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082 条
-
丝网印刷(三)
-
作者:
蒋绳武
来源:
河北陶瓷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颜料
印刷性能
承印物
陶瓷薄膜
油墨种类
催干剂
挥发性溶剂
滚筒式丝网印刷机
印刷油墨
干燥性能
-
描述:
第四节油墨丝网印刷所使用的油墨,是一种经特殊加工配制的糊状物质。它主要是由颜料,联结料溶剂和其它辅助性材料所组成。根据不同的用途要求,丝网印刷所使用的油墨种类很多,结构组成也有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谈谈用于陶瓷薄膜贴花纸生产的丝网印刷油墨。
-
全国混凝土养护技术经验交流会简介
-
作者:
蔡锐华
来源:
水运工程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混凝土养护
物理力学性能
混凝土强度
养护混凝土
港工混凝土
湿热养护
经验交流会
太阳能养护
混凝土真空脱水
混凝土构件
-
描述:
全国混凝土建筑构件预制技术情报网于1981年10月下旬在济南市召开了全国混凝土养护技术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以节约能源为中心内容,重点交流了利用太阳能等技术措施加速混凝土构件硬化的经验和混凝土养护机理等科研成果。会议期间还参观了济南市第一构件厂的太阳能养护混凝土和第二构件厂的折线式隧道窑养护混凝土的工艺设施。
-
喜盈门庭馓子香
-
作者:
袁俊生
来源:
朔方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联
浸润
鞭炮
剪纸
窗花
五彩缤纷
世俗
回民
沸腾
黄河
-
描述:
老历年又来到了。回民本来是不过年的,如今,世俗也变了。您瞧:黄河岸边一向偏僻清冷的古老乡村苏醒了,沸腾了。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孩子们欢愉的嘻笑声,加上五彩缤纷的窗花剪纸,耀人眼目的红对联,到处都是动人的节日景象。特别是那徐徐吹来的春风,浸润着家家户户散发出的馓子香,吹得人们心里都是甜滋滋的。
-
花趣
-
作者:
邓峨
来源:
朔方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肥
美人蕉
盆花
鲜花
五彩缤纷
牵牛花
月季花
大丽菊
花园
开花
-
描述:
从我养花入迷之后,常常想:假如没有鲜花,世界该多么枯燥:生活就象没有春天,恐怕连艺术园地,也不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迷宫了。真的,有什么比群芳争妍的鲜花更美呢! 今年春天,在一派绿化的热潮中,我也在自己的小院里辟了一个小花池,种上了名贵的牡丹、芍药,也有大丽菊,美人蕉,还有很不起眼的地雷花、牵牛花。浇水施肥啊,小花园耗去了我不少的工余时间。两个月过去了,还不见它们开花,这未免使人有些失望。不过那姿态各异的嫩枝绿叶,分明是一天天地长大了,为寂寞的小院增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朝气,也在我的心里添进了一些欣慰和希望。
-
要有整体的艺术观念-罗丹砍手的启示
-
作者:
赵捷
来源:
朔方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传统戏曲
塑造人物
人物绘画
巴尔扎克
艺术作品
性格特征
艺术整体
重要组成部分
罗丹
-
描述:
凡是成功的艺术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从不轻易地放弃掉对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手的描绘与刻划,借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与传递思想感情。传统戏曲的基本功里有所谓“手眼身步法”,把手例为第一位,在人物绘画中,也常把手视为心灵的第二窗户而精心地描摹。然而,手毕竟只能作为组成人物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而存在。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在完成巴尔扎克塑象
-
柞丝绸——一颗灿烂的明珠
-
作者:
蔡毅
来源:
丝绸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改革
桑蚕丝
真丝绸
国际贸易
劳动人民
遵义
柞丝绸
河南
战线
品种创新
-
描述:
我国人民从来喜爱五彩缤纷、光辉夺目的丝绸,尤其把桑蚕丝制作的真丝绸视为珍贵衣料,但对柞丝绸产品却不甚了解及重视。其实,柞绸在国际贸易中素负盛誉,并有其独特的优点、用途及前景。我们丝绸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如能对柞丝的结构、性能进行一番研究,加以工艺改革和品种创新,它无疑可以与家蚕丝争奇斗妍,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一颗明珠。我国祖先发现柞蚕茧能够缫丝织绸,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工放养柞蛋,还只有四、五百年,大约创始于明
-
小巧玲珑的3-V-3型收音机
-
作者:
雷渭侣
来源:
科学爱好者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精神
三棱镜
显微镜
普通人
世界
-
描述:
小巧玲珑的3-V-3型收音机
-
让雕塑美化市容
-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浪花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气湿度
物理
初二
学习效率
现实生活
-
描述:
让雕塑美化市容
-
浮动旅馆 利用激光为古代雕塑 “整容”新型“电视门电话”系统 字典手表 空中无轨电车 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轿车悬挂式火车 “会说话”的路标 新型万能 胶遥控黑板
-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实验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堂组织形式
高职商务英语
人文情感
皮格马利翁效应
-
描述:
浮动旅馆 利用激光为古代雕塑 “整容”新型“电视门电话”系统 字典手表 空中无轨电车 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轿车悬挂式火车 “会说话”的路标 新型万能 胶遥控黑板
-
贾姆博洛尼亚的泥塑稿和他的雕塑技巧
-
作者:
查尔斯·阿维里
余志强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泥塑
米开朗基罗
佛罗伦萨
意大利
泥稿
艺术家
三度空间
绘画
雕塑
-
描述:
“要完成作品,先学习塑造。”这是贾姆博洛尼亚从米开朗基罗那里得到的简短的告诫。当时他拿了一个勉强完成的泥稿给年老的大师看,大师从他手里接过泥稿,捏扁了又卓越地塑成一个新的构图。贾姆博洛尼亚一直未忘记这次经历,后来变成了一个勤勉的塑造者。也象米开朗基罗的习惯作法一样,他从一开始就显然喜欢用三度空间的形式制造他的构图,而不借助于绘画的手法。实际上,他留下来的蜡或泥的稿子比文艺复兴的其他任何艺术家都多。1550年贾姆博洛尼亚到意大利,刚好这年出版了瓦萨里的《艺术家生平》,其中记载了意大利雕刻家的正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