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雕塑与舞蹈
作者: 阿姆祖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课程   大学文科   首都   留学生   中央美术学院   舞蹈   现实世界   雕塑   四年级   不完全和  
描述: 我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四年级的多哥留学生。在我到中国来之前,我曾经是多哥首都洛美的贝宁大学文科学院的学生,在那里学习多种外语,也自学艺术,包括雕塑、戏剧和舞蹈。这不仅仅是出于我的兴趣,同时也出于我自己的感觉。1984年,我的宿愿终于实现了,我从北京语言学院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 在雕塑系里,我一边跟老师们学习正规的学院教学课程,一边悟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灵感。这一方面来自我所受到的非洲艺术的熏陶和我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又不完全和我的经历有关。我想,难道在现实世界面前,我们会真的就无所作
谈任务性雕塑
作者: 时宜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总体设计   艺术水平   生活环境   艺术价值   室外雕塑   装饰性雕塑   纪念性   雕塑家   影响范围   空间设计  
描述: 多年以来,雕塑创作研究室的同志比较重视任务创作,特别是室外雕塑任务,因为它的作用比只展出的影响范围广、时期长,它不但能美化某一处环境,还可能成为一个重要城市的标志,艺术水平高的室外雕塑一经建立,也会获得永久性的艺术价值。重要的雕塑任务是在政府统一规划和工程总体设计之后,选择最适当的地点建立的。大型纪念性和装饰性雕塑和建筑一样,占领空间,呈现出雄伟壮观的景色,给广大群众创造更美的生活环境。进行这种创作,使雕塑家有机会在空间设计中施展自
台湾雕塑概说
作者: 吴步乃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大系统   高山族   景观雕塑   木雕艺术   少数民族   艺术系统   雕塑家   汉族   传统雕塑  
描述: 台湾传统雕塑 台湾传统雕塑有两大系统,一个是汉族泥塑木雕艺术系统,一个是土著少数民族(即现在统称为“高山族”)的木雕艺术系统。 许多人在走上雕塑家这条道路之前,就是由于少年时代从庙里看到做雕塑而爱上这个职业的;有的人本身就曾经当过木雕学徒,——这也是台湾雕塑家的一个特点。 汉族泥塑木雕(包括竹刻)属我国华南系统。在台湾城市乡野分布深入而广泛,有着丰富的实物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室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队伍   工作队   研究机构   研究室   毕业生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艺术   发展过程   文化部   企业化  
描述: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室成立于50年代初,是我国成立最早、人才最集中的高级雕塑艺术创作及研究机构,迄今它已走过了三十四年的历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江丰同志曾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五十年代初,江丰同志将北京及杭州两届雕塑系毕业生留校,成立了中国雕塑工作队,1958年改名为中国雕塑工厂,经济上独立,实行企业化,归属文化部艺术局领导。1962年又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直接属院部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雕塑创作室改名为雕塑创作研究室。一些调离外地的
一个充满活力的女雕塑家群体
作者: 丁洁因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研究室   古代雕塑   女学生   男子   中央美术学院   舞蹈   雕塑家   现代雕塑家   旧中国  
描述: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室,现有雕塑家共23人,其中女雕塑家9人,竟占五分之二,这样众多女雕塑家的出现,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我国古代雕塑家被贬为“工匠”,雕塑绝对是属于男子的工作,在旧中国现代雕塑家中女姓也寥寥无几。而新中国一诞生,在中央美术学院就招了一批女学生,她们刚考入学院时,小的才十六、七岁,还是毛头姑娘,有的个子矮小瘦弱,有的柳腰纤指……这些人似乎更适合去学舞蹈、钢琴或绣花。可是,她们居
雕塑创作研究室与城市雕塑
作者: 李行健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研究室   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   美学观念   艺术形式   城市雕塑   古埃及   岩石艺术   美感享受  
描述: 雕塑尤其是室外大型雕塑,其特有功能及价值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遗存的大量精美雕塑珍品不仅给人以美感享受,而且为人们了解当时人类文明进程提供了形象依据。所以有人将这些雕塑称做镌刻在石头上的历史。这是由于雕塑家们用岩石艺术地再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生活、思想、情感及美学观念。由于它所特有的材质使其保有这一特有功能,故虽因历史的更迭、天灾及战乱种种原因,有许多雕塑被埋于地下沉于海底,历经千百年,一经发掘,虽有缺损但固有风采形态依旧为后人欣赏赞美以至倾倒,如举世尽知的维纳斯像、古埃及的
肖像雕塑浅议
作者: 李守仁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代帝王   肖像雕塑   社会   天然   绘画艺术   古人   树干   肖像画  
描述: 肖像艺术从古代起就已形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种,并得到高度的发展。先人们给我们留下很多肖像杰作和精辟的理论,成为我们可资继承和借鉴的宝贵财富。每个时代的艺术都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古人把历代帝王和贤孝勋烈做为肖像画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为了使人们崇敬和效法这些在当时社会中被视为典范的人物。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变迁,肖像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和对象也大大地扩展了。在今天,它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如果说肖像画在绘画艺术中是一个独立的门类,那
雕塑艺术的进取之路
作者: 王克庆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洲雕刻   艺术家   现代艺术   艺术探索   布朗库西   写实传统   雕塑艺术   马蒂斯   雕刻艺术   古代艺术  
描述: 被称为西方现代雕刻艺术鼻祖的布朗库西,于1957年死在巴黎他自己的工作室里,终年八十一岁。他年青时受过写实传统的严格训练,也曾做过罗丹的助手。后来,他深入研究了东西方古代艺术和非洲黑人雕刻,他说“非洲雕刻影响了我十年”。布朗库西的可贵之处是,他接受传统而又跳出了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促使他第一次将铸铜作品打磨光洁,以单纯、宁静、优雅、稳重、含蓄、崭新的艺术,开拓了他自己和欧洲的现代艺术道路。他的开拓性的艺术探索,并不是孤立的。他前有罗丹、布德尔、马约尔等在现代雕刻艺术中作出划时代的贡献;与布朗库西同时则有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家。
石雕的材料和步骤
作者: 丛众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起源   象征意义   地中海   艺术形式   石雕   美化环境   玛雅文明   雕塑   新石器时代   生命力  
描述: 石雕——这个雕塑起源中最初的枝芽,始终保持自己特殊的品质,也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多少年来,石雕伴随着建筑,美化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它升华着人类的境界,净化着人类的灵魂,始终是人类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用石块造型,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许多历史悠久的民族都与它有过一段不解之缘。它被赋予某种精神,使它充满了神奇的象征意义。人们制造了巨大的石雕群像,用来供奉神灵、祭奠祖先。从地中海、中国、玛雅文明到南太洋上的复活节岛,到处有石雕,而且,它们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骄傲。
回忆滑田友先生的教学
作者: 袈帛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治学态度   教学   滑田友   装饰性   艺术品   葫芦   无穷   雕塑   教导  
描述: 滑先生离开我们好几年了,但他那认真热情的治学态度,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却历历如在目前,至今受用无穷。我曾有幸较系统地跟他学过。那虽然主要是习作实践,但他一整套理论也都在其中了。 滑先生对任何一件习作都要求有自己充分的感受。从整体的“大势”到细微的变化,都要有自己的感情,有深切的体会。在工作中他常说:“你们看,这里面是一段段的好风景。”真是沉醉在感情中了。他说我们雕塑虽是最具体的甚至是工匠式的工作,但一定要潇洒地作。这潇洒正是因为你有充分的感情。针对当时流行的重内容不重形式,重解剖
< 1 2 3 ... 52 53 54 ... 134 135 13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