋好学、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共编纂《节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11部918卷,撰写《万首唐人绝句诗》、《容斋诗话》等文学著作11部189卷,著述《容斋随笔》《野处类稿》等笔记体著作6部162卷。其中以《容斋随笔》最为著名,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珍爱的书籍之一。毛泽东在临终前十三天,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看《容斋随笔》,被称为“毛泽东生前要看的最后一部书”。
< 1 2 3 ... 16 17 18 ... 290 291 2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