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大家李叔同
作者: 何岸   来源: 源流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家   新文化运动   佛教史   美术学校   李叔同   蔡元培   革新家   南洋公学   近现代   音乐  
描述: 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现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1901年,李叔同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该社于1907年
新彩科技王渤渤14年寒窗 烧掉33亿元,翻转全球印表机市场
作者: 杨方儒   来源: 远见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料   锦缎品店   “屋语”  
描述: 贵为科技之岛的台湾,过去因为专利权和高技术门槛而难以跨足印表机领域。时至今日,注重每一个细节的新彩科技,其所研发的「Image on Image」(IOI)技术将可能翻转台湾在全球印表机市场的劣势。
言承旭、SHE、张榕容都曾穿过 古又文:设计服装就是软雕塑
作者: 黄汉华   来源: 远见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料   锦缎品店   “屋语”  
描述: 靠着不断翻新的创意与扎实的作工,古又文屡屡在国际服装赛事上夺得奖项。多次的参赛经验,不仅增进了古又文的设计功力,更帮家境清寒的他赚了不少学费!
巴黎新色彩 16件村上隆作品让路易十四回春
作者: 林士蕙   苏义杰   来源: 远见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料   锦缎品店   “屋语”  
描述: 前卫艺术家村上隆作品,最近在凡尔赛宫展出,新潮动漫风雕塑摆进巴洛克皇宫,正说明法国人对艺术的革命性格。
27全球最具分量 气球艺术大赛雕塑冠军 张兆富 气球也能做成感动事业
作者: 洪绫襄   来源: 远见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7全球最具分量 气球艺术大赛雕塑冠军 张兆富 气球也能做成感动事业
赛画
作者: 王意   来源: 阅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首席   作画   法国   英国人   外国人   绘画   空位   徐悲鸿   油画  
描述: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绘画大师。早年,他远涉重洋,到了法国巴黎学画。有一天,徐悲鸿收到一份赛画邀请书。他因为作画晚去了一步,一跨进会堂见有个空位,便坐了下来。他环视现场,
由花及人 感悟“韧性”
作者: 陶霞   来源: 阅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韧性   作者   描写   五彩缤纷   散文   兼美   影迷   夹竹桃   花期   季羡林  
描述: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夹竹桃》就是其中的一篇。《夹竹桃》文质兼美,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直抒胸臆:"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夹竹桃既不名贵,也不是最美的,而作者为什么如此喜爱它呢·
艺术何以可能?
作者: 严俊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常规   艺术世界   艺术社会学   集体行动  
描述: 艺术社会学的通常研究试图处理“艺术是什么”的哲学命题。由于过分强调审美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常常招致“庸俗社会学”的批评。美国社会学家霍华德•贝克尔①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将问题视角转向“艺术何以可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将艺术视为集体行动,研究多方参与者构成的不同“艺术世界”,并尝试以“常规”作为中心概念来分析艺术世界里形形色色的社会互动,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82出版的《艺术世界》。以两个核心概念为线索,本文结合包括音乐、绘画、雕塑、电影和其他艺术门类的现象评述了《艺术世界》和贝克尔的其他一些相关研究,并对他拓展一般社会学行动理论的努力进行了讨论。
寻找缺位 合适定位
作者: 周涌   来源: 中国农资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知   市场营销   核心价值   品牌推广   营销水平   产品定位   氮肥企业   产品营销   价值链   行业  
描述: 文 山东明水大化集团周涌 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我们所处的这个行业整体营销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在“按部就班”地模仿行业内的先行者,习惯性地遵循一套农资产品营销的“正途”,然而市场营销在所有行业都是一样的,它只有“捷径”,没有“正途”。走别人走过的路你会发现这条路或许根本就不适合你。笔者以为“定位”是企业和品牌成功与否的关键。围绕以下几点,笔者愿与业内的朋友共同进行探讨。 市场营销没有真相,只有客户的认知 一半以上的经营者认为:我只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产品,消费者总有一天会认识并喜欢上我的产品,我的品牌也会逐步建立起来。那么只能遗憾的告诉你,如果按这个理念行事,你最大地可能会成为劳动模范,而不会把这个产品做成市场上的名牌。很多企业的老总“痛心疾首”地哭诉:这么好的产品、这么好的原材料、这么先进的技术设备,咋就是卖不动呢?实际上你已经很幸运了,因为太多的品牌甚至没有机会抱怨就已经灰飞烟灭了。有人曾激辩说做市场最重要的是做优质的产品,但是其实认知才是市场的唯一准则,况且这并不妨碍你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客户明白什么是高质量的产品。 定位不能脱离行业的核心价值 化肥产品的行业核心价值就是让农作物在投入尽量少的情况下,产出尽量多的粮食。有的厂家推出“五彩的掺混肥”、有的厂家声称他是“敢于铺货的品牌”等等,这些都是脱离的行业核心价值的定位。不能满足终端用户本质需求的品牌注定是短命的。当然,定位并不仅仅限于产品的本身,渠道的选择和整合,价格的制定、调整和组合、终端促销的差异化和多元化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定位的依据。 当然,代表核心价值的东西不同时代是不同的;同一件商品在不同环境下所代表的核心价值也是不同的,就像汽车最初只是“代替马车”,而现在则代表“身份”。农资产品从目前阶段来看还不能脱离“丰收”这个核心价值。 什么都是等于什么都不是 市场竞争这个“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是没有全能冠军这块金牌的。品牌的策划者搜肠刮肚把所有能够想到的优点都安插到自己的产品上,并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产品应该适合所有的购买群体。于是我们往往能看到整版的广告是挤满了对产品优点的阐述和各式信息;15秒的广告时间嫌太短,看看哪个优点也割舍不下,只能加快语速,把所有的优点都挤进去。其实什么都是就等于什么都不是,准确的产品定位才是占领市场最好的武器。比如可口可乐代表正宗,百事可乐则代表年轻活力;宝马代表驾驶的乐趣,奔驰则代表舒适的乘坐。国内如果提起缓控释肥,你可能会想到山东的某个A品牌,熟悉这家企业的朋友们都知道,控释肥只是占他们销售额的一部分,但是他们牢牢把握“控释肥”这个较为高端的产品定位,有效地在客户中确立高品质的形象,从而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农资行业的产品经理可能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压力,市场反馈的信息量可能不是最大,但一定是最“五花八门”的。市场的混乱带来了认知上的混乱,企业除了要去伪存真,更多的时间还要面临是选择短期利益还是行业底线的问题。成功的企业是少数,可能是源于很少有人既聪明又能经得起邪恶的诱惑吧。 定位要趁早,不要当老三 定位的“位子”是稀缺资源,不可再生,别人用了你就没法再用,而且既符合行业本质又能够迅速被广大用户认可的定位并不会很多。无数事实证明,在某一个“定位”的行业体系内当老三是尴尬的,这也许就是杰克.韦尔奇遵循“数一数二”理论的原因吧。当然并非你最早占用某“定位”就会成为行业第一或第二,但事实是这种几率很高。 代言人代替定位很危险 无容置疑,代言人可以有效快速地让产品被市场所熟悉,但明星是核心价值吗?或者说目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明星能与丰收划等号吗?显然不能,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去种地!这与迈克·乔丹代言耐克、辛迪代言欧米茄完全是两回事,他们的形象和技能完全可以代表行业核心价值的顶尖水平。农资行业患上“明星依赖症”的主要原因是传播明星形象的同时,忽略了自己产品的定位,所以农户买肥料的时候会以“光头做广告的那个”、“演小品的那个”来描述他们要买的肥料,而忘记了肥料本身的品牌。伴娘的风采超过了新娘,这是非常可怕的。 企业需要行业价值链的定位 对于传统的氮、磷肥企业来说,如何实现产业链条有效定位是我们生死攸关的问题,我们既不能为了“一体化”而一体化,又要“瞻前顾后”为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奋斗。在一体化盛行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企业自身的优势并在产业价值链条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中国制造”大多处于价值链条的底层,利润可怜、没有话语权。郎咸平教授也多次在其著作中提到中国企业无法掌控包括设计、物流、渠道、品牌等在价值链上更有“价值”的部分。那么,氮肥企业是不是要像新型的复合肥、复混肥企业向终端市场迈进?如果做的话,如何迈进?氮肥企业是不是真有必要为实现完整的价值链而努力奋斗?这就回到了这段的开始部分的概念,企业需要行业价值链的有效定位。著名的营销管理学家杰克·特劳特在他有关品牌市场定位的著作中强调:一个品牌必须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消费者认知来确立其市场竞争地位。营销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确立和强化消费者对于我们品牌的良性认知。所以说,市场的话语权并不是因为你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还是低端,而是来自于产品对目标市场的吸引力有多大,产品的差异化是不是能够让你在所属的市场里建立竞争优势。 如今的农资行业竞争与其说“激烈”不如说是混乱,大家都在没有章法地“拼命”,市场总要有人站出来收拾旧河山,市场是一个“抢地盘”的游戏,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安居乐业”。
绝对差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农资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末秋初   国际资本   生命素   绝对差   生产线   农业发展  
描述: 夏末秋初,笔者受邀采访永业公司三万吨生命素生产线竣工仪式及国际资本与新农业发展论坛,所到之处,逢宴必酒、逢酒必歌。苍凉悠扬的歌声、玲珑曼妙的舞姿,让人百听不厌、百看不厌。内蒙之行,拿到了由张翼、张有德合著的描写永业创富故事的书《绝对差异》,算是了却一个心愿。因为笔者和永业打交道时间不长。零零散散写了一些报道和评论,
< 1 2 3 ... 1609 1610 1611 ... 1659 1660 166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