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挨了四刀的石头
作者: 一名   来源: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大理石   石头  
描述: 博物馆的地面上铺着漂亮的大理石地砖.展览大厅的中央陈列着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世界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争相一睹这精美绝伦的雕塑的风采.
作品欣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刊授党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总统府   著名画家   使命感   历史感   面具   陈逸飞   油画   作品欣赏  
描述: 《攻占总统府》是著名画家陈逸飞、魏景山于1977年合作创作的革命油画。画面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使命感。在中国油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品欣赏
作者: 詹建俊   来源: 刊授党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总统府   著名画家   使命感   历史感   面具   陈逸飞   油画   作品欣赏  
描述: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刊授党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工作室   美术家协会   鲁迅美术学院   研究生导师   中央美术学院   创作研究   美术研究所   作品欣赏  
描述: 任梦璋(1934一),河北辛集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专家油画训练班。1978年起,历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研究生导师、副院长兼美术研究所所长、艺术教育创作研究中心教授、大型绘画工作室副主任导师,辽宁美术家协会顾问。代表作有《攻克锦州》《平型关大捷》《西藏写生》等作品。
作品欣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刊授党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陕西省   北京人   副院长   长安画派   创作   中国画研究院   张大千   作品欣赏  
描述: 何海霞(1908-1998).名瀛.字海霞.以字行。北京人。早年从师张大千学画.1946年随张氏入川写生。1956年调入陕西美协从事专业创作,为“长安画派”代表画家之一。1983年任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后到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工作。擅长山水,亦能花卉。其创作将青绿工笔与水墨笔意融为一体,立意新奇,笔力雄健。风格浑厚而不失秀丽。
热爱音乐的成都人
作者: 何平   来源: 看历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放社会   路径   解释   经济史   中国资产阶级   企业史   知识分子   邓小平   企业家   精神  
描述: 历史上成都人就热爱音乐。在唐代,成都已“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而且“蜀戏冠天下”;五代时,人们陶醉于蜀戏的虚拟愉悦境界,连皇帝李存勖也禁不住粉墨登场。后蜀皇帝王建死后,其陵墓棺床也刻意三面装饰乐舞浮雕,让一个完整的宫廷乐队陪伴其在阴間生活。浮雕中乐伎们执箫、笛、琵琶、筝、箜篌、吹叶、笙、钹、铜鼓、拍板、羯鼓等等乐器,其乐融融。
奥斯陆:用雕像洞穿世界
作者: 章夫   来源: 看历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日本军队   日本政府   慰安妇   日军   制度   女性国际战犯法庭   性奴隶   慰安所   受害者  
描述: 去挪威首都奥斯陆,维格兰雕塑公园是绝对不允许错过的选择。我早早就知道并期盼一睹芳容。公园里面展示着650尊裸体雕像只是一个表面的诱因,重要的在于维格兰享誉世界的艺术造诣,让我久仰。挪威的世界级艺术名人屈指可数,比如挪威画家蒙克、剧作家易卜生、作曲家格里格。维格兰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一个人与一座城,关于艺术与生命的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沙漠深处,种植着不朽的印第安文明
作者: 章夫   来源: 看历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日本军队   日本政府   慰安妇   日军   制度   女性国际战犯法庭   性奴隶   慰安所   受害者  
描述: 帕克镇:印第安人最后的“自留地” 我们有幸,能走进印第安人的腹地——印第安文明博物馆。 印第安文明博物馆是美国菲尼克斯市众多博物馆中,最有特色的一个博物馆。同菲尼克斯市这座沙漠之城所有建筑一样,印第安文明博物馆是一幢低矮而平凡的建筑,平凡得外界以为这里只是一个仓库。直到走进博物馆院内,看到那组“印第安风味”极浓的雕塑和郁郁葱葱开着花的树林,才确定的确没有走错地方。
旧书雕塑
作者: 暂无 来源: 看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侵蚀   旧书   皮书   艺术家   电子阅读器   电子书   加拿大   雕塑  
描述: 随着电子阅读器和电子书越来越流行,硬皮书将来的用途逐渐成为一大疑问。加拿大艺术家Guy Laramee认为,文化在兴起之后逐渐变得陈旧,最终被新的文化所替代,并将这种现象称为“文化侵蚀”,书本的消亡,就是文化侵蚀的一部分。
从餐具到花卉雕塑
作者: 暂无 来源: 看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废物利用   餐具   艺术家   百年历史   花卉   花束   雕塑  
描述: 英国艺术家AnnCarrington利用多款有百年历史的银餐具,让它们摇身一变,创造出优雅的花束,通过这种艺术的重构,探索如何延续器物的生命、废物利用等议题。
< 1 2 3 ... 33 34 35 ... 1622 1623 16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