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310 条
-
世界各地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博物馆
民主德国
艺术家
联邦德国
艺术品
版画
美术馆
油画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描述: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进行文物交换 1988年深秋,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就交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防止空袭而转移的文物事宜举行了第一轮会谈。双方专家在谈判中本着利益均衡的精神,致使除图书之外的文物归还进展顺利。双方也交换了艺术品。民主德国将大约300幅油画归还给联邦德国的博物馆,仅达姆施塔特宫博物馆便复得其中的210幅。联邦德国将约130幅油画、版画和素描交还民主德国的博物馆,这些艺术品是战争中转移到德国西部去的。在所交换的艺术品中,不
-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一位女画家的重新发现
-
作者:
I·S·佩林杰里
凌晨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贝尔纳
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时期
宫廷
自画像
西班牙
菲利普
未婚女子
油画
-
描述:
您必须结识这位年轻女子。她有着聪明的眼睛和一张美丽、诚实、活泼的面孔,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得如此自然,为前所未见。这位年轻女子即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图1
-
美国十九世纪绘画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布
绘画
阿里
油画
纵帆船
托马斯
划艇
-
描述:
美国十九世纪绘画
-
世界各地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水粉画
工业化时代
政治理想
艺术家
先锋派
艺术观念
作品
版画
匈牙利革命
-
描述:
匈牙利先锋派画展(1914—1933)去年11月份在美国的伯灵顿市举办的这个展览反映了匈牙利在艺术观念和政治理想之间一个不安定的时期,这些作品出自13位活动在两次大战之间的画家,在版画、油画、素描和水粉画中体现出一种革命的精神,反映出他们在一个动乱、教条和工业化时代以艺术的忠诚献身于政治的革命。这些艺术家在1919年匈牙利革命失败之后流亡奥地利
-
融现代艺术各流派于一身的雷蒙·饶可让
-
作者:
O.华伦
朱英华
王端廷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对论
立体主义
水彩画
现实主义
画布
现代艺术
装饰
专科学校
爱因斯坦
工科教师
-
描述:
雷蒙·饶可让(Raymond Georgein)1920年生于法国布尔高涅(Bourgogne)。……1954年 的、一天,作为巴约拿专科学校工科教师的饶可让突然作出决定,要把住处的四壁装饰起来,因为墙上一无所有。他买来了颜料、画笔、画布。画风景,画人物;现实主义有之,立体主义有之;作油画、水彩画……多年来,他坚持钻研科学和哲学,一个想法总在脑际萦绕;在画布上表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各种试验都没有结果,但他并不灰心,依然锲而不舍。突然他茅塞顿开:只需要使线条弯曲就行了。这时离发明“广角”镜头还早着呢!
-
外国美术史图录《世界美术》编辑部编——古代美洲艺术(续)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字塔
建筑物
编辑部
热带丛林
浮雕装饰
美术史
大教堂
古典时期
外国
图录
-
描述:
图19 蒂卡尔一号神庙,公元700年,危地马拉。 淹没在热带丛林之中的蒂卡尔是玛雅古典时期的宗教中心之一。这里有十几座峭拔高耸的金字塔神庙,被称为“丛林大教堂”。一号神庙由9层逐渐往上缩小的台基组成,在顶部不大的平面上建有狭小而黑暗的神庙。这座神庙充分体现了古典时期玛雅建筑的特点:厚重的墙壁、高耸的中楣和屋脊,建筑物的下部朴素光洁,而屋顶部分却堆满了浮雕装饰。屋顶部分的高度甚至超过了建筑物的主墙,仿佛是半裸体的玛雅首领头上戴着的高耸而华丽的头饰。玛雅人的金字塔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它是为了提高神庙建筑的高度、作为台基而建造的。这
-
七届全国美展油画印象
-
作者:
水天中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彩瓷
五彩瓷器
制陶工艺
生产工艺
-
描述:
七届全国美展油画印象
-
“油画人体艺术大展”综述
-
作者:
葛鹏仁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彩瓷
五彩瓷器
制陶工艺
生产工艺
-
描述:
“油画人体艺术大展”综述
-
园林艺术纵横谈
-
作者:
禾子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意
诗画结合
美的需求
牡丹
园林艺术
现存条件
盆景
重庆园林
纵横谈
园林雕塑
-
描述:
园林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空间的艺术。它包括建筑、山水、林木、花卉、飞禽、雕塑、书画、室内装饰、室内陈设……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园林不是简单地自然的重复,而是营造者利用环境的现存条件,把景物加以剪裁、组合、加工,使之更美、更理想、更集中、更吻合人们审美的需求。 自然中巍峨的高山、连绵的江河、峡谷的瀑布、枝头的鸟鸣、黑瓦白墙的房屋、迎风摇曳的竹林……有声的、无声的、凝固的、流动的自然形态,就是一幅没有经过剪辑的实体山水画。尽管没有剪裁,但却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因为美在自然。 不同的景色,能唤起不同的美感。人们对美的欣赏、美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例如南京的中山陵与
-
环境与室外雕塑——兼论室外雕塑环境设计
-
作者:
李大为
来源:
新建筑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要素
建筑师
环境设计
环境特点
室外雕塑
环境问题
环境艺术
雕塑空间
环境质量
环境空间
-
描述:
随着环境艺术的兴起及公众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完善生存环境质量的心情日益迫切,城市建设已经有意识地利用室外雕塑去组织和开发城市公共环境。近年来,我国室外雕塑建设发展十分迅猛,据不完全统计,1982年~1986年四年间,全国各地大约建起了1500多件室外雕塑,现在许多城市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设置雕塑。正如刚刚挣脱樊篱迅速发展的许多事物一样,在令人欣喜的变化后面,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室外雕塑的创作实践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室外雕塑环境问题更加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