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绘画材料与技法——宾卡斯讲习班内容辑要(续完)
作者: 焦应奇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示范   绘画材料   研究成果   绘画表现   艺术品   授课内容   课堂笔记   宾卡斯   传统技术   油画  
描述: 油画透明面法 透明画法是宾卡斯先生的主要授课内容之一。他对透明画法的讲授并没有做一套从头到尾的完整技术示范,他自己也认为他所示范的一些透明画法已不再是绝对精确的古典模式,而只是他个人对这种传统技术的研究成果。因此,笔者将力图忠实于录音和课堂笔记,向同行们作尽可能详尽和客观的文字表述。 一幅作业的开始 一幅艺术品的开始并不是在画家举笔落墨之时,而是从画家观察对象、选择绘画表现手段、工具以及材料时就已经开始了。所
关于艺术教学的创造性:从一个学生的变化谈起
作者: 吴小昌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践   评分   教师   创造性   兴趣   手法   美术学院   作品   艺术教学   油画  
描述: 了呢?为什么美术学院培养的画家,在年青时代曾放过热、闪过光而步入中、老年后,不仅没有前进反而有倒退的现象? 1987、1988学年末,在美院发生了两件引人注目的事。一是87年全校期末教学评分检查中,油画
关于艺术教学的创造性
作者: 吴小昌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践   评分   教师   创造性   兴趣   手法   美术学院   作品   艺术教学   油画  
描述: 了呢?为什么美术学院培养的画家,在年青时代曾放过热、闪过光而步入中、老年后,不仅没有前进反而有倒退的现象? 1987、1988学年末,在美院发生了两件引人注目的事。一是87年全校期末教学评分检查中,油画
关于绘画用树脂材料
作者: 潘世勋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松节油   推动作用   绘画材料   巴黎美术学院   树脂材料   中央美术学院   讲习班   客观条件   宾卡斯   中国油画  
描述: 由于历史与客观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中国油画家对于绘画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大多不甚注意。欧洲古即有之的绘画材料学科,在油画传入中国之后,却并未随之也建立起来。这个问题还是近两、三年才日益引起较多的画家的重视。去年巴黎美术学院宾卡斯教授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开办技法讲习班,和今年法国画家依维尔先生应邀到鲁迅美术学院讲学,无疑都起了重要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根据我在国外的初步了解,中国市售绘画材料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教师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   教师   陕北民歌   中央美术学院   蒸罐   中国画   作品   油画  
描述: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教师作品
88届毕业生作品展
作者: 汤沛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民间美术   中央美术学院   少数民族题材   本科生毕业   作品   学习成绩   应届毕业生   艺术个性   基本功训练  
描述: 《中央美术学院1988年本科生毕业成绩展》于5月1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开幕。展出了国画,油画、版画、民间美术、壁画、雕塑六个专业,三十九位学生的二百六十五件作品,是四年来学习成绩的总结和汇报,展出后得到了校内、外的普遍关注。
第三画室的教学方向
作者: 蒋采苹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方向   基础课   传统工笔   表现手法   课程设置   创作课   工笔画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   夸张变形  
描述: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画室经过数年酝酿,于1987年开始招生。 画室分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科目,课程设置以人物画为主,但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也可以侧重花鸟或山水。 现代工笔画已经和传统工笔画在面貌上有很大不同,无论从题材、体裁、表现手法上都在向多元化
雕塑系三十八年历程回顾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主张   滑田友   汉魏风骨   系主任   北平   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   浮雕   作品   雕塑  
描述: 中央美术学院在1950年建校后,雕塑系的师资仍然是原国立北平艺专的阵容,王临乙先生担任系主任,与滑天友先生和王丙召先生一起主持教学,工作是十分出色的,大家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王临乙先生本人的风格是雄健开阔的,他的《大禹像》、《孔子像》以及1950年完成的《人民大团结》大型浮雕就是例证。他的作品具有典雅、大方的气质,明显地继承了汉魏风骨。王先生的教学也极有特色。他从不当面肯定学生的作品,但也从不随便地否定他们,但却能使学生信心十足地走自己的路。他一直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素质和特长,加以启发诱导。他强调风格多样化,路子要“宽”。对当时一些极左的教学主张,他是反对的,他认为这
中国早期佛教造像
作者: 张总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纹样   十六国   东汉末年   佛像雕塑   铜石   佛教雕塑艺术   实际材料   早期佛像   佛教造像   石窟寺  
描述: 本文探讨的范围,是从东汉末年到三国西晋时期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情况。因为这个阶段的造像呈现出相当多的共同性,具备早期佛像的特征,与此后的佛像有较明显的区别。从现在掌握的实际材料来看,这个阶段的佛像雕塑形式几乎都是浮雕,而且,这些造像基本上不是受到崇拜的偶像而是装饰纹样。至十六国东晋,北方石窟寺兴起,寺庙中铜石偶像也涌现,造像脱离了早期的特征。因此,将近年刊布的早期造像材料集中起来讨论,阐明其特征,实有必要。
在实践中探索
作者: 梁运清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过程   陶瓷厂   陶瓷艺术创作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中央美术学院   陶罐   作品   浮雕壁画   清水河  
描述: 1984届的四位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第三画室的学生,由韩金宝老师带领到内蒙古清水河第一陶瓷厂进行制陶创作实习,他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创作了两百多件陶罐、浮雕、器皿、壁饰、圆雕,还根据韩金宝老师的画稿,为呼和浩特市制作了一幅大型粗陶浮雕壁画《北方的歌》。 烧制过陶瓷的人都懂得,一个满意的作品往往要经过数次乃至数十次的失败之后才获得。制作过程的艰苦不仅帮助学生理解陶瓷艺术创作的特点,也是对学生们耐心、毅力的考验。学生们能在短短的三十多天中,创制出数量可观、形式新颖的作品,
< 1 2 3 ... 51 52 53 ... 134 135 13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