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2792 条
-
南宋第一状元:王十朋
-
作者:
贾苹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秘书省
状元
宋徽宗
绍兴
校书郎
乐清县
王十朋
南宋
-
描述: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十月十八日生于浙江温州府乐清左原,卒于乾道七年七月,公六十岁,封为乐清县开国男,赠左散大夫,谥忠文,葬于左祠。王十朋于四十六岁时由高宗亲擢为第一,授予绍兴府签判。高宗绍兴三十年任过秘书省校书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绍兴三十二年除司封元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又兼崇政殿说书,除国子司业。孝宗隆兴元年除起居舍人,改兼侍读。隆兴二年除集英殿修撰,起知饶州;孝宗乾道元年官饶州,七月改知夔州;乾道三年移知湖州;乾道五年,官泉州;乾道七年,除太子詹事情,三乞致仕,终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
由“封坛退鲊”说干部的家人亲属
-
作者:
默然
来源:
先锋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司马
九江市
亲属
腌制
东晋
中国历史
江西省
母亲
干部
家人
-
描述:
鲊,腌制的糟鱼;封坛退,即把开了坛的糟鱼再封起来,退回原处。这是东晋时期名将大司马陶侃与母亲谌氏的故事。陶侃的母亲谌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母,为古代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人。陶母年轻时便失去了丈夫,家境十分贫寒,但她以身垂范,抚育陶侃成才,母贤子孝,千古传颂。陶侃,虽少小离家在外,却谨记母亲的教训。早年,他在浔阳(现今九江市)得到了
-
欧阳修:绯闻的政治功效
-
作者:
包光潜
来源:
法制博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为政清廉
政治
庆历新政
功效
绯闻
欧阳修
公务员
范仲淹
-
描述:
欧阳修活了66岁,做了42年的公务员,一生三次被贬,两次与范仲淹有关,还曾两次遭遇绯闻。第一次被贬是在1030年5月。当时范仲淹上《百官图》,批评宰相结党营私,任人不唯贤,结果反遭诬陷,贬至饶州。欧阳修对范仲淹主张改革、为政清廉向来尊重,公开发表言论表示支持,结果也被贬到湖北夷陵。第二次被贬是在1045年秋,与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有关。第三次被贬是在1067年,英宗去世,神宗即位。国丧期间,欧阳修内穿紫袄,被御史弹劾,贬知亳州。
-
鄂东地区精英文本的出现与流传
-
作者:
占文倩
来源:
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瓦屑坝
精英文本
移民传说
-
描述:
鄂东地区关于瓦屑坝的传说由来已久,文中主要对研究瓦屑坝的重要史料——收录于《靖氏族谱》中的三篇“瓦屑坝考”的出现和流传进行一定的解析。特别是对“瓦屑坝考”的出现所涉及的三个重要人物张希良、靖道谟和史珥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番梳理。乾隆以后鄂东地区移民传说当中的“瓦屑坝”,大都指向江西饶州府鄱阳县,其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关于移民传说精英版本的辗转传播问题。
-
把耳朵交给母语
-
作者:
石红许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家乡话
生活
日常交往
普通话
土话
迁徙
汉语言
方言
母语
-
描述:
一个人来到世上,从咿咿呀呀说语起,语言在日常交往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年的生活历练,庆幸我非但没有学会油腔滑调,居然也能驾驭三种语言(严格的说是汉语言的三种形态):一是养育我乡村的土话(或者方言),用官方语言表述叫做母语,比较抒情的叫法为乡音;二是从读小学一年级时起接受的汉语拼音,工作以后努力对着收音机、电视机学习过的普通话;三是调到县城工作后那个坐拥地域优势强制进入我语基系统的饶州话,让我一度出入在那个离老家100公里外的地方半生不熟地说了六年,回忆起来会觉得羞赧:有时为了表达一句话脸憋得通红才勉强挤出他乡的语言。 而今,我离开了那座县城,我惊奇地发现,我的那些个原来说着地地道道母语的朋友,几乎一个一个都背叛了从鹦鹉学舌时起父辈就交付给他的母语,熟练地操着夹生的饶州话,偶尔不小心漏出根深蒂固的腔调却告密了他出生的乡村,奇怪的是许多人仍然不厌其烦地借助他乡语言并夸张地打着手势。我在佩服他们被县城俘虏而彻底融入到哪个占据语言优势的群体的同时,只能在心里忍俊不禁,就像是听一个非洲人或者欧洲人在长城上用汉语与中国人交流。 母语离开了故土没有市场也是情在理中的事,到第二、第三代……还能找出一点痕迹都是了不起的传承。
-
职称统考题应严谨
-
作者:
陈茂林
来源:
财会通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题
应付帐款
会计专业
偿还欠款
赊购货物
会计员
技术资格考试
统考
期末余额
贷方余额
-
描述:
997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会计员实务”中有个选择题如下:某企业期初“应付帐款”贷方余额为6000元,本期赊购货物4000元,偿还上期欠款7000元,则“应付帐款”朝末余额为:A、借方6000元,B、贷方6000
-
辽饶州故城调查记
-
作者:
林西县文化馆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题
应付帐款
会计专业
偿还欠款
赊购货物
会计员
技术资格考试
统考
期末余额
贷方余额
-
描述:
辽饶州故城调查记
-
【饶州监狱荒漠变城镇】
-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律与生活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执法执纪
专项检查活动
江西省
社会治安
改造罪犯
人民民主
党的“十六大”
荒漠
监狱
勇于创新
-
描述:
江西省饶州监狱,位于赣东北部,波阳、余干、万年三县交界的湖滨地带,总面积43平方公里。48年来饶州监狱共收押改造罪犯近20万人,为惩治和改造罪犯,维护社会治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析一首有关“饶州”的唐诗
-
作者:
蔡嘉德
来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秘书省
全唐诗
大理
使君
正字
银坑
晚唐
饶阳
兼爱
农桑
-
描述:
晚唐仕人章孝标(桐庐人,曾任秘书省正字、试大理评事),曾写一首关于“饶州”的诗:《送张使君赴饶州》。诗云:饶阳因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抱酒入银坑。江塞鱼动枪旗影,山晚云和鼓角声。太守能诗兼爱静,西楼见月几篇成。(载《全唐诗》卷506页)
-
徽池古道
-
作者:
储正茂
来源:
徽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景点
生态环境
徽池古道
徽商古道
-
描述:
在安徽祁门、石台两县之间的仙寓山上,有一条曲折蜿蜒的神秘古道,当地人称之为“徽池古道”。实际上,它是古时长江以北通往徽州、饶州的客商必经之道,始建于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