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0 条
-
论德化青花瓷的产生与发展
-
作者:
傅宋良
孔艺灵
来源:
福建文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化市
考古
瓷器
-
描述:
论德化青花瓷的产生与发展
-
安徽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
-
作者:
王丹丹
来源:
福建文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代
安徽省
考古
瓷器
-
描述:
安徽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
-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纹样特征初探
-
作者:
任荣兴
来源:
福建文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
考古
瓷器
-
描述: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纹样特征初探
-
关于油画民族风格的思考
-
作者:
杨浩石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博物馆
油画艺术
欧洲传统
油画民族化
画家
民族风格
作品
维米尔
中国油画
-
描述:
95年夏天,我在美国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学习考察,参观了几个大博物馆,看到里面珍藏的欧洲传统的和近现代的油画,感受很深。特别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纵览所陈列的从古罗马古埃及起直至近现代诸流派的艺术作品,该馆可以说是一部西方美术史的缩影。馆内展出的自文艺复兴前期到现代的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油画作品,更可以清楚看出西方油画发展和延革的脉胳,启示颇大。站在大都会博物馆里,思绪万千,一个问题总在我头脑里闪现,即中国油画将如何发展?它的出路在哪里?它成熟的标志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只不过是身处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心的异国,审视我们自身的状况,更触发了对它的感想罢了。
-
近水楼台先得月:福建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优势
-
作者:
檀东铿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水
取势
金石书法
画家
艺术家
发展的优势
白描花卉
代工
工笔花鸟画
作品
-
描述:
在现代和当代工笔花鸟画坛上福建出了两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们就是陈子奋和郑乃珖先生。陈子奋先生在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中,以其独特的陈子奋白描填补了近、现代工笔花鸟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他的著作《陈子奋白描花卉册》曾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一版再版,被国内多所大专艺术院校作为工笔花鸟画的教材,被许多工笔花鸟画的习画者作为范本。他的画作五、六十年代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
-
在工笔法度中找到自己恬淡娴静的心灵
-
作者:
孙绍振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色彩
母亲
伏尔加河
法度
作品
惠安女
线条
意笔画
心灵
-
描述:
第一次看到林任菁的作品便有一种惊异之感,首先是她那幅《潮》,画的是福建画家和摄影家不断重复的对象——惠安女,任菁的工笔细描的工力相当深厚,其水准并不是许多年青画家都能达到的,更使我惊异的是幅面上五组惠女,不但抬石的姿态是相同的,而且其面侧的角度、表情、穿戴、服饰,甚至所使用的工具以及色彩都是相似的。这和我们欣赏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甚至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顾闳
-
艺海博览
-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戏曲现代戏
导演
观众
玫瑰
莫扎特
作品
列宾
梵高
电视剧
-
描述:
现代戏要“现代” 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二十多台新剧目看下来,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戏曲现代戏二度创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且各剧种都有出色表演人才。忧的是,一剧之本“写什么”,仍没有进行深入的开掘;“怎么写”,仍存在着较明显的技巧缺撼,人物塑造没有突破简单化、概念化、模式化的创作樊篱,整个交流演出的剧目或玲珑剔透或深沉凝重,但整体上缺乏艺术的冲击力。
-
福建的金漆木雕
-
作者:
朱申春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龟形
李千金
吉祥图案
金漆木雕
圆雕
商周时期
浮雕
木盘
手工艺品
刀法
-
描述:
在福建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金漆木雕品类繁多,是该馆的大宗藏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刮目相看。 木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种。福建木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1978年在武夷山白岩悬崖的棺椁内,出土了一件龟形木盘,刀法简练,形态生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是福建现存最早的木雕作品实物。
-
中国古代青铜器小议
-
作者:
周向一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一感觉
劳动人民
小议
青铜器
中国古代
小牛
艺术品
阶级对立
作品
雕塑
-
描述:
在我国出土的古代青铜器中,有一件作品特别吸引我,那就是云南省江川出土的前汉青铜雕塑《牛虎祭案》。在内容与形式上对我们今天了解当时社会与艺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这件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很特别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整个构思所产生的韵律,,一静一动,一起一伏,刚与柔穿插有致。非常感人,在神态与形态的塑造
-
艺术随笔
-
作者:
寿觉生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拉奥孔
随笔
艺术家
艺术创作
雕塑家
中国画
笔墨
点金术
宣纸
-
描述:
点金术 古代方士的“点金术”,我是不信的,然而艺术家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点金术”,我却倍信不疑.罗丹的雕塑《年老的妓女》,在她裸露的身上,是那样的干枯、衰孱、佝偻脊背,枯瘪的乳房,实在是丑。如果在生活中,谁会说这是美呢?可是面对这尊雕塑,法国艺术评论家葛赛尔惊呼道:“丑的如此精美”。癞哈蟆的形象让人想起来会感到恶心,丑陋无比,可是在国画大师潘天寿的笔下,却成为讨人喜爱的小动物,给人以美的享受。破旧的自行车手把及座垫,在毕加索那里,竟神奇地变为一件生动的牛头雕塑。垃圾堆里的废物在现代艺术家手中,都可以成为让人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