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雪夜访普图》
作者: 穆益勤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袍服   宫廷绘画   宋代   人物故事   题材内容   皇帝   明代   主要表现   代表性   功臣  
描述: 剑俊的《雪夜访普图》是一幅很有代表性的明代宫廷绘画。画本幅是工笔设色的人物界画。题材内容主要表现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雪夜访问功臣赵普的故事。画面的中心部位画了前后两间房屋。高大宽敞的前厅地面上铺设着一张带有朵云纹的地毡,两个人盘膝趺坐。中间上首坐着的一个,方脸微须,目光炯炯,相貌俊伟,头上扎巾帽,身着盘领窄袖袍,袍服胸前及两后袖上织有盘龙纹,腰间束带。一望而知,这个穿龙袍的是一代君主。右首坐着的一个人,便服扎巾,正面对皇帝作拱手施礼讲话状。两人相对,神态表情既严肃,又很融洽自然。
西陵石雕
作者: 陳寶蓉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牌坊   雕刻   旋子花   清西陵   辟邪   造型   高浮雕   青花   石雕  
描述: 在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羣——清西陵中,所有建築物上都有雕刻紋飾,可以說整個陵區體現了有清一代高超的雕刻藝術。西陵建築上的雕刻有木雕、石雕、磚雕、瓦雕四類,石雕尤為精緻。大紅門前三座巍峨高大的石牌坊,都是五間六柱、十一樓形式,青花石築成,各個部位雕刻着不同的圖案紋飾。每根夾杆石頂上前後各雕有立體臥獸一個,狀似辟邪,造型奇特。此外,還有高浮雕的龍、鳳、獅子、麒麟,也有淺浮雕的花、草以及刻琢的和璽、蘇式和旋子花紋。整個
宫廷養鳥
作者: 刘桂林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着黑色   清代   每月   朝廷   宫廷   皇帝   相思   白色   乾隆帝   珍禽  
描述: 玩賞珍禽異鳥,是清代帝王的清閒樂事之一,各地官員和宮內近臣經常想方設法弄到珍禽異鳥,進獻於朝廷,以博取皇帝的恩寵和重用。乾隆年間,各地進獻宮廷的飛鳥,有灰、花、草白色的鵪鶉,有美麗善走的雉鷄和錦鷄,有鳴聲動聽、夾雜着黑色斑紋的棕色画眉,有能發出多種叫声、長着白色斑點的茶色百靈和善於模仿人語的大紅五彩鸚哥,有體大喉下有肉垂的各色火鷄,有體小頭綠嘴赤胸黃的相思鳥,有嘴呈鈎狀、視力極强的狗頭雕,以及瑞紅鳥、阿春鳥、金錢鷄、太平鳥等等。各類珍禽異鳥,有的聲音婉囀,有的羽毛艷麗,有的能學人語,大都是十分珍奇罕見的。
紫禁城上的角楼和天安门前的华表
作者: 杨向奎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川琢治   华表   中华民族   建筑物   天安门   不相干   古代   西周   制度   紫禁城  
描述: 走到紫禁城外或者是天安门前,你会看到那玲珑的角楼和巍峨的华表。这样雄伟华丽的建筑物,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又是美的象徵。角楼和华表,好像是各不相干的两组建筑物,其实它们原来本是一体,也就是说,它们本来是一组建筑物的两个部份。
紫禁城里两影壁
作者: 李全庆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陕西省   民房   琉璃   采邑   院落   浮雕   紫禁城   西周时代   石雕   住宅  
描述: 影壁,也称树、屏、照壁、照墙、影墙,俗称影背等。在西周时代按礼制规定,只有天子、诸侯或采邑领主的宫廷、宅邸、宗庙可筑影壁。后来发展到民房住宅前,也有一个小小的素平的照壁。影壁的位置一般在院落门内,也有在院落门前的。其功能为该组建筑物前的屏障,以别内外,并有壮观和装饰作用,既能防止外人窥视内部,又成为人们进入院落前停歇和整理衣冠的地方。设置影壁,由来已久。近年在陕西省扶风、岐山两县交界处考古发掘发现,西周建筑遗址中院门前400厘米处
獨特的天花和雀替
作者: 尚洪英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油漆   清代   透雕   西陵   方法表   天花板   珍品   高浮雕   雀替  
描述: 在清代東、西陵九處帝王的陵寢建築中,有八處隆恩殿及東西配殿施有花樣不同的油漆彩畫,唯有西陵的慕陵與此裝飾不同。慕陵隆恩殿的天花板、雀替、隔扇、門窗以及兩配殿的樑枋、雀替上,是數以千計的木雕雲龍和蟠龍。這是我國木雕藝術中的珍品。 這些木雕龍,龍頭採用透雕的方法表現,龍身和雲紋採用高浮雕或淺浮雕的方法刻製。天花板上的許多蟠龍,龍頭向下伸出,張口鼓顋,狀似
三羊尊
作者: 顾彦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佳作   端重   手法   故宫博物院   外折   造型   重器   高浮雕   古代青铜器   腹部  
描述: 故宫博物院青铜器馆陈列的一件商代青铜重器——三羊尊,造型端重富丽,制作精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佳作之一。三羊尊为大口广肩型,口径41.3厘米,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较肥硕,最大径达61厘米,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獸面纹,用夸张的手法
郑于鹤的泥塑艺术
作者: 宗同昌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戏曲   玩具   泥塑   概括   泥人   作品题材   民间艺术   汲取营养   雕塑   民间传统  
描述: 泥塑亦称“彩塑”,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当代泥塑艺术家郑于鹤,最早从师于第三代“泥人张”——张景祜。他既有名师传授,又广泛地从年画、剪纸、泥玩具、木石雕刻以及地方戏曲等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加上他曾远游各地,长期到农村、工厂体验生活,更开拓了创作的天地。他的作品题材多样,以神话传说、戏剧小说、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其中尤以描绘儿童生活的作品最为突出。郑于鹤的泥塑,形神兼备,重在传神。他能用简练概括的手法,使作品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RTW-1型电加热隧道窑温度成套自控装置简介
作者: 于世奇   吴守润   来源: 自动化仪表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加热   隧道窑   原理方框图   自控装置   稳定性   最大加热功率   窑温度   热电偶   可控硅   动圈仪表  
描述: 一、概述福州无线电元件四厂是生产各种电容器的专业厂,其瓷介电容的烧结工作在隧道窑内进行,生产工艺要求窑内温度分布尽量均匀,稳定性好,控温范围在800~1400℃左右,整个窑最大加热功率120~140KW。该厂的窑温控制装置过去是外购仪表自己安装的,控制情况一般尚好。但当炉温达到1400℃时,仪表出现失控,不能正常工作。这不仅影响产品质量,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生产,因此,急需解决这一技术难关。
《天工开物》中的“无名异”和“回青”试释
作者: 刘秉诚   来源: 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青   呈色机理   西域   天工开物   青花色料   风化壳   化学组成   本草纲目   无名异   开宝本草  
描述: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在记述我国明代陶瓷工艺时,提到两个矿物名——无名异和回青。无名异常见于古代炼丹文献,宋《开宝本草》首次作为药物加以记载。关于它的解释,过去多从《开宝本草》和《本草纲目》的记载出发,着眼于用它煎炼桐油时所起的氧化、催干作用,因而简单地把它和二氧化锰等同起来。但矿物中往往含有大量杂质,从制瓷所用青花色料的化学组成和呈色机理来看,这种简单解释显然是不够的。至于回青,《天工开物》说就是西域大青,《本草纲目》叫作西夷回回青,并认为《神农本草经》上品中的扁青也是它,此外还有石青、天青、佛头青等名。人们对回青的解释更为模糊,有人认为就是蓝铜矿(碱性碳酸铜),又有人说是植物性染料菘蓝。因此,这两个名称究竟代表何物,在我国科技史上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现在,笔者根据具体实践中的了解,并参照古代文献和现代矿物学知识,对这问题作一尝试性的解释。
< 1 2 3 ... 97 98 99 ... 107 108 10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