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谈油画中的人性魅力
作者: 高圳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责任   人文精神   精神需求  
描述: 油画这一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也包含着许多与自然和人类紧密相关的命题。许多堪称不朽和杰出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都是从关照人的心灵、关注生活的苦难的角度进行创作的。油画家敏锐的洞察力、责任感,再加上对自己关注的命题所倾注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使得其作品能焕发出震撼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深思的巨大光彩。
浅析李斯特《侏儒舞》的音乐特点
作者: 谭月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力度   《侏儒舞》   速度   李斯特   音色  
描述: 《侏儒舞》是李斯特《两首音乐会练习曲》其中一首,它以大量快速的顿音、倚音、快速音阶、琶音、八度音、双音、装饰音等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音乐形象,展示出李斯特卓越的钢琴技巧。
枫叶情
作者: 李晓霞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伊河   金色   享受   枫叶   激情   枫树   火焰   叶片   散布  
描述: 我们学校的外面有一条伊河,伊河水潺潺地流着,四季清清,伊河岸边的山坡上长满了枫树,我喜欢这种风情。 闲暇之余,我常常独自走出校园,来到伊河岸边,漫步在山林间,独自散步虽然有些寂寞,但也可以想想心事,静静地走下去,也是一种享受。 深秋时节,火红的枫叶把秋天的激情点燃,枫树的叶子火红一片,像一朵朵红红燃烧的火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云蒸霞蔚,灿烂如锦绣,那是凉秋里最迷人的暖色,煞是好看,我望着红红的枫叶,激情澎湃,好像听到了枫叶的呓语,不禁想起杜牧的一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时节,我每次散布在这里,总会发现有一个面容清瘦的男子,手捧一本书,坐在枫树下的石片上,神情专注地看书,恍惚间,我似乎进入了一个梦境,我很想走过去,看看他在看什么书,但不好意思走近,只能远远地观赏,遐思。 他的衣着朴素,但却十分得体,我便在心中揣摩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如此优雅的举止不像是蓝领,但也不像白领那样衣着光鲜。 他在我的心中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 我正疑惑间,霜降那天,我又散布在这里,看那一树一树的枫叶,在瑟瑟的秋风吹拂下,伴随着伊河哗哗的流水,奏起了优美的乐章,满山红彤彤的枫叶随风飞舞,似五彩飞蝶,飞舞在金色的秋阳之中,多姿多彩,有的绿中带红,有的红中带黄,有的呈紫红色,有的火红火红的,闪闪发光,似有山间祥光环绕,恍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好像有一种花谢花飞飞满天的韵味,有的枫叶落在了我的身上,我心想,大自然也真奇妙啊!我被这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伸开双手,真奇怪,有一片火红的枫叶竟不偏不倚地落在了我的手上,我又看见还有一片火红的枫叶落在了他的书页上,我不由得忘情地大呼一声:“真美啊!枫叶追书。
新兵连里的美丽女兵
作者: 钟芳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营   生命   新兵集训   军人   部队   通信站   女兵   人生   电话号码   信念  
描述: 离开部队十年,然而军人、战士和通信女兵这样的称呼在我生命中如同亲人般地温馨可爱。从这些特别闪光的字符中,我分明感觉到一种精神在闪耀,一种信念在生辉。因为自己曾经在那洋溢着阳刚之气的军营体会过无数的磨难与艰辛,曾经把花样年华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军队。 三年的军旅人生,三年的摸爬滚打,三年的雨雪风霜,我和年轻的女兵们用娇小玲珑的身躯勇敢地撑起了一方祥和的蓝天;用无数的锦旗、称号和军功章书写了属于花季女兵的荣光,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动听壮美的军绿之歌,这其中该有多少爱和温暖啊。这么多年已过去,可许多人和事都让我记着、想着、念着,心里像有一团火。 当我穿着统一崭新的橄榄绿,一脸的稚气地来到神往已久的军营时,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地新奇和陌生。我们随着人群下了火车,来到新兵连。营区门口"欢迎新战友"的条幅标语、整齐的营房、洁净的走廊、优美的环境,还有那令人惊叹的"豆腐块",都一一醒目地映入我的眼帘。一到班里,班长又是帮安排床铺,又是帮端热水泡脚,又是送鸡蛋热面,还问这问那,让我感觉到像家样的温暖,一路上的辛苦全没了。 紧张的新兵集训开始了。站军姿定型,傲然挺立,纹丝不动,宛如一座座活人雕塑像,个把小时下来两腿发麻头发晕。
略论藏王墓前的石狮雕刻
作者: 李洪杰   任丽萍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藏王墓   石狮子  
描述: 西藏的石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石雕作品更是数不胜数。雕塑方式以高浮雕和浅浮雕为主,像藏王赤德松赞墓前石狮一样的完整的圆雕作品并不多见,这尊石狮雕刻手法古朴,气势雄浑大气,是当时吐蕃王朝盛极一时的真实写照。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逊于同时期的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雕塑作品,是藏族雕塑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
论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及成因
作者: 耿妍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自然环境   社会文化   艺术特征   成因   雕塑艺术   古代哲学思想   现代雕塑  
描述: 作者简介:耿妍,(1987.7-),女,籍贯:河南省焦作市,所在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山水创作研究室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山水创作与理论研究 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征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与西方雕塑相比是含蓄的内在的。注重装饰性和写实性,把绘画的理念融入雕塑当中。这些特点的形成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雕塑应该在吸收古代雕塑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西方雕塑形成自己的新风貌。 一、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和实用性特征 中国古代雕塑是以装饰性和实用性为突出特点的。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摆设的小型工艺雕刻。一类为建筑(包括陵墓)装饰雕刻,例如一般欣赏教材中都会列举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和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一般教材都举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马俑和唐三彩俑、马为例。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作者: 余藜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居住区景观   新古典主义  
描述: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把握总体文化内涵,强化景观轴线,运用柱式、穹顶、雕塑等经典元素,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配置,充分考虑人的使用需求。
“新艺术”运动
作者: 杨丹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持续时间   书籍插图   20世纪   运动   绘画艺术   平面设计   装饰艺术   19世纪末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即“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它是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运动,有十多个国家被涉及到,影响范围包罗了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延伸到了雕塑和绘画艺术,持续时间长达十余年,在设计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造型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都有在这次新艺术中体现到,更是把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融为一体,也运用工业新材料,既包含了当时人们的怀旧感触,也符合了人们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人们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过渡时期所有复杂情感的综合反映。这一运动带有较多的感性和浪漫的色彩,充分反映了人们在世纪末情绪中所带有的怀旧和憧憬,实际上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新的审美观念之间的矛盾产物。“新艺术”运动抨击了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它着重反映工业化风格,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宣扬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从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新艺术”运动也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抱金砖”专访巴西TAM中国区总经理卡洛斯
作者: 陈培婵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奥·劳赫   图像交叠   表现形式   大卫·萨利   架上绘画  
描述: 卡洛斯还远不是个"中国通",尽管他正很努力地去了解中国.他的办公室里,可以看到一些点缀的中国元素,比如月饼、茶叶的包装盒,最打眼的要数他手边那只青花瓷茶杯.他对中国的标志性记忆是太极、中国功夫和李小龙,是那些孩童时期最直观的光影冲击,而后便是外媒对中国政治经济角度不一的报道.所以,当卡洛斯2010年来到北京的时候,他对中国的描述依然停留在"强大美丽的国家",而作为巴西TAM中国区总经理,卡洛斯对中国这点笼统的了解显然远远不够.
“胡焕庸线”东南侧易拉罐,宝钢造
作者: 尹永铸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奥·劳赫   图像交叠   表现形式   大卫·萨利   架上绘画  
描述: 宝钢易拉罐的客户都是快消类企业,这些企业几乎全部集中在“胡焕庸线”东南侧,相应地,宝钢也在这条线的东南侧,布局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分厂。 一 易拉罐当然是金属做的,但你就是很难将这些精致玲珑的玩意儿跟钢铁业联系在一起—后者意味着巨大的熔炉、高耸的烟囱与诸多复杂的想象。 如果你蒙着眼睛走进去,走进巨大的生产车间,我是说你事先过滤掉周边的工业环境,比如那些方方正正的机械设备,头顶上网状的管道及繁复的钢架系统,仅把目光投向传送带,你便置身于一个神奇的卡通乐园:数不清的易拉罐或列单排纵队,或列横队,乘坐起伏盘旋犹如过山车的传送带,浩浩荡荡向前奔去,有时候,它们还会给你上演一出“铃儿响叮当”。 赵莹,上海宝钢包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她带我参观了易拉罐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从材料开始,直到装车运走。 最像卡通乐园的区域是我此刻所处的位置:彩印车间。在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上,安放着近十个看起来像是巨型墨盒的东西,这些巨大的墨盒色彩斑斓,是将易拉罐由工业半成品升华成工业产品的关键一环,先前浩浩荡荡拥进来的那些裸体罐身,经过这道工序后,变成了红色的可口可乐罐,继续浩浩荡荡向前推进。
< 1 2 3 ... 41 42 43 ... 1825 1826 18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