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3113 条
-
解读“笔墨等于零”——访吴冠中先生
-
作者:
朱虹子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感受
现实针对性
研讨会
油画风景画
笔墨程式
艺术创造
吴冠中
等于零
中国画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时间:1999年7月 地点:吴冠中寓所 朱:吴先生,近来关于您的“笔墨等于零”的争论成为画坛焦点,媒体作为热点展开了讨沦。就我所知许多画家,特别是以毛笔、宣纸、墨为主要工具材料的画家,对“笔墨等于零
-
寻找属于自己的焰火
-
作者:
管朴学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通性
焰火
存在本身
理解到
营造氛围
大作用
作品
朴学
油画
存在方式
-
描述:
本来画很难说清楚,画就是画,也只能止于画。画中有些东西可以说,有些东西很难说,就象生活自身一样晦涩。 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对我个人而言,知识给我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可以使我看到事物深层的东西,另一方面知识本身也使我感到不可靠,在使我看到许多秘密的同时,我也看到存在本身的虚幻。我想通过自己的理解到画面上去弄懂一个个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大作用。画面只不过是了解自身存在方式的一种途径。
-
郭维新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齐哈尔
艺术系
美术教育
1996年
新作品
维新
哈尔滨师范大学
1961年
美术学
油画
-
描述:
郭维新作品
-
花卉的神韵
-
作者:
刘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的结构
观赏品
创始人
中国古代
画家
生活环境
花卉
印象
第
油画
生命力
-
描述:
花是春天的象征,并在世间象征着纯洁温馨与健康。花也是文人骚客们所常常赞美的。 并且,花总是被画家们所喜爱。在中国古代的卷轴画上面,画家们经常绘制牡丹和紫藤,其颜色自然而富有生命力。工艺师们也常常把小巧玲珑而又美丽的花做为题材加工做成观赏品,来装饰生活环境。在西方,波洛依盖里(1568——1625)的油画作品《丝绒般的花》被认为是一位以花为素材的静物画的创始人。这张画收藏在荷兰。特别是经过了几个世纪以后,许多画家还运用这种类型的静物写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世精典之作。当时画家们就已经认识到:花既可以尽情地表现出复杂而富哲理的意味,又能表达出忧伤、快乐或者朝气蓬勃。 后来画家们描绘的花,成为画家本人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的认识及其态度的展示,因为在发现和揭示朴实、真情等美质因素方面也可以说,花给画家们许多的启示。当然,如果画家想了解并分析花的结构,应该付出大量的劳动,象研究人的内心感情
-
不能否定一个时代——侯一民访谈
-
作者:
徐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下工作
刘少奇
生活体验
现实主义
身心投入
毛泽东
鸭绿江
抗日战争时期
作品
安源
-
描述:
徐琛(以下简称徐):在迎接建国50周年之际,我刊特开设“50年美术回顾”专栏,你作为著名油画家,可否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建国后油画领域取得的成绩?
-
曾经草原—’99三人画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8年
林河
1999年
油画
-
描述:
曾经草原—’99三人画展
-
在山泉水本清流——李铁夫人生与艺术谈
-
作者:
徐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泉水
抗战时期
美术学院
现代美术
艺术创作
李铁夫
林风眠
徐悲鸿
中国油画
辛亥革命
-
描述:
引言 当前,几乎所有谈及油画在中国近现代传入及演展的文章和书籍都提到李铁夫,这至少说明他的确是中国油画史上无法绕避开的存在,虽然李铁夫一生僻居一隅,他对西方油画精神内涵的深入体认最终只是独善其身未在中国的油画进程中传播开来,同时这些文字在某些细节上显示出作者对李铁夫认识的有限,或者想当然或者以讹传讹,这在以下问题中表现尤为突出:李铁夫出国原由,李铁夫海外留学谋生的经历及其与萨金特、切斯的交往情形,李铁夫的人生理想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李铁夫对中西方艺术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其创作的影响等等。作为一个的确存在过的事实,如果不是其自然的失传,而是在今人不真不确的转述中湮没,于前人是不公,于今人和后人恐怕就是错误了。可以想象,李铁夫本可以在中国油画的发展中有所作用,正如吕理尚在其载于台湾《雄狮美术》第十一期的《被遗忘的画家——李铁夫》一文中所说:“国人对李铁
-
35年前创作《决战前夕》回忆
-
作者:
高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陕北
解放军
领导机关
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生活情景
毛泽东
全国解放战争
战略进攻
中央机关
-
描述:
油画《决战前夕》创作于1964年,是一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纪念性绘画。 画上展示的是1947年秋,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陕北,领导全国解放战争,毛泽东主席在佳县农村一间窑洞中工作的生活情景。
-
迷惘与痛苦的呈现——米哈依诺夫的艺术
-
作者:
俞可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与创作
建设性
俄罗斯
艺术家
发展创新
现代艺术
艺术史
塔特林
作品
人物形象
-
描述:
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俄罗斯艺术在历尽曲折之后,逐渐为我们展示出新的魅力。历史总是那么富有戏剧性,恰恰是本世纪的首末20年,成为俄罗斯艺术最具活力的时期。本世纪初,俄罗斯艺术为世界富有探索精神的现代艺术提供了最初的智慧。在扣人心弦的艺术实验过程中,我们当然记得艺术史上那些时期的重要人物,如康定斯基、拉里欧诺人、冈察罗娃、马列维奇和塔特林等,正是这些人物的出现为我们艺术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表达活动,在今天越来越渗透于更多的领域,很难说艺术与今天这个世界是协调的。在工艺术的抗议、讽刺或者政治的隐喻里,人们对它充满感情的期待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因为这样,活跃在俄罗斯当代艺术领域里的维阿契斯拉大(米哈依诺夫为我们提供了与我们今天的世界有着相关联系的、富有建设性的作品。 1977年,作为莫依申延科的学生,米哈依诺夫毕业于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在校期间,米哈依诺夫在架上绘画的
-
周湘是“土山湾画馆”陶冶之画家吗?
-
作者:
龚产兴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回顾与前瞻
武力镇压
徐家汇
画家
美术学校
陈抱一
耶稣会
徐悲鸿
反洋教斗争
-
描述:
周湘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不应忘却的人物.一则因为他是“上海最早设立美术学校之人”,二则他培养了许多有影响的画家,“学生有刘海粟、王师子、杨清磬、丁慕琴(丁悚)、张眉荪、马始光、陈抱一、张隶光、汪亚尘、丁健行等.”据说徐悲鸿“把他当作老师看待.”关于周湘的生平、简历,史料匮乏,过去很少介绍,有些资料、文献、著作,以讹传讹.最明显的是他本学油画于欧洲都被说成是“上山湾画馆”陶冶出来的洋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