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7173 条
-
新闻眼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市场·广告导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智慧
中国时装
生活经历
模特
采访
东西
表演团
参照物
行业
-
描述:
奥美推出“奥美零空间"艺术画廊和“奥美创意日" 本刊讯2005年9月8、9日,奥美举办了为期2天以创意为主题的活动。首先是9月8日“奥美零空间”艺术画廊(O&Gallery)开幕,随后是9月9日
-
热爱生命——我读戴月琴
-
作者:
郭启宏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琴
热爱生命
国画
北平
文史
话剧
戏曲艺术
戏曲人物画
二十年
油画
-
描述:
一位名演员拜一位名画家为师,不为虚名,不为炒作,只为丰富自己的学养,这在演艺界并不多见。我此生交往的圈子不小也不大,有那么几位,演戏是名家,笔下也画得。比如话剧界,我们剧院的苏民是,蓝天野是,不过这二位同时又是很有根底的人,他们原是北平国立艺专国画系和油画系的学生,画画也许可以说是重操旧业。戏曲队伍里,新凤霞
-
程派京剧艺术的美学原则
-
作者:
孙焕英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程砚秋
蔡文姬
故事情节
京剧艺术
叙事方式
艺术创作
人物塑造
反面人物
美学原则
-
描述:
一对比,是文学艺术创作和表演当中并不陌生的表现手法。可以说,任何一个文艺家,任何一个文艺品种,都可能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文学创作中,在语言运用上,有对比的修辞手法;在人物塑造上,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对比;在故事情节、叙事方式上,有详细和简略的对比。在绘画中特别在国画中,在构图上,有虚与实的对比;在具象显示上,有工笔和写意的对比——齐白石笔下的虾,就是典型这种对比。在摄影上,有明暗对比、色调对比。在建筑上,有参差错落、勾心斗角对比;苏州园林还讲究水与陆的对比、流动与静止的对比,等等。
-
学会欣赏音乐剧
-
作者:
齐德才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方式
欣赏音乐
大众文化
戏剧
观众
舞台艺术
美学
创作者
审美效应
音乐剧
-
描述:
有人说,20世纪最重要的、也是发展最快的一项文化成 果,便是音乐剧。音乐剧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欧美大陆,是一 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的 构成要素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 种——从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到幽 默艺术、滑稽表演和声光艺术,甚至也包括了电影、杂技、魔术 等等。音乐剧将这些不同美学范畴、不同审美方式、不同艺术
-
米开朗基罗的故乡
-
作者:
于非
来源:
大学时代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圆顶建筑
佛罗伦萨共和国
文艺复兴
米开朗基罗
自治城市
意大利
教堂建筑
浮雕
大教堂
神圣罗马帝国
-
描述:
米开朗基罗的故乡
-
五彩世界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学英语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赏析
《星夜》
柏树
梵高
油画
-
描述:
五彩世界
-
五彩世界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学英语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赏析
《星夜》
柏树
梵高
油画
-
描述:
五彩世界
-
2005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生优秀作品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工作
当代艺术史
学院历史
毕业创作
以美育代宗教
王广义
系科
浙江美术学院
校史
林风眠
-
描述:
2005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生优秀作品选
-
后人类报告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作品展 “后人类”的艺术可能
-
作者:
老默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村
艺术院校
新都区
学术
当代文化
成都市
艺术家
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创作
-
描述:
与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新人类、新新人类概念相比,后人类所具有的时间优先、时尚优先、实惠优先及自我优先性,似占有速度和效率的先机。同时,它不纯粹是一个断代和时间概念,在先人之后的模糊定位基本得当。传统文脉上,这一族所发出的枝叉和新芽,有着明显的时代痕迹:冲撞不意味着背叛;求新不意味着策反;个性不意味着理乱;前卫不意味着狂颠。很难用既往的标准和经验来评判今天的事物,也
-
第二届北京双年展观感与反思
-
作者:
盛葳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像空间
精神空间
物种进化
物理空间
布面
艺术家
纵火
人类
生物圈
作品
-
描述:
第二届北京双年展已经开幕,然而场面宏大而无序,作品多元而相当杂乱,其混沌状况与前一届没有任何分别:俄罗斯特展馆里放着李占洋的雕塑,表现主义油画旁挂着传统山水……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杭晓春将上一届北京双年展比喻为进了浴室,却分不清男女浴室,可见一斑:而在对本届双年展的评价中,李静在《东方早报》的一篇文章《北京双年展:盛宴无菜单》中将其比喻为好比不分顺序吃了些食物,却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