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谈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建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欢乐谷   景观雕塑   游乐项目  
描述: 浅谈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价值
"景墙"设计浅论
作者: 陈莹   来源: 城市建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雕塑   景墙    
描述: 当今环境对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其构成元素单一的功能性或者审美性,景墙就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集"墙"的实体功能性与"环境雕塑"的审美性为一体,创造出不同的空间美.基于此,本文对景墙进行了初步探讨,且从中国古典园林中"墙"的空间构成对其作了分析.并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形成自己的理解.
浅析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形式特征
作者: 刘骧群   来源: 城市建设:下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参与   消费时代   形式特征   公共空间   中国当代   文化生态   城市雕塑   符号化特征  
描述: 中国当代城市雕塑形式的特征大致分类如下:公众参与的互动性特征、文化生态的融合性特征、公共空间的标志性特征、消费时代的世俗性特征、传统文脉的符号化特征。
高原城市园林绿化应有的特色与风格
作者: 孙永梅   来源: 城市建设:下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   高原   园林绿化   地方特色  
描述: 高原城市的园林绿化应该尽力展示高原景观、体现民族特色,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特点塑造独特的风格。重点以高原城市西宁及园林造景中的雕塑为例进行了论述。
论室内装饰设计发展
作者: 陈松大   来源: 城市建设:下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   室内装饰设计   审美观念   民俗民风   哲学思想   美学观点   社会经济   纯艺术  
描述: 室内装饰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的,这是它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之间存在的差别。而同时,室内装饰作为一门学科,结合艺术审美观念,与纯艺术一样,或多或少反映当时人们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这是他们共同点。
铁路跨越小煤窑采空区(采空巷道)处理
作者: 贺天凯   来源: 城市建设:下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布范围   采空区   巷道   小煤窑   铁路   隐蔽性  
描述: 小煤窑采空区由于私挖乱采,规律性差,隐蔽性强,只能查明其分布范围,不能准确有效的探明其埋藏位置,从而在工程措施上极不容易确定处理方案。
文学的白衣天使:毕淑敏
作者: 霍晶莹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   文学   人生定位   重新思考   故事   白衣天使   幸福  
描述: 【作家档案】 毕淑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处女作《昆仑殇》,长篇小说《红处方》Ⅸ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获国内外各种文学大奖三十余次。 “文学的白衣天使”是王蒙概括的。毕淑敏一方面创作文学,一方面做大夫,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这几个字便太贴切不过地涵盖了。她的作品以清新的文笔、温暖的哲思,书写幸福与冷暖,始终关注生命与死亡,感动了万千读者。 【作品选读】 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 毕淑敏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人,曾经在这个问题上走入歧途,陷入恐慌,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 若干年前,她看到了一则报道,说是西方某都市的报纸,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的答案。来稿踊跃,各界人士纷纷应答。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案中进行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了三个答案。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留了一个备选答案。 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权威们的表决,发布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单。
由草莓引发的思索
作者: 李雨桐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淑敏   文学   人生定位   重新思考   故事   白衣天使   幸福  
描述: 由草莓引发的思索——读《草莓的滋味》 李雨桐 不同时代的草莓,有不一样的滋味。 草莓对于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了。我们熟悉它的色彩,粉嫩中透着点淡紫。我们喜欢它那酸甜的味道,小巧玲珑的外形,但也仅此而已。然而在《草莓的滋味》中,作者从一个草莓里看时代,借物抒情,引发了一代人的深思。他笔触细腻,将一代人的思虑化成笔尖的文字如涓涓细流向读者缓缓而来。文章条理清晰,笔调轻盈流畅,诙谐幽默的词句读来琅琅上口。文中的一段景物描写,细碎的雨将作者的思绪牵回儿时的乡村回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记忆将思绪定格的一刹那,引出下文的回忆。 在儿时的回忆中,草莓带给作者的是“物以稀为贵”的感动,也得到了千金难买寸光阴的感叹。而那草莓,似乎就成了稀奇的珍物和可望而不可及的宝贝,那滋味自然是无比甜美的。 如今的草莓已失去了往日的珍奇,没有了期待中的那份喜悦,在作者眼中就失去了原本的新鲜滋味,不能和儿时的草莓相提并论。 作者对自然的向往无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回归自然,回归本质,是本文的中心。作者借比较昔日和现在的草莓,试图唤醒人类对自然的向往、留恋和珍惜。写到这里,不禁想想自己,我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不懂得珍惜和爱护。
三招妙法帮你巧选材
作者: 胡伟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协会   法国   巴尔扎克   选材   文学成就   雕塑家   罗丹   著名作家  
描述: 先看这样一个故事: 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一次,他应法国作家协会邀请,为著名作家巴尔扎克雕像。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但他却长得又矮又胖,怎样才能塑造出美好的形象呢?罗丹为此伤透了脑筋。经过反复琢磨,罗丹决定着力刻画这位大作家的精神美,雕塑出一位磊落、高尚和智慧的人。他前后花了七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任务。 罗丹看着自己的杰作,心情十分激动,便叫来几名学生,让他们一起欣赏。一名学生看着看着,把眼睛盯在雕像的手上,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学生的赞美之词却引起罗丹的沉思。不一会儿,他猛地操起一把斧子,朝雕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奇妙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都惊呆了J罗丹却平静地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哪一部分会比整体更重要。” 罗丹说的是雕塑的道理,其实,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所谓整体,是指文章各个部分的有机统一。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即一段一段的材料。每一段材料都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都必须围绕整体确定的中心来安排。如果某个部分的材料,不服从整体的需要,不为中心思想服务,哪怕写得再精彩,也是徒劳的。
脸上的岁月:读罗中立油画《父亲》
作者: 徐丽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中立   《父亲》   油画  
描述: 是什么样的细流?重重沟壑住他的额头要多少次的重叠阳光的芬芳才能印满他的脸庞
< 1 2 3 ... 1602 1603 1604 ... 1659 1660 166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