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下岗把他逼成“工笔曹”
作者: 卢守义   来源: 源流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下岗职工   岭南   绘画作品   长春市南湖公园   工笔画   基本功   画板   吉林省   画坛   函授大学  
描述: 他49岁时从工厂下岗——苦苦谋生四处碰壁,生活陷于困境;50岁背上画板入学堂——成为函授大学最年长的学生;52岁时大器晚成——"工笔曹"大名享誉关东画坛;53岁时开创了吉林岭南画馆——培育桃李满天下。
百美图——当代文艺家自画像(8) 黄均:丹青粉黛三千
作者: 包立民   来源: 源流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构严谨   史湘云   工笔重彩   自画像   写生能力   北京画坛   古典   仕女画   旧教育体制   转换期  
描述: 黄均是北京画坛上专攻工笔仕女的人物画家。他早年投师刘凌沧习画,后又从师陈少海、徐燕孙。刘凌沧乃徐氏门人,黄均学艺,由刘门进徐门,跨越师生两门,这种破门拜师,在师徒相授的传统中是不足为训的,但在20世纪30年代新旧教育体制的转换期中,又不足为怪。仕女画,又称美人画,美人有古装美人和时装美人之分,即古典和现代之分。黄均主攻古典,以工笔重彩著称。由于他的画路较宽,兼擅花鸟、山水和界画,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并具有很强的写生能力,所以他笔下的仕女,造型生动,结构严谨,用笔工整,色调浓郁鲜艳。代表作有《天女散花》、《文姬辨琴》、《英娘试舞》、《史湘云醉卧芍药图》等,深受画坛内外的好评。展视黄均的自画像,可以想见他严肃认真、一丝不
绿色的家园
作者: 李存修   来源: 源流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亚加拉河   理想   莫名其妙   美林   外国人   人类   绿色   圣劳伦斯河   人与动物   加拿大人  
描述: 常听人们议论这样一个问题:哪里是人类最理想的居住地呢?仅凭个人的亲身经历而言,我认为,在欧洲,要数瑞士;在美洲,不言而喻,那就非加拿大莫属。凡是到过加拿大的外国人都有这样一个印象,那里水美林密,鸟语花香;蓝天白云,丽日风清。要说人与大自然、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的关系,那才叫和谐,那才叫融为一体。加拿大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居住地区之一,并不是没有道理。一步跨过闻名于世的尼亚加拉河,从美国到了加拿大,从一个大国到了另一个大国,还是那片蓝天,依然是那缕白云,但大地却换上了另一种风情,就好像是一座舞台,一在台前,一在台后。美国那面,熙熙攘攘,吵吵闹闹,全世界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种都愿意到那里去亮相表演,招摇过市。那种莫名其妙的欲望与动机,各有各的一套理由。一水之隔的加拿大,树青花艳水绿人稀,连喘一口气,都会让人感到有种说不出的轻松。
春寒不惊海
作者: 吴哲兰   来源: 源流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水   春寒   欣赏   彩色   帆船   海湾   海风   船帆   风筝   新西兰  
描述: 春天里一个晴朗的周日,我们一家大小——我和先生,和两个孩子,开车去新西兰米逊湾游玩。车刚一转进海滨的马路上,身边的丈夫指着窗外失声叫起来:"快看!帆船。"我的眼前一亮,虽然正在驾车,也忍不住地频频瞩目起那大异于往常海天一色的、彩色缤纷的景象。迫不及待地匆匆把车在路边泊好,我欣赏起海湾里的帆船来。这里已是一片夏日的气氛,辽阔碧蓝的海水上,染着鲜橙、紫红、浅绿、天蓝、纯白等等各式各色的船帆,那些小帆船是只能容纳一至两人的舢板船,驾船者利用海风操纵着风帆,在海中恣意穿梭徜徉。在这些船帆的上空,若干巨大的彩色风筝在风中翻飞,顺着风筝向下看,原来是那些滑浪的好手,借助着这些风筝,乘着风,在湛蓝的海面上滑翔。海边长长的沙滩上,孩子们挥舞着五彩的塑料小桶和小铲,起劲地堆沙筑堡,旁边遮阳伞下面的,想必是他们的父母。再远一点,一只巨大的
百年风情入眼来
作者: 暂无 来源: 源流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情感   民间陶瓷   揉合   广州   手法   运用   浮雕   雕塑家   作品   创新  
描述: 百年风情入眼来
寄情老区
作者: 郭光豹   来源: 源流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想象   灵芝   凝固   母亲   扩张   火焰   再浓缩   珊瑚   雕塑  
描述: 1在大山面前,我怀旧!当年……未见过你,很想见你,我想象你是一个黛蓝蓝的海。有雕塑的浪峰,有凝固的澜濑。一旦扑进你的胸怀,宛如蹿进一个神话世界。如果把你浓缩再浓缩,浓缩成花盆,养九茎灵芝盛开——串串
三叶集人物13 潘鹤
作者: 顾玉潜   孙戈   鲁大铮   来源: 源流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中华民族   自我完善   中国近现代史   艺术人生   毛泽东   作品   雕塑艺术   孙中山   鸦片战争  
描述: 从矗立在虎门广场被折断的烟枪雕塑《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孙中山》、《毛泽东》、《白求恩》、《艰苦岁月》、《广州解放》、《开荒牛》、《珠海渔女》、《和平少女》、《自我完善》……在潘鹤书房"憨居居"的小小角落里,潘鹤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了他60多年来创作的雕塑作品。他的雕塑作品多达170多个,其中有60多个矗立于国内外城市的广场、花园,有60件雕塑作品为国家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这一个个凝聚了中国近现代史渊源的故事,这一具具形神兼备的颇具震撼力的雕塑作品,记载了中华民族苦难而又伟大的历程,也记载了潘鹤的艺术人生。"憨居居"这幅匾,是杨善深老先生应潘鹤索求而题,潘鹤说自己一生都"憨憨的"、"傻傻的"。潘鹤还在
遗忘
作者: 吴冠中   来源: 阅读与鉴赏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忘   “文革”   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  
描述: 除了“文革”期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几乎天天作油画,每天必将当天用过的油画笔洗得干干净净,用肥皂洗,用手指甲使劲捏笔毛根部的残余颜料,务必洗得像新笔一样,保持笔毛的柔软与弹性,工欲善其事,第二天用的是利器。
《木偶戏》赏析
作者: 徐彦利   高香君   来源: 阅读与鉴赏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赏析   欢笑   作画   色彩   木偶戏   写意  
描述: 《木偶戏》是一篇写得非常精细的文章,词藻繁复准确,并且因为想象力的融入而新意迭出,像作画中的工笔细描,一笔一笔毫不马虎,步步到位,色彩、动作、表情、场面,无不再三说明、描绘,兼之以贴切生动的比喻,说了又说,描了又描,让人想起色彩堆积雍容华贵的牡丹,而非寥寥几笔的黑向写意兰花。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家乡的木偶戏.戏来时欢笑的孩子、欢笑的村庄,热闹、喧嚷、沸腾的生活之流。
< 1 2 3 ... 586 587 588 ... 596 597 59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