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2457 条
-
谈景德镇明御厂故址出土的宣德瓷器
-
作者:
江建新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釉
官窑
龙纹
绿釉
红釉
考古研究
青花
景德镇陶瓷
瓷器
出土
-
描述:
1993年1月在明御厂故址东门一带的基建工地发现数以万计的宣德官窑瓷片,目前已复原出许多重要遗物。为迎接景德镇第四届国际陶瓷节,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从中遴选出不同类型的瓷器百余件,举办了“宣窑稀珍展”,现就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
别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悲壮诗篇:读都德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
作者:
龙怀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夫上校
哈墨尔先生
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课》
《柏林之围》
-
描述:
《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是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爱国主义名篇。作者把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与整个民族的悲剧联系在一起,使小说具有强烈的、动人的悲剧色彩,成为爱国主义的悲壮诗篇。短小的篇幅,高度的精炼,重大的主题和题材,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洗炼简洁的风格,朴素无华的语言,使这两个短篇不失为小巧玲珑、极富艺术魅力的文坛珍品,经久流传,不但至今仍可供我们欣赏和借鉴,而且具有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
金属的爆炸雕刻
-
作者:
邓汉祥
梁桐英
袁文豪
来源:
爆破器材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
金属浮雕
爆炸成形
-
描述:
以廉价、方便的材料制作一次性模型和一次性水槽,利用炸药爆炸冲击能,在金属板料上制作浮雕图案和文字,制成金属工艺品.
-
石鼓歌
-
作者:
吴宓
来源:
碑林集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高宗
四夷
笾豆
共石
石鼓歌
完本
小雅
洛下
辟雍
古彩
-
描述:
石鼓歌
-
关于昭陵六骏被盗真象的几个问题
-
作者:
郗琳
来源:
碑林集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年
拳毛
礼泉县
长孙氏
唐太宗李世民
白蹄乌
昭陵六骏
陈树
飒露紫
碑林博物馆
-
描述: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削平群雄,建立唐朝的征战中所乘六匹坐骑的写真石雕,列置于昭陵祭坛,用以纪念他自己的丰功伟绩。昭陵是唐太宗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墓,位于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嵏(zong)山上。六骏分别雕凿在六块巨大的长方形石料上,每块约高1.71米、宽2.05米、厚0.3米;采用减底浮雕手法,棱棱露骨,质朴雄健,是唐代石雕
-
李骆公先生的油画
-
作者:
郎绍君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刘海粟
美术系
野兽派
油画民族化
系主任
上海美专
色彩
倪贻德
作品
-
描述:
我在美术系读一年级时,李骆公先生(他当时的名字是李立民)担任系主任,兼四年级油画课。他没有直接教过我们。但在北大楼走廊的作品陈列中,有时能看到他的油画:粗犷的笔触,强烈的色彩,与通常所见写实风格的苏联油画不同。有一次,几个高年级同学在走廊里拥着
-
东方神韵的魅力:观王元珍女士油画随感
-
作者:
朱小平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索者
女画家
宁静
艺术宝库
艺术作品
东西方艺术
艺术创作
东方女性
成就
油画
-
描述:
油画这一西方艺术宝库中的璀灿明珠,现已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大放异彩。这是经过我国许许多多辛勤的画家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而取得的成就,王元珍女士就是这许许多多的探索者之一。每当我看到她的油画时,都能产生宁静的
-
画由胸出 法自己立:谈张世范的油画艺术
-
作者:
周茂生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西方绘画
现代主义艺术
色彩
艺术家
印象派
文艺复兴运动
写实主义
作品
世纪初
-
描述:
油画作为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早于公元10世纪即在欧洲出现。15世纪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和凡·艾克兄弟的改进,开始发展。直至印象派,经历了长久的演进,有着辉煌的写实主义传统。及至20世纪初,现代主义艺术诸种流
-
“再启动·特展”举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津
青年画家
创作研究
研究班
再启动
加拿大
美术学
美术馆
油画
院长
-
描述:
再启动·特展于十一月二日至八日在天津美术学美术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五名青年画家都是我院油画高级创作研究班的成员。这个班是由院长张世范先生和加拿大回国的汲成教授主持的。创办这个研究班,旨在启动每个学员埋入新的
-
彩色的诗:看秦征先生近期风景系列有感
-
作者:
孙建平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用笔
抗战前
风景
彩色
老人
艺术家
白洋淀
作品
油画
-
描述:
很久以来,我一直想描述这位老人。作为他的学生,我和他交往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他的做画,他的做人,都曾给我很多的指导和启发。秦征先生几经磨难,当他还未满十四岁时便已投身抗战前线,腥风血雨,出生入死。胜利后他毅然放弃仕途,奔向他童年时就梦想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