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3576 条
-
论六朝石刻的艺术成就
-
作者:
卢海鸣
来源:
南京晓荘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石刻
书法
六朝
雕塑
-
描述:
本文应用最新发现的考古材料 ,结合历史文献 ,对六朝石刻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并从佛教石刻雕塑艺术、陵墓神道石刻雕塑艺术、铭文石刻书法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六朝石刻的艺术成就。
-
期盼佳作──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观后
-
作者:
沈行工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9年
美展
中国
油画
艺术评论
-
描述:
此次第九届全国美展的油画作品展由上海承办,展览场地被安排在繁华的淮海路一座商厦的底部三层中。想必也是出于无奈,正在改建中的美术馆尚未竣工。参观后走出展厅便立即被融入了街市的茫茫人流之中,不由地觉得展厅内外真是一样的热闹、一样的喧哗。大概是由于作品太多,密密集集地挂满三个楼层的所有墙面,或许也因为观众更多,潮起潮落般地川流不息,让人有点眼花缭乱。看完了偌大的一个画展,一下子竟难以数出几幅印象特别深的作品来。直至找了本展览作品集,坐下来静静地翻阅了几遍,这才将画册中印着的画面与记忆中观看原作的感受联系起来,有了些整体的印象。 从作品数量和展览规模来看,作为五年一届的全国性大展,又恰逢建国五十周年之
-
中国现代美术技法理论研究
-
作者:
陈池瑜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美术理论
美术技法理论
中国
理论研究
-
描述:
在中国现代美术理论中,美术技法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随着西洋画在中国的传播,对美术技法理论的介绍和探讨成为一种必然。中国现代对美术技法理论的探讨内容包括透视学、艺用解剖学、色彩学、构图学以及素描画法、水彩画画法及油画入门等。这些内容的著作,一方面适应了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在20世纪最初的一、二十年中已经开始萌生并开始发展,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从一开始,就设有西洋画和中国画科,相对来说,画洋画是新的画种,因此对西洋画法的介绍与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对西洋画的教学一般又多从水彩画开始,水彩画之风景写生又是必须训练的基本功,于是中国现代美术技法理论也就从此发端。吕凤子是我国现代早期美术教育家之一,1914年暑假后,吕凤子在扬州五师(江苏省立第五师范)教授美术,包括教授素描、水彩、油画和国画,印发讲义。他还很重视静物写生、野外写生,把课堂教学中讲解的构图、透视、解剖、着色等方法付诸实践。他将自己研究、教学和作画的经验编写了三本技法理论书出版。这三本书是《风景画法》(1914年有正书局刊行)、《水彩画人间美》(1914年文明书局印行)、...
-
访法国艺术院校的见闻与思考
-
作者:
王靖国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艺术院校
法国
教学体系
教学管理
-
描述:
国立巴黎美术学院坐落在塞纳河畔,旁依卢浮宫博物馆和奥赛艺术博物馆,周围有罗丹、布德尔、莫奈与他的朋友们(Mus’ ee Marmottan claude Monet)、巴黎中世纪艺术(Mus’ee nationaldu Mogen Age)等约20个美术博物馆,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不愧为艺术家的摇篮。巴黎美术学院每学期期末都举办全院性的学生作品汇报展览,对外开放三至五天,犹如一次颇具规模的综合性美术作品展示盛会。学校各个专业的教室、工作室布满习作,可以让人们自由进出观光欣赏,参观者络绎不绝。笔者在欧洲考察期间,受到该校的邀请前往参观,想借此机会一睹法国艺术院校学生作品面貌和水平,了解法国艺术教育状况,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步入学校大门,古老的校舍建筑,建校方碑,院藏雕塑艺术品以及具现代感的宣传广告构成了高等艺术学府的风貌,使人感受到该校的传统精神和时代特色。依据各专业教室分布示意图,首先来到一间近百平方米的油画基础课工作室。这里像个作坊,各种设备齐全,有颜料球磨机,大小规格的研缸,260到300目的过筛,齐全的矿物色素和颜料调制油剂等等。学生实际操作,学会从矿物颜料经过加工后制成绘画材料的传统工艺技术,学习各种材...
-
百年中国水彩画的现实观
-
作者:
马鸿增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9年
水彩画
美展
现实观
中国
艺术评论
-
描述:
1999年秋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美展水彩画、粉画展,以500件展品的宏大气势,将江苏省美术馆全部展厅占领。其中大部分是水彩画。 就我所见所闻,这次画展堪称一百年来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全国性大展。它足以表明,水彩画这个外来画种,经过几代中国水彩画家的辛勤劳动,从引进、移植,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已经得到中国文化艺术界的广泛承认和重视,并且开始与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相提并论。需知,仅在五年前举办的第八届全国美展中,水彩画还没有被单列为一个展区展出。世纪之交,愤愤不平的水彩画家们终于实现了夙愿。 水彩画自清代传入中国,开始是英国的水彩风景,而后被临仿在“自鸣钟”上作装饰,再后是用于画“月份牌”;在“新式”美术教育中,水彩画长期被用来培养习画者的基本功,一般多用于对景写生。画得好的写生画,则被视为创作。真正用水彩画的形式进行独立艺术创作的,并不多见。这种状况直到20世纪中叶仍然没太大的改变。 真正自觉地把水彩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以其艺术语言进行艺术创造,大概是在80年代。呼声最高的是世纪同龄人、中国水彩画元老李剑晨教授。他提出,水彩画不能只是一块衬布几枝花果,或全是小桥流水式的小品:应当开拓...
-
传统与21世纪三题
-
作者:
徐建融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中国
绘画
传统文化
理论研究
-
描述:
一、做好自己的事情 传统与西化之争,是20世纪中 国画坛的一个中心命题,从世纪伊始 至世纪维末,论争之激烈,参与的人 数之众,影响的范围之广泛,远远超 过其他任河命题。在“冷战”的形势 下,双方呈水火不容之势,不是东风 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传统 派指责西化派是“民族虚无主义”、“华 夏不肖子孙”的数典忘祖,西化派攻 汗传统派是封闭、保守、“遂应灭绝” 的“穷途没落”。其间虽因种种主客观 的原因,或此弱而彼强,或此盛而彼 衰,但究竟孰是孰非,迄止新世纪的 到来,尚未有定论。平心而论,艺术 的好尚不同于人造卫星的发射,上天 了就是正确,落地了就是错误,而是 类同于饮食的口味,川菜辣,四川人 说好,苏州人说不好,苏州菜甜,苏 州人说好,四川人说不好,则究竟川 菜好,还是苏州菜好,实在不可一概 而论。而由于论争的双方,都是把精 力集中于对对方的贬斥方面,结果,也就放松了对于自身的建设,致使传统派的传统越来越衰微,而西化的创作也始终未能真正地作到深刻。 与中国画界的论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整个中国美术界,中国画既未对油画、版画等外来画种进行攻讦,油画、版画等亦未对中国画进行声讨,即油画与版画之间亦未曾相互指责。...
-
民族性、国际性与创造性
-
作者:
漠及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中国
艺术创作
民族性
理论研究
-
描述:
近几年来,有不少中国的艺术家,尤其是一些前卫艺术家的作品在一些重要的国际性展览会上频频亮相,并获得奖次,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这是否意味着当代中国艺术已在真正意义上与世界接轨,并已获得了国际性的地位呢,对此我表示怀疑。我们不应否认至今仍然存在着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观望总体上还是以一种猎奇的方式在进行着,一些国际性艺术大展的要求和规范几乎都是按照西方的观念和标准在运作着,中国艺术家在这方面是没有话语权的。这种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的落差常常使得我们的艺术家处于一种“他者”的地位,在被西方所操纵的国际性主流艺术面前也只有被选择的份儿。因此,在我看来,那些轰轰烈烈的参展和风风光光的获奖还很难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的参与和对话,它们充其量还只是对国际性的一种补充和点缀。 造成这种格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当然,也不排除艺术家们本身的问题。首先,长期的自我封闭和斗争哲学的盛行,不仅使我们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更为严重的是在精神上也失衡了。而到后来国门一旦打开,中国的艺术家在外面精彩世界的强烈刺激下,也变得雄心勃勃起来。但在当时光凭他们那付“虚不受补”的身体是无法消化那些五彩纷呈、瞬...
-
论家具的雕塑化趋向
-
作者:
周缨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用功能
家具设计
审美功能
美学法则
雕塑
-
描述:
家具设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涉及到技术美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融合的体现。家具与人的举止相触,肌肤相接,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活动等关系密切。因此,家具往往被人们简单当成用具看待,实际上它也应被理解为实用雕塑品。因为家具多数情况下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总会完整地体现一定的三维体量、一定色彩单元,因而,它更多的是与人的眼睛──视觉发生联系。尤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家具分割空间、装饰环境的作用更为明显。如果家具仅有实用价值而没有审美欣赏价值,就意味着功能不完整。一 首先,我们从美的角度来讨论既适用于雕塑设计、同样也适用于家具设计的美学法则,从中对两者加以分析。 雕塑设计离不开环境的要求,只有与大环境相适应,雕塑本身才有价值。而家具设计也存在相同性,它和室内空间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它主动地接受着实用功能的制约。这两者共同的特性应归纳为“整体与局部”的美学法则。家具虽不能主题性地再现或表现生活,但它却能抽象地反映生活中不同的审美理想,为人的审美需要提供间接而长久的服务。可以这样看,种种限制带来的特点,使家具的雕塑化趋向日益显化。 家具和雕塑共有的另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就是“统一与变化”。在雕...
-
古老的中国龙窑
-
作者:
潘春芳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传统工艺
窑炉
中国
龙窑
-
描述:
分不开。 一、根据考古发掘得到的资料, 除去平地堆烧的最初形式,中国的陶 瓷经过了以下几种窑形的发展时期: 1.穴窑(公元前7000年——公 元前2100年) 穴窑即是在地上挖一洞穴来烧制 陶器,主要形式
-
漂移的平台-'99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
作者:
江梅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9年
上海
青年作品展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漂移的平台-'99青年雕塑家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