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2233 条
-
油烧隧道窑预热带上下温差浅析
-
作者:
吴捷亮
来源:
陶瓷(咸阳)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陶瓷
预热带
油烧式
温差
-
描述:
建筑卫生陶瓷窑炉是建材行业中的耗能大户之一。提高陶瓷窑炉的热效率,节约能耗的根本途径是缩短陶瓷制品的烧成周期,增加产量,降低制品(合格品)热耗。围绕缩短烧成周期这个中心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1
-
中国陶瓷雕塑的出咱在哪里
-
作者:
孟庆祝
来源:
陶瓷导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中国
雕塑
-
描述:
中国陶瓷雕塑的出咱在哪里
-
湘水依依釉下彩
-
作者:
李正安
来源:
陶瓷工程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下彩
陶瓷艺术
装饰
-
描述:
湘水依依釉下彩李正安(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00000)用釉下彩绘来装饰陶瓷,是我国陶瓷艺术中带突破性的进展。接踵而来的,无论是陶瓷的艺术表现,还是其实际运用等方面,均为创作者和赏用者开辟了更为广阔而舒心的境界。提及中国经典的釉下彩,或许人们更容易联...
-
缩小隧道窑预热带上下温差的技术措施
-
作者:
吴捷亮
来源:
陶瓷工程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烧成
温差
-
描述:
本文主要从窑体结构和烧成制度等方面分析了油烧隧道窑产生上下温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结构和烧成操作缩小上下温差的技术措施。
-
煤气隧道窑施工质量控制
-
作者:
王冠英
来源:
陶瓷工程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施工
质量控制
-
描述:
本文以进一步提高对引进窑炉的消化吸收能力作为出发点,具体地分析了煤气隧道窑施工的几个工序的质量控制方法,从而达到延长窑炉使用寿命、提高烧成产品质量的目的。
-
用隧道窑烧成大花瓶的研制
-
作者:
周宇松
高煜翼
来源:
陶瓷工程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温变形
隧道窑
成瓷高度
工业氧化铝
-
描述:
本文论述了70cm大花瓶的制作工艺和隧道窑烧成,同时分析了坯料矿物组成及其高温物理化学变化,通过热力学分析计算,找到了克服瓷器高温变形的方法。并对原料成本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
情溢丹青,翰墨传世--记著名画家王麦杆教授
-
作者:
赵德明
来源:
长寿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彩画
画家
开滦矿务局
宋庆龄
山东招远
麦杆画
老年人活动中心
中国当代
抗日战争时期
版画作品
-
描述:
1993年12月,在风景如画的瑞士名城日内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富丽堂皇的万国宫举办了“王麦杆教授画展”,这是该组织首次为中国当代画家举办的个人展览。在宽敞豪华的展厅中,百余幅油画、国画、水彩画、粉笔画、木刻、雕塑、瓷画等不同品种的作品,琳琅满目,异彩纷
-
多彩的京剧世界要避免“买椟还珠”
-
作者:
刘琦
来源:
长寿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演程式
京剧
雕塑美
艺术水平
观众
项羽
悟空
舞台气氛
演员
艺术修养
-
描述:
记得几年前我看过一场京剧,最后一出戏是以关羽为主角的红净戏。演关羽的演员艺术水平相当高,他通过一系列富有雕塑美的身段和亮相把人物凛若天神的威严鲜明地刻画出来。扮演马童的演员功夫很好,他用各种翻跌动作把舞台气氛烘托得更加紧张而热烈。欣赏的重点自然是关羽而不是马童,虽然马重要翻各式各样的跟头,而关羽一个跟头也没翻。然而在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
-
中国油画发展的历史走向
-
作者:
田源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春秋战国时期
油画艺术
绘画语言
重大影响
历史走向
民族特色
作品
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作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方面的中国绘画,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日臻成熟。以后在帛画、壁画、卷轴画等诸种形式的长期的演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高度的艺术境界的中国画。并曾对日本等邻国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东方文化象征之一。
-
试论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写意性
-
作者:
张伟民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水墨画
审美意识
艺术精神
自然形态
绘画艺术
工笔花鸟画
艺术形象
艺术形式
审美特性
-
描述:
中国的绘画艺术是强调主观抒情的,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写意的。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于文人的水墨画中。在严谨细密的工笔画的审美特性与艺术形式中同样闪烁着这种精神的光芒。写意艺术观与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特性《叙画》中王微是这样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创作的: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