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241950 条
-
考第一名不值得张扬
-
作者:
朱军
来源:
情感读本·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朱军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期末考试,我考了全年级第一名,一阵大张旗鼓的表扬之后,老师派班长、学习委员到我家给家长报喜。我欢天喜地地领着同学,一路上说说笑笑二本来在学校我属于不善言谈的,家境不好让我始终有自卑感。这一次拿了年级第一,立刻有了自信心,性格一下变得活泼开朗。 我七拐八绕到了家门口,忙不迭地冲屋子里喊:“妈妈,我们同学来了,我考试第一名!”我连珠炮似的说了好几遍:“妈妈,我考试第一,这是我们同学,来告诉您的!” 没有妈妈的应答。 妈妈看了我们一下,眼睛里没有什么惊喜,只是平静地直直腰、举着两只满是煤屑的手,却没有去拿同学手里的喜报。答应了一声之后,又弯下腰,继续干活。 同学们的眼睛中也透出了一种失望和不理解。其中一个同学没有忘记老师交给的任务:“阿姨,朱军考试得第一,老师叫我们给您报喜。” 妈妈再次直起腰,回身看看我,用手背轻轻抹了一下脸颊,淡淡地说了一句:“知道了?” 妈妈继续干活,搬起了一簸箕煤,对愣在一边的我们说:“孩子们,我知道了。你们快回家吧,谢谢你们。”语气平静得像完全没有报喜这回事, 同学们将那张粉红色的喜报放在桌上,我尴尬地站在院子里,勉强送走了同学,心中的委屈从头涌到脚。觉得自己的成绩被母亲否定了。自己的面子被母亲打碎了,刚刚建立不到半天的自信心被母亲摧垮了,自尊心被母亲伤害了! 我站在院子里一声不吭,看着母亲来回搬运煤块也不像往常那样去帮忙。母亲忽然间在我的心中变得那么渺小,那么不近人情。好几天,我都闷闷不乐,甚至故意不理睬母亲。 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里,照例和母亲没有什么话说,走到房间门口,我愣住了。 母亲一个人坐在床边,依旧穿着那件洗得褪了色的青布褂子。她身后的墙壁上,花花绿绿的,贴满了大哥得到的各种奖状。足足占了半面墙。大哥从小学开始,年年是三好生。有一年还被评选为兰州市“三好学生”。那时候,大哥是父母的骄傲。每次拿来奖状,他并不张扬,悄悄放在家里桌子上。母亲看到后,就端端正正贴在墙上。直到大哥参加了工作,他上学时的奖状还贴在墙上!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落在母亲瘦弱的身上。她手中拿着我那张粉红色的喜报。轻轻摩挲着,偷偷地掉眼泪——那一刻母亲的形象,像一幅经典油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瞬间,我什么都明白了,对母亲的记恨,顿时烟消云散?母亲对我的爱,对我的每一点进步,发自内心地高兴。只是为了让我明白,家里穷,上学是一种奢侈的付出,学好功课理所应当,不应该那样张扬。 直到母亲去世,我都没有和她提起这件事,但是我清楚地记得当我长大之后,无论是回兰州,家里,还是把母亲接到北京住,只要有我的朋友在场,母亲无论身体多么难受,都要特意换一件利利索索的衣服,把头发梳理整齐,端端正正,面带微笑地坐在椅子上,拿出最好的烟酒茶水招待我的朋友和大家聊天。见过母亲的朋友都说:“朱军的妈妈气质真好,难怪养出了这么一个儿子。” 听了这话她总是特别高兴:直到她身患绝症,依然是衣着整齐地出来见我的朋友,给足了我儿时那份缺失的“面子”。每当这时,我的心里都酸酸的。 摘自《新一代》
-
青花瓷
-
作者:
林中精灵
来源:
情感读本·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原来,门前的瓷器店是专为她而开的,她买回的,都是自己亲手烧制的青花瓷。 杨枚下班回家,快到家门口时,她突然看到路边新开了一家瓷器店。店面灯箱闪动着一对青花瓷瓶,一只青底白花,一只青花白瓷,互相映衬,十分漂亮。信步走进小店,杨枚发现里面的瓷器琳琅满目,花青斗彩,白描青红,无不制作精良。 转了一圈,杨枚一下子喜欢上了一只双耳瓶。双耳瓶有一尺高矮,绘着两只青蓝莲蓬,令人一见便爱不释手。可看看标价,她吃了一惊,竟然卖3000元。她在一家工厂上班,一个月只挣800块。别说3000.就是300块对她来说也很奢侈。 这时,店主走了过来。他看上去不过三十来岁,一身青衫,面目英俊。店主问她,喜欢这只青花瓷?杨枚笑笑,说太贵了,店主说青花瓷能遇到喜欢的人,也算不白烧它一场。杨枚摇摇头,走出了瓷器店。 回到家,她一直念念不忘那只双耳瓶。如果拥有了那样的青花瓷,天天看着都该是幸福的吧? 从那天起,杨枚每天下班都去一趟瓷器店。痴痴呆呆地看着那只双耳瓶,唯恐它突然会被别人买了去。不过,令杨枚惊讶的是,她每来一次,店主就要把价格降低一回。从3000到2000再到IOOO,他似乎在试探她能承受的底线。 偶尔,当她从双耳瓶间抬起头,会看到他的目光一闪。好像他一直都在盯着她。这让杨枚的心怦怦直跳。 这天,从工厂领了工资出来,杨枚直奔瓷器店。店门开着,店主正坐在柜台前吃馄饨。鲜虾馅的馄饨,搁了醋和一层红红的辣子,杨枚一进门就忍不住要咽口水。这正是她喜欢的吃食,鲜虾馅,放醋,多多地搁辣子。她朝店主微微一笑,店主问她,要不要吃?还有一碗。杨枚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双耳瓶又降价了,这次降到了400。抚摸着洁白细腻的青花瓷,杨枚毅然掏出400块,将双耳瓶抱回了家。 父亲正在做饭,见她抱了瓷瓶回来,先是吃惊,接着便有些大喜过望。 “这瓶子真漂亮。用它装什么?”父亲问。 “玫瑰花瓣。”杨枚脱口而出。 父亲一愣,杨枚也发愣。家里,可从没有过一朵玫瑰,杨枚还没男朋友,谁会给她送玫瑰? 吃着饭,父亲说自己有几本关于青花瓷的书,如果她喜欢,可以拿去看。杨枚点头。不知怎么,自从街边开了那家瓷器店,她似乎一下子喜欢上了青花瓷。当然,还有那年轻店主。他看上去温和细致,对每个顾客都极有耐心。 杨枚对那些介绍青花瓷的书籍,几乎是爱若珍宝。她如饥似渴地读着,从青花瓷的历史到制作工艺,读了一遍叉一遍。书中许多地方画了红线,杨枚发现凡是画红线的地方,她都非常感兴趣,不愧是父女啊! 渐渐地,杨枚和店主熟了。知道他叫陈志诚,读的是中央美院陶瓷专业,毕业后一心制作青花瓷。这些青瓷,大部分都是他烧制的。 原来摆放双耳瓶的位置,现在放着一只缠枝花纹碗。一见之后,杨枚又是十分喜欢,恨不能一下子就据为已有。见杨枚怔怔地盯着瓷碗,陈志诚说她真有眼光。这只碗和双耳瓶同属一个系列,风格硬朗,古朴稳重,是难得的佳品。 “如果你喜欢,就200元卖给你吧。”陈志诚说。 那只青花碗,标价4000元。杨枚几乎是受宠若惊,问为什么会这么便宜给她?陈志诚笑,说瓷碗是他的,价钱也是他定。 杨枚欢天喜地捧着瓷碗回家,一进屋就摆放到了书台上。这宽大的书台。瓷碗里放些五彩石,该是多么美妙! 见女儿一直躲在屋子里欣赏自己的青花瓷。父亲半开玩笑说,他还有些钱,不如送她去学制瓷? “真的?”杨枚睁大眼睛问。 “你想学就是真的。”父亲、说。 杨枚笑着说想学,特别想学。 杨枚真的去学制瓷了,她的师傅,就是陈志诚。令她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陈志诚,竟是父亲的忘年交。 窑场在郊外,距离窑场不远处还有一个瓷器店。杨枚说市里的瓷器店似有些多余。陈志诚笑了:“怎么会是多余?如果不在城里开店,怎么会收你这么漂亮的女徒弟?” 杨枚哑然失笑,她一点儿都不漂亮,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围上帆布围裙,杨枚从最基础学起。采石制泥,淘练泥土,拉制坯器……陈志诚教得十分耐心,一遍又一遍地示范,不厌其烦。起初,杨枚怎么都不上路,手脚笨拙,弄得窑场颠三倒四,一地狼藉。可是,当她入了门,竞学得飞快。不仅悟性极高,而且双手灵巧,几乎每天都要给陈志诚一个惊喜。三个月后,她娴熟地掌握了制瓷的全套工序。 “你真是天才。普通人至少得学三年。”陈志诚连连赞叹。 “也许我前生就和青花瓷有缘。”杨枚说着,俏皮地一笑。 又过了两个月,杨枚已经烧出了品质绝佳的青花瓷。瓷器出窑,她几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作品。灵秀古朴的双耳罐,绘图大气,端庄中透出秀美。陈志诚走到她身边,杨枚一瞬间喜极而泣。朝夕相处中,她早已深深喜欢上了陈志诚,只有烧出最好的瓷器,她才有勇气向他表白。 杨枚的青花瓷越烧越好,一时间大有超越陈志诚之势。杨枚也奇怪,再复杂的图案,她一点即通,有时候还会无师自通。 一晃,杨枚的生日到了。陈志诚说有礼物要送给她。 那天晚上,杨枚烧了满满一桌菜。父亲坐在桌前,看着她系着围裙如穿花蝴蝶般,笑得合不拢嘴。 六点钟,陈志诚来了,怀里抱着大束玫瑰花。一枝花梗上,居然系着一枚白金戒指。杨枚吃惊地看着他,陈志诚说:“这枚戒指,迟到了两年。”杨枚不解。陈志诚吻了一下她的额头,眼睛里竞涌出了泪花。父亲拍拍陈志诚的肩,转身进了里屋。陈志诚从包里拿着一张光碟,放进了影碟机。 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杨枚和陈志诚。两人在小窑场,正和泥制坯。汗水顺着她的额角淌下来,陈志诚递过毛巾,问:“我们什么时候结婚?” “等我烧出双耳青花瓷。”杨枚说。 陈志诚摇头:“如果你一直烧不出仿元青花瓷,是不是就一直不会嫁给我?” “我一定会烧出来的,我还要用它存放玫瑰花花瓣。所以,你就准备好大束的玫瑰花吧。”杨枚回过头,朝陈志诚嫣然一笑。 呆呆地看着屏幕,杨枚一点都不明白。陈志诚缓缓地说,他们原本是大学同学,已经相恋五年。结婚前,就在他们烧制最后一批仿元青花时,窑场发生意外。她昏迷了三天三夜,醒来后,却再也不记得制瓷,不记得陈志诚。医生说,她患上了选择性失忆。 出院后,她变得笨手笨脚,很多东西,要从头学起。按照医生的建议,为了不让她感到落差太大,陈志诚和父亲隐瞒了她制瓷专家的身份,让她变成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 怔怔地望着陈志诚,杨枚什么都明白了。原来,门前的瓷器店是专为她而开的,她买回的,都是自己亲手烧制的青花瓷。 原来,陈志诚又从头爱了她一遍。 摘自《三月三》
-
“赶海”的季节
-
作者:
燕语
来源:
情感读本·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海,深邃而广阔,是我最愿意亲近留连的境界。 ●燕语 海,深邃而广阔,是我最愿意亲近留连的境界。 来到向往已久的遥远西音——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说是海之北,却离青海湖还有几百公里。虽然没有海,可我却感受到另一番海景,因为在这里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海,关于海的浩瀚、海的博大以及海所具有的气魄,在这里似乎都有。 于是,我想,从西宁出发一路向北驱车300多公里的旅行,似乎就是为了这个“赶海”的季节。 “花海” 让我最先有了“赶海”意味的,是此行的第一站一门源县,这里堪称“世界最大的油菜花产地”。 青藏高原的土地是这般神奇,刚才眼前的景致还飞转在黄土的荒芜之间,翻过一座山粱,先是山变得葱郁了,水变得明澈了,接着连空气也多了些温润的感觉,油菜花一点点儿地伸展她的触角蔓延,不觉间就在漫山遍野织起了锦缎。起初的花间细语渐渐融汇成花的喧腾,如条条溪流从四面八方涌来,一时间,就在这山坳里汇聚成一片汪洋的“花海”了。 道路被油菜花裹挟着次第向花海深处延伸,一排排“浪头”袭来,特别的清香浸入每一寸肌肤。举目远眺,灿烂的金黄色在我的视线里,近的还可以触摸,远的像是连接着云。 苍茫间,波涛翻滚着的金黄色海浪让我久久凝神,我被这片“油菜花”海深深震撼了。柔嫩微小的花瓣片片色泽明丽,簇拥着洁白如雪的花蕊集成一朵,又很多朵相拥着裹成一枝,在风中轻轻地摇曳。或许只有在高原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才会有如此纯然艳丽的色泽。片片花瓣坚实地散发着高原特有的豪迈和俊逸气质,与辽阔的草原和冷峻的雪峰相濡以沫地雕刻着高原的风貌。 眼下这个花的海洋虽不及五彩缤纷的花世界——云南那般绚丽多姿,却只因这单纯的黄色调,而使这片海更加独特和壮观。 是啊,这世间最大的美就是简单之美、自然之美,花瓣有形,花海无形,这无以言说的大美,在这高寒缺氧的气候里显得更加深邃而雄伟。“雄伟”似乎是与花无关的形容,但凡身临其境的人相信一定会与我有相同的感受:唯有眼前的花海是称得上这些雄性的字眼的,也只有这些带着气势的词汇才更适合她呢。 亦或许这片花海的主人们与我是另一番心情,隆重的花期预示着香浓的菜籽油不久会如泉水般涌出,如今的金黄色花海在他们的眼里更是那般壮阔的丰收之景。而我被这幅短暂的美景深深感动,只是因为—份罕见而浅薄的热忱。 一位藏族少女正在驱赶“咩咩”欢叫的羊群,她热情地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告诉我,现在正是油菜花全面盛开的好时候,能赶上这遍野金灿灿的时节,也算一种幸运,因为这样满目金黄的景象只有短短十几天。我目送着她隐没在花海间,恍若先前是同花仙子的一次完美懈逅,大概这一片金黄色的海洋就是她随手点亮的吧! “云海” 万里无云的画面总不如有云做些点缀来得生动。这一路下来,云亦如影随行,即便车窗外的景致只有渺无人烟的草原和默默无语的连绵山脉,因为这云,我相信高原人的生活是不单调的。 云的魅力就在于变幻莫测,或轻薄如絮,或堆积如山,或洁白如雪,或铅灰如墨,或随风飘散在苍茫天际,或随雨积重在眉宇上方,在阳光的映衬下更是平添几分袅娜。 在“海北”的地界,总也走不出这云的臂弯,所有的景致都被云缠绕着,覆盖着,迷蒙着,我穿梭在云海里,时晴时雨,那晴来得清脆绚丽,那雨也来得迅急威猛。车在草原上飞奔,云也在天地间翻滚,祁连山脉不停地改变着她的容貌,好似和云作着一番较量。 不记得有多少次,我们是被云吸引着停下车。在奇丽的云景下,油菜花的金黄和草原的鲜绿显得更加波澜壮阔,祁连山脉的座座雪峰在这夏日的强光里熠熠生辉,天空在白云的衬托下更加高远湛蓝。我甚至狂想着把这纯净无瑕的云携回去几片,拼贴在我的生活图景里,或许日子就不会再平淡无奇了。 当车子转进四面环山的祁连县八宝镇,我们都被这云雾里的人间折服了。刚下过雨,云像一条玉带环绕在半山腰上,又宛若一条巨龙盘踞在小镇的半空。我们如临幻境,不知是因这伟岸的青山和缥缈的轻云消弥了人世的喧哗,还是久居的人们与生俱来的怡然宁静的神态,大都市那浮躁与隔阂无处藏身,我的全部心情只有平静,只有安详,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如同化作了这缕缕白云般轻飘虚无,唯有坐看云卷云舒的豁然。 夜幕在云山雾罩的小镇徐徐拉开,我几乎是闻着云,枕着云,抱着云,安详地进入了云的梦乡,小镇的纯然宁静让我忘记了一路来旅途的疲惫,无比轻松地入睡了。 海拔近3000米的一夜,云的湿气、山林的环抱以及绝少的安静,竟让我浑然不觉地安然度过。清晨的凉意沁人心脾,雨滴时而飘落,云厚厚地积了满天。我们驱车赶往卓尔山,盘山的路似是驾着云盘旋而上的,油菜花田的金黄和马铃薯花田的洁白交相辉映,漫山的草甸和松林把红土地连成了片,色彩简单又丰富。我奇怪云总是能最大限度地盘桓在山腰上,也不知是因为这里海拔本身的高度使然,还是云也如我们一般格外愿意亲近这方水土,眼见着那边山坡上竞有云似乎是要顺着坡溜下山来,寻着炊烟漫近毡房了。 车子停在西夏古烽火台遗址附近,我们寻着古人的路径登台翘首四周。牛心山雪峰被浓云包裹着密不透风,诉说着它的险峻和高不可攀,其它不知名的山头也和云缱绻着,只有五彩的经幡在风中吟唱。王昌龄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时间从脑海里蹦出。我眯起眼睛想象自己变成了远古时代驻守在这里的士兵,终日孤独地望着远山,只有偶尔收到更远处狼烟升起的信号时,点燃手中的烽火才使我的内心获得一份释然。战争使我在这份孤独里享受了崇高和神圣,也战胜了终日的倦怠和枯寂。 短暂的停留容不得我的思绪漫无边际地飞翔,云海变幻着又把我拉回到现实的高原继续前行。忽而硕大的雨点儿噼里啪啦地摔打下来,汽车雨刮器和暴雨进行着搏斗一般疯狂地旋转;忽而阳光就折断了雨的翅膀,光芒一束束地射向草原。我开始深信,只有来到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地方,云才有这般海的气魄,海的诡谲,也才能感受荡身云海的放浪和飘渺。 “山海” 走过了花海,穿梭于云海,返回的路又跌落进了“山海”。一座座山紧挨着如同被风吹皱的海面,我随车在波峰和波谷间荡漾,似大海深处的一叶小舟。 在山海里畅游着,我甚至想起了这里曾经真是片海呢。难道不是吗?几十万年前,地球上并不存在青藏高原,这里是真正的汪洋之地。是在一次剧烈的地球两大板块冲击下才有了今天的青藏高原,那么说来这“山海”真是有渊源的了。 只是因为高寒缺氧的气候,这里的山质朴无华,没有品种繁多的植被,没有千奇百怪的生灵,或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甸满铺了一山,或者是密密麻麻耸立着的松树覆盖了一山,或者干脆是石块和土块裸露着的荒芜,就这样一座挨着一座彼此依偎着过了上万年。 在山海里穿行,海面忽而平静,忽而激越。平静时,风和日丽,游移在陡坡之上的羊群和牦牛群也倾诉着几分悠然;激越时,斗大的雨点儿似要击穿我们的车顶篷,山石咆哮着从山顶滚落下来,宛如千军万马。穿越三个海拔四千米左右的山梁,那仿佛是小船被推向了风口浪尖。耳边的风呼啸着,试图撕裂我们的衣衫。这里没有“一览众山小”的处境,也没有那般心得,放眼望去只是苍茫天地,或许古代边塞诗人的内心也只有万般悲凉后的豪情。 这山海间一如那真正广阔的大洋深处,孤独感会油然而生。公路在我们的前后延伸,唯有苍鹰偶尔盘旋在峰峦之间。司机把孤独交给了音乐,那些属于高原的旋律在空寂的山海里低回婉转,却也只是“海风”的伴奏而已。强劲的风裹挟着千年的孤独淹没了我内心肤浅的烦恼。突然,看见一群筑路人,他们也像是发现了新生命一样远远地就开始注视我们,风餐露宿的生活使他们无法顾及衣着和容貌,唯有那些眼神清澈见底。他们手里握着铁锨或者锄头呆呆地站立在尘土飞扬的路旁,满是期待地凝视着我们或者其他的人们出现在这孤独的“海”上。我们绝尘而去,他们又默默地低下头劳作。我后悔没有停下来哪怕只是和他们寒暄几句,或者拍张照片,或许也能替他们排遣些许的孤苦,留给他们一些零星美好的回忆。 车子仍旧在山海里跌宕,我开始关注脚下的路。这似乎永远走不出去的山海曾经有多少筑路工人洒下过汗水啊,这蜿蜒的山路又埋藏了多少孤独和寂寞的心呢?这路是连接了“海内与海外”更多的历史和人文,但有多少人能记起这些奇迹的创造者们的辛劳,又有谁真正关心他们的疾苦?或许他们的家人忍受了更多孤苦伶仃的日子……车子似带着我逃离那些责问,飞奔向“山海”的边际,海在影像里渐渐消退,而我在心里铭刻着那些面孔,为着一份对于生活的至诚热爱。的确,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我的生活? 这是个“赶海“的季节,回眸远眺隐身在浮华背后的花海、云海、山海,我感谢季节给予的一份拥抱,在这独特的海世界里,让我拥有了更宽广的胸怀,更坚强的意志。 摘自《传承》
-
卖唱的人们
-
作者:
王小波
来源:
情感读本·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三个人都不到20岁,全都漂亮至极。至于他们的音乐,就如童声—样,是—种天籁。 ●王小波 我见过各种卖唱者,其中最怪异的一个是在伦敦塔边上看到的。这家伙有50岁左右,体壮如牛,头戴一顶猎帽,上面插了五彩的鸵鸟毛,这样他的头就有点像儿童玩的羽毛球,身上穿了一件麂皮夹克,满是污渍,整个人油亮油亮的——手里弹着电吉他,嘴上用铁架子支了一只口琴,脚踩着一面踏板鼓,膝盖拴有两面钹,靴子跟上、两肘拴满了铃,其他地方可能也藏有一些零碎,因为从声音听来,不止我说的这些。他在演奏时,往好听里说,是整整一支军乐队,往难听里说,是一个修理黑白铁的工场,演奏着一些俗不可耐的曲子。初看时不讨厌,看过一分钟,就得丢下点零钱溜走,否则就会头晕,因为他太吵人。我不喜欢他,因为他是个哗众取宠的家伙。他的演奏没有艺术,就是要钱。 有一次我在洛杉矶乘地铁,从车站出来,走过一个很大的过厅、厅中央放了一架钢琴,有一个穿黑色燕尾服的青年坐在钢琴后面,琴上放了一杯冰水有人走过时,他并不多看你,只弹奏一曲,就如向你表示好意。假如你想回报他的好意,那是你的事;无心回报时,就带着这好意走开、我记得我走过时,他弹奏的是“八音盒舞曲”,异常悠扬。时隔10年,我还记得那乐曲和他的样子,他非常年轻。人在年轻时,可能要做些服务性的工作,糊口或攒学费,等待进取的时机,在公共场所演奏也是一种。这不要紧,只要无损于尊严就可。 下面我要谈的是我所见过的最动人的街头演奏,这个例子说明在街头和公共场所演奏,不一定会有损个人尊严,也不一定会使艺术蒙羞——只可惜这几个演奏者不是真为钱而演奏。 一个夏末的星期天,我在维也纳,阳光灿烂,城里空空荡荡,正好欣赏这座伟大的城市。在那个与莫扎特等伟大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歌剧院附近,我遏上三个人在街头演奏。不管谁在这里演奏,都显得有点不知寒碜,只有这三个人例外。拉小提琴的是个金发小伙子,穿件毛衣,一条宽松的裤子,简朴但异常整洁。他似是这三个人的头头,虽然专注于演奏,但也常看看同伴,给他们无声的鼓励。有一位金发姑娘在吹奏长笛,她穿一套花呢套裙,眼睛里有点笑意。还有一个东亚女孩坐着拉大提琴,乌黑的齐耳短发下一张白净的娃娃脸,穿着短短的裙子,白袜子和学生穿的黑皮鞋,她有点慌张,不敢看人,只敢看乐谱。 三个人都不到20岁,全都漂亮至极。至于他们的音乐,就如童声一样,是一种天籁。这世界上没有哪个音乐家会说他们演奏得不好。我猜这个故事会是这样的:他们三个是音乐学院的同学,头一天晚上,男孩说:敢不敢到歌剧院门前去演奏?金发女孩说:敢!有什么不敢的!至于那东亚女孩,我觉得她是我们的同胞。她有点害羞,答应了又反悔,反悔了又答应,最后终于被他们拉来了。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十几个人在听,但都远远地站着,生怕会打扰他们。有时会有个老太太走近放下一些钱,但他们看都不看,沉浸在音乐里。 我坚信,这一幕是当日维也纳最美丽的风景。我看了以后有点嫉妒,因为他们太年轻了。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摘自《视野》
-
阿尔卑斯山下的热心女孩
-
作者:
张宁
来源:
情感读本·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张宁 《海蒂》这部电视剧第一次让我认识了阿尔卑斯山,知道了一个国家名叫瑞士。如画般的雪山、草地、成群的牛羊和缀满鲜花的木制小屋,都在我儿时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着童年美好而纯真的记忆,长大后我来到了海蒂的故乡学习。 瑞士素以风光旖旎著称于世:求学瑞士,亲眼领略到秀美风光让人心旷神怡;而海蒂故乡的人们则更是令人难以忘怀。行走在瑞士街头,不必携带地图,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路人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即使语言不通,也会以肢体语言竭力相助。 瑞士人的热心是我留学生活中宝贵而温暖的记忆。其中一次冬夜偶遇就是众多感人故事中的一个。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原定要前往投宿的学友因故不能收留我。就在那时,我手中的电话卡耗尽了最后的能量,而当晚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返回到住处的:无奈之中我登上了从巴塞尔开往苏黎世的末班火车,怀抱一丝渺茫的希望向列车员询问可能的办法。 子夜时分,列车上乘客稀少,邻座的一位女士和善地聆听着我和列车员的对话,她后面坐着一个年轻女孩。待售票员离去后,我默默地凝视着车窗外,没想到那个女孩儿轻轻坐到我的对面,诚恳地对我说:“打搅一下,你是否需要帮助呢?”她的衣着朴素大方,面容亲切。我礼貌地点头致谢,但面对陌生人,我选择了沉默。对方似乎觉察到我的心绪,并未介意我的少言。她继续讲道:“我是苏黎世理工大学的学生,我的家在巴塞尔,爸爸妈妈都是教师,我和姐姐住在苏黎世一间公寓里。如果你相信我,就请暂时在我的公寓住一晚,明早我会指点你要去的地方。” 不知不觉间,我被她的真挚和友好所打动,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开始与她交谈。见到我信任的目光,她的脸上也绽放出欣慰的笑容。很快火车抵达苏黎世。她引领我在夜幕中穿行,最后来到一栋小楼前,上面就是她和姐姐的家了。悄悄地进了门,客厅很大,五彩的玻璃让寒冷的冬夜活泼起来。简单参观了房间后,只见她稍作调整,一张双人沙发床就神奇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互道晚安后,我很快沉入了梦乡。 次日清晨,我被轻轻唤醒。洗漱完毕来到厨房。她早已准备好美味的面包和奶茶,出门在外,这还是我第一次享受到家庭式的早餐呢,心里暖暖的。用过早餐后,我们一起出门。来到路口,她要去学校了。临别时,她递给我一张折叠整齐的纸,上面写的是她在苏黎世的住址和联系电话。纸的下方特意用黑体字标明:如有需要,请随时拨打这个电话。握着这张纸,我心里的感动真是无以言表。 圣诞节时,我收到一张贺卡,是那个女孩寄来的,她还惦记着我的学习和生活:她希望这张贺卡能带给我节日的问候,同时她还不忘细心地安慰我不要难过,现在远离家乡就是为了美好的未来。今后如有任何困难,只要联系她,她定当全力相助。小小的一张贺卡带给我的是无限的温暖和鼓舞。我的心中牢牢地记住了一个名字:SalomeMeier。 独自在异国他乡求学,身心都要承受很大的考验:能遇到这样的朋友,何其宝贵和幸福!友谊是没有语言和界限的,我会将这份温暖传承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摘自《海外文摘》
-
你是我的骄傲
-
作者:
暂无
来源:
情感读本·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史蒂芬从寄宿中学回来,如同一片被风吹皱的秋叶,看上去无精打采。若是往常,他会一边眉飞色舞地聊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一边风卷残云般将眼前的美食收入腹中。可是,今天的餐桌却静悄悄的。心事重重的他,只象征性地吃了一点儿,就轻轻放下刀叉,默默地躲到卧室去了。 望着那扇紧闭的门,克里斯汀怀里像揣了一只兔子,忐忑不安。儿子被老师批评了?与同学闹别扭了?碰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了? 史蒂芬是遗腹子。他的父亲尼尔在妻子怀孕六个月时,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那些漫无边际的悲伤是史蒂芬陪她挨过去的。他在她的肚子里,不分昼夜地拳打脚踢,似在迫不及待地告诉她:妈妈,别怕,你还有我呢。 也许是没有父亲的缘故,史蒂芬自小非常懂事,极少惹是生非。他性格隐忍宽容,与人交往亦从不斤斤计较。然而,今天他到底怎么了? 这时,电话铃响了,学校董事会让她去一趟。 克里斯汀惴惴不安地问:“请问是什么事?”那端冷冷地答:“史蒂芬惹祸了,他没告诉你吗?” 原来,周五的“社会科学”课上,有同学在教室的门楣上放了一只装满颜料的气球。接下来,不知情的加利尔——这个素来令大家讨厌的老师推门而入时,事先准备好的注射器针头恰巧刺破了气球……理所当然地,加利尔彻头彻尾变成一只五彩缤纷的落汤鸡。然而,更令他无比愤怒的是,同学们乐不可支的热烈掌声简直比得了奥运金牌还要大快人心。 史蒂芬是作为目击者被牵连进去的。其实,看到的人不止他一个,但不知何故,到了最后,师生委员会只对史蒂芬进行轮番轰炸。他们告诉史蒂芬,如果他不说出恶作剧的制造者,那么很遗憾,他只能被开除学籍。 面对董事会的逼问,史蒂芬始终只回答了四个字:无可奉告。他对克里斯汀说:“妈妈,如果是我做的,我一定会站出来承认。但,那是别人做的。如果我说出那些人的名字,就是背叛,就是告密。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克里斯汀问:“他们是你的朋友吗?” 史蒂芬摇头,略略苦笑道:“恰恰相反,平时,他们常常取笑我,说我是没有爸爸保护的可怜的家伙。” 克里斯汀又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说出他们呢?这不怪你,是他们自己做了错事。 史蒂芬再次摇头,目光坚定地说:“妈妈,无论对还是错,都是他们的事。但,是否一定要做个出卖别人的人,却是我自己的事。我只知道,我不想做那样的人。”克里斯汀的心软软地动了一下。她拍了拍他的肩,说:“我去一趟学校。” 史蒂芬轻轻与母亲拥抱,说:“谢谢你,亲爱的妈妈。” 望着即将走远的母亲,史蒂芬又说:“校长还做出承诺,如果我说出那些人的名字,他将提名并保送我上牛津大学。” 克里斯汀转过身,微笑着望着他。正欲关门,听到了史蒂芬怯怯的声音:“如果我被开除了,你能帮我办理转学手续吗?” 克里斯汀擦了擦眼角溢出的泪,语气铿锵地答:“当然,亲爱的。不过,我想,你一定还能在这所学校继续就读的。另外,宝贝,妈妈想对你说,你是我的骄傲。” 史蒂芬笑了。 克里斯汀找到校长。半小时后,她昂首挺胸地走了出来。第二天,师生委员会宣布,作为目击者,史蒂芬不需再为此事负责, 原来,克里斯汀向校长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恶作剧并非史蒂芬制造,为什么让他为别人的错误受惩罚?第二,史蒂芬没有为了自己的前程出卖同学,你不觉得,这是非常正直并且可贵的勇气吗?第三,史蒂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只有极少数人才走的、正确的那条道路,难道,我们不该尊重他、保护他,让他一直拥有纯洁的灵魂吗?最后,克里斯汀恳请学校董事会:“别毁掉史蒂芬的正直和勇敢,请让他,一直是一个母亲、一所学校的骄傲,好吗?” 听完母亲的叙述,史蒂芬紧紧与克里斯汀拥抱。他俯在母亲耳边,自豪而感动地说:“妈妈,知道吗?你也是我的骄傲!” 摘自《妇女》
-
有你在的天空
-
作者:
暂无
来源:
情感读本·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得阿谀奉承顾客;要么以他没有真才实学为由,免费用他几日,便打发掉了。 连成快把我给他的钱花光时,终于在一家新开张的美发厅里找到工作。有过几次被人免费试用的经历后,18岁的连成在这家新馆里,俨然
-
把妈妈嫁出去
-
作者:
暂无
来源:
情感读本·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我把妈妈从医院接回家,安顿好一切,在她床前坐下,郑重地说:“妈,您再找个人吧。”妈吓了一跳:“发什么神经啊!”我其实早有这个想法,妈病这一场,更让我坚定了这个想法。妈妈胆囊炎复发住院一周,只有我和男友晨光照应着。我不是怕累,是看到同病房的两位大妈,病床前儿女来来去去,更多的是被丈夫小心侍候着,发发小脾气,撒撒娇,斗斗嘴,我突然替妈妈感到了委屈。妈妈为什么不能享受这一切呢? 我妈今年48岁,在一家公司做会计师。15年前,我妈和我爸离了婚。他们离婚的原因,是当时我妈爱上了别人。 虽然一番折腾后我妈最后回到了爸爸的身边,可是爸爸的自尊已受到严重伤害,他提出了离婚。 我爸很快再婚,我随妈妈生活。与她相依为命,再迟钝也知道她对我的爱是怎样的无私了,而谈过几场恋爱,有了即将结婚的男友后,我更能理解她了。虽然她当年的行为对我造成了伤害,可她的情感路是对是错,我不能妄加评论,只是觉得她应该有自己的新生活了。且不说她这些年孤独一人,感情上需要慰藉,就是生活上也需要有人陪伴照料啊。 可妈总觉得自己走错一步,将好端端的一个家毁了,自己就无权再寻求幸福。再婚的事,她一直回避着。 她的心结我暂且不管,我决心先为她找一个合适的恋爱对象,让她先爱起来。 给朋友发信息,告诉他们我要嫁妈妈,身边若有年龄相当,单身叔叔伯伯,欲娶贤妇回家者,请优先考虑我妈;再告知七大姑八大姨充当红娘,为我妈拉拉红线;最后去一家信誉不错的婚介所递上我妈的资料。 良人糟粕纷至沓来。3个月下来竟毫无结果。我妈笑:“看到了吧,想把你妈嫁出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虽然我很沮丧,却发现这两三个月里,妈在我面前变得爱说话了,我俩的关系也比以前亲密了许多。 以前她在我面前不像是妈,倒像是侍女,什么都替我想好,却又不敢太管束我,似乎觉得自己没资格管我,又害怕一管我我会提起旧事羞辱她。就因为这样,我们之间总隔着一层。现在,这情形在改变。那天相亲回来,妈第一次主动向我谈起她的外遇。 那年,她去参加会计师培训,认识了一起培训的陶。陶虽然干的是会计,却像个艺术家一样满身热情,将来自各地的同学团成团儿,把业余生活弄得五彩缤纷。那时,我妈正想跳槽却一直没找好下家,陶主动帮她联系,我妈调到了新公司,他们的恋情也开始了。 “我那时正进入事业苦闷期,你爸爸对我的躁动是知道的,却只是劝我别这山望着那山高,要我知足。可我当时和业务主管已闹得非常不愉快,常被穿小鞋,实在是忍受不下去了。所以,有人帮我跳出那个地方,我自然相当感激。而且,我觉得他比你爸懂我……”妈说完这句,有些忐忑地看我一眼。 我爸的确是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而女人,总是希望能让耳朵受用。现在,我能懂她的意思。 “其实我和你爸离婚后,陶来找过我,说愿意和我结婚,我没答应……”妈说得平淡,我却听得惊心,我说你怎么不答应,妈说:“和你爸离婚已让你受了刺激,不敢再刺激你了。” 妈为了我,就这么错过了她的爱情。那么,我更得让她幸福。 母亲又去相了好几次亲,可是均未修得正果。不过,她似乎并不在意自己还能不能找到另一半了,反倒是回来和我说起相亲经过快乐无比。我们终于能自在地坐在一起谈爱情,谈事业,谈对男人的看法……重拾母女一体的感觉,成为朋友与姐妹,对于我和妈妈都是特别新鲜的感觉,特别幸福的感觉。 大姨对我说,这么些年就没见你妈这么快乐过,看来,你要把她嫁出去这事真是做对了。 可合适妈妈的那个人总是没寻到。我着急,妈不着急,再后来,她干脆拒绝了相亲。 妈妈的周末现在花在了去乡下种菜上。她公司的几个朋友,合伙在乡下租了两分地,一群大妈玩的是现实版“开心农场”,每到周末就结伴去侍弄,回来时还带些新鲜的蔬菜和鸡蛋。虽然觉得这活动也不错,可何时才能把妈妈嫁出去,成了我的心病。 没曾想,妈在种菜的时候,居然遏上个人。这个人姓元,租的菜地紧挨着我妈她们的菜地,一来二去就熟了。妈有意无意间时常提到这位元大叔,听上去对他挺有好感,说他热情,爱帮忙,为人处事很有分寸。我当下就留了心。有一次,妈妈们买的菜太多,自己的车放不下,元大叔主动帮忙运一部分,我这才见到了他的尊容。元大叔个子不高,敦实,一头花白的短发,很精神,笑声更是爽朗。说实话,我一眼看去,就觉得很适合妈。这个朴实如老农的元大叔是计算机工程师,也是因为长期伏案太累,才去乡下种地松弛神经和身体。 我热情地留大叔吃饭。我那份热情估计我妈都有些看不过去了,她不停地对人家解释:“我这女儿别的优点没有,就是爱热闹,对人热情大方。”元大叔哈哈笑:“你有这样的女儿是你的福气啊。”送大叔走时,我故意说:“妈,你每次去乡下都搭周阿姨她们的车,人家又离咱家远,接你送你都绕圈。元大叔离咱家不是更近些?以后你就搭大叔的车多好。”我妈恨不得冲上来掐我,元大叔却乐呵呵地接了我的话:“好,好,你放心,以后你妈下乡回家都由我当车夫!” 我很快调动自己的人脉资源查清了元大叔的背景。果真是单身,妻子4年前病逝,有个女儿已结婚。这下,放心地鼓动妈妈与元大叔交往。 元大叔对妈妈当然也是有情意的,再加上我在一旁不停地煽风点火,妈妈一点一点放松地投入了这场恋爱。 照此下去,元大叔不久就会向妈求婚吧。可是,几个月之后,妈妈一直晴朗的脸出现了阴云,有两个周末居然一反常规地守在家里没出去约会。我急了,问她是怎么回事,妈叹口气说:“算了,和他在一起挺累的,一个人自在些……”我不相信她的话,一路追问下来,妈才说,元大叔的女儿女婿找到她说,她和元大叔交往他们没意见,同居也没意见,但是若要结婚,他们是不同意的。 这是什么话!我打电话约元大叔女儿女婿见面。两人高傲地来了,不待我开口,将元大叔与我妈不能结婚的意思又说了一遍。 我将我妈的体检报告,从银行打印出的我妈的工资单,我为我妈买的保险一一摆在他俩面前。我说,你们看清楚,我妈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疾病,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不存在让你父亲照顾我妈的情况,况且我妈还比你爸小7岁;其次,我妈月收入丰厚,也不存在让你爸爸养她,或者因贪图你爸爸钱财而嫁他的情况;即使我妈有意外发生,我为她买了保险,也不存在让元大叔为她掏住院费的情况;元大叔的房产自然是你们的,在他和我妈结婚之前,你们可以过户,我也可以写声明放弃;还有,我不久就要结婚去外地和老公一起生活,你们也不必担心我跟着我妈和你们父亲住在一起,乘机揩油……父母养我们长大,做儿女的得有良心。你们和我都知道,做儿女的再孝顺也不能替代伴侣的关心,况且元大叔也单身4年了,他是不是也应该有正常的感情生活? 回到家,我信心十足地对妈说,你等着,大叔很快会来找你的。果然,元大叔不久就给妈打来了电话,请她出去吃饭。 3个月后,元大叔和我妈结婚了。而我在他们婚后不久,也把自己嫁了。 现在,每天我和妈都要互发短信,或者打一通电话。听着妈妈快乐的声音,我想,把妈妈嫁出去是迄今为止我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妈妈由此收获了一份爱情和后半生的幸福,而我拥有了整个的母亲。 摘自《分忧》
-
她已把最贵重的给了我
-
作者:
玲珑
来源:
情感读本·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处理完毕,肇事司机除了要承担刑事责任,还捎带了18万元的民事赔偿。很自然地,钱交到了他的手里。 只是,这笔钱他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理就接到了法院传票。起诉他的,是老人的两个儿子,他们要求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