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2608 条
-
硅橡胶在陶瓷浮雕模具中的应用
-
作者:
刘新生
来源:
陶瓷工程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成型
硅橡胶
浮雕
模具
-
描述:
硅橡胶在陶瓷浮雕模具中的应用
-
阶梯结构燃烧室节能隧道窑的设计与应用
-
作者:
纪元玉
张和祥
宋兴连
江新华
来源:
陶瓷工程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燃烧室
阶梯结构
节能
-
描述:
如何降低隧道窑的能耗,是日用陶瓷企业的重要经济技术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投资省、节能效果明显的燃油隧道赛。
-
提高熔融石英匣钵质量的研究
-
作者:
章秦娟
来源:
陶瓷工程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用寿命
匣钵
熔融石英
结合剂
-
描述:
从原料配方、细度、颗粒级配及装烧等工艺入手.研究了提高熔融石英匣钵质量的途径。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巨钵中熔融石英含量,增加租颗粒比例.采用还原焰隧道窑反装匣体带瓷坯一次烧成工艺、可使其使用寿命由原来的10-15次提高到40-50次。
-
无人操作窑外排车系统
-
作者:
王全
李小甫
李娟
来源:
陶瓷工程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窑车承力板
窑车卸车板
推车板
液压推杆机
窑车
-
描述:
此种窑外排车系统,为自动循环、无人操作,且结构简易.安全、可靠。
-
卢·佛洛伊德的艺术
-
作者:
严明
来源:
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艺术
画家
人物画
佛洛伊德
英国
作品
裸体艺术
笔触
维也纳
-
描述:
卢西恩·佛洛伊德(Lucian Freud)以他的油画艺术饮誉世界画坛。他经过了几个创作时期的实践与探索,艺术风格得到了修正和更新。独特的艺术形式使他的作品拥有了更多的观众。他对艺术的孜孜追求,使得其作品无论是在造型的处理上,还是在油画语言的运用上,或是在表现当代社会与人的内在关系上,都具有了新现实主义的具象风格的显著特征。 卢·佛洛伊德是维也纳著名的学家西蒙·佛洛伊德的孙子。维也纳的意识,即一种
-
玉的保健功能
-
作者:
周乃东
来源:
长寿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健功能
电磁波
春秋战国时期
金科玉律
养生保健
共振吸收
满城汉墓
脑血管意外
本草纲目
红外线波长
-
描述:
玉,以其质地细腻,玲珑剔透,自古被人们所喜爱。春秋战国时期,“完璧归赵”故事中所说的和氏璧,就是一块宝玉,秦国开价以十五个城池换取此玉。古人常把金玉相提并论,如金玉良言、金玉满堂、金枝玉叶、金口玉言、金科玉律、金童玉女等。1968年在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的两套“金缕玉衣”,就是用我国有名的岫玉所制,当
-
散谈油画的成功与困惑
-
作者:
张永升
来源: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
审美趣味
技巧
艺术个性
美术
油画
-
描述:
在油画创作的艺术道路上,尽管有许多不辞辛苦的耕耘者,但大部分人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绘画技巧上,总是反反复复,不但重复别人,而且也重复自己,没有找到油画艺术的突破口,以使自己的艺术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他们常常为此而感到困惑.究其原因无非是时代因素或传统因素制约了自我个性的发展;或绘画艺术的审美趣味还不够;抑或还没有真正的创作意识,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
试谈古典园林假山欣赏
-
作者:
梁善
来源:
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石
中国园林
古典园林
世界园林
江南园林
南太湖
欣赏过程
欣赏者
叠山
中国古建筑
-
描述: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的风格。假山在古典园林中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庭园,无论是北国园林还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还是蜀中园林,都可以说无园不石,无园不山。中国园林假山经过几千年酌发展演变,已达极高的艺术造诣,成为我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征。假山佳构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很值得欣赏和探究。其一,它是一件艺术品,被西方艺术家誉为“抽象雕塑”。
-
数控浮雕加工系统
-
作者:
姜伟
吕梅蕾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浮雕加工
加工系统
数字控制
-
描述:
数控浮雕加工系统是一种新型浮雕加工系统,它的设计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提供了更为合理、科学的加工方法,系统结合机械、液压、微机控制,是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
-
谈青田石俏色利用
-
作者:
倪东方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田石雕
艺人
五彩缤纷
奇石
改革开放
创作
夹板
条条块块
生产格局
生产批量
-
描述:
青田石色彩丰富,五彩缤纷,花纹奇特,有夹板冻、夹板纹、封门三彩,金玉冻龙蛋等等,真是难以胜举。还有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的奇石,可谓蜚声海内外。艺人获得俏色奇石,如获瑰宝。为什么过去的艺人,对青田石俏色并非十分重视?因为那时很少艺人搞创作,只有少数高水平的艺人用一点,大部份艺人,是生产批量规格产品,坯料按尺寸锯成条条块块,有俏难留,有色不用。改革开放的东风,促使青田石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是打破定点生产格局,走上家家户户发展的道路。二是以个体优势改变原来的"以销定产"的规格批量产品。从此,使普通艺人开始利用石料俏色,生产不定型的精雕产品。节约了原材料,又使艺人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