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析城市雕塑的环境元素
作者: 律广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文化   环境   城市雕塑  
描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城市雕塑往往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对于促进城市环境的和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城市雕塑受到广大民众自由参与欣赏和审美。因此,城市雕塑必须与环境和谐统一。忽视了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就会破坏城市环境的和谐,甚至会给城市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所以,把握好城市雕塑与环境元素的和谐统一,按照艺术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雕塑设计,是每一位从事环境艺术的研究者所不容小觑的重要课题。
城市公共艺术:深圳海王大厦雕塑
作者: 李华清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真   合作  
描述: 通过深圳海王大厦雕塑的案例,文章诠释了做好一个优秀的公共雕塑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纤维艺术盛宴:浅谈如何表现和发展软雕塑
作者: 孙洋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元素   空间性   装饰色彩  
描述: 纤维艺术逐步走进大众的生活,随之而来的从墙面传统挂毯形式走入立体式,从视觉上有着更接近雕塑的意味。因而产生了被称为软雕塑的这种纤维艺术形式的雏形。从某种角度说,发展软雕塑能使现代纤维艺术从狭隘的平面观念中解脱出来,走进现代与现代思潮完美的结合。因此,文章就怎样表现和发展软雕塑将是打开走向现代大门的钥匙,发挥纤维艺术优势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点展开论述。
火山遗迹:米莫·帕拉迪诺的艺术
作者: 魏志成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置艺术   超前卫   意象   雕塑  
描述: 意大利当代艺术家米莫·帕拉迪诺是意大利超前卫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其创作包括绘画、雕塑和装置艺术,在艺术思想上融合了各类型的文化和艺术样式,回归具象,运用生动的造型语言在观念上进行重新的组合,表达了生存与死亡的复合意象。
手办模型材质与制作工艺研究
作者: 周可舟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ast树脂   PVC   雕塑   手办  
描述: 手办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热潮,并进入了当代艺术品市场,特别是在日本已成为当代艺术的代表符号。本文从手办模型材质与制作工艺研究出发,分析树脂材料手办和PVC聚氯乙烯材料手办的不同特点及其制作工艺方法上的差别,以阐明现代玩具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斑驳的美:论光影在建筑环境中的作用
作者: 董薇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氛围   光与影的结合   情感   生命的雕塑   肌理   结构  
描述: 光影的变化,使室内空间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所以,光是构成建筑空间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光与影的结合,使建筑成为附着了时间和生命的雕塑。它营造了建筑的结构美、肌理美、氛围美和情感美。其中,结构美、肌理美是对建筑本身的感官评价,氛围美和情感美才是维系建筑与人之间的和谐美的纽带。要慎重思考在科技力量的控制下,如何赋予高科技建筑科技含量与人性情感的和谐之美……
从香奈尔品牌文化的角度谈女性服饰美
作者: 陈征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香奈尔品牌   审美   服饰   女性  
描述: 服饰是女性展现自我魅力的有效途径,可以雕塑女性身材,塑造完美形象。它不仅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还传达着关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服装美包含了色彩美、材质美、结构美、造型美、饰物美以及服装包裹下的人体的形体美。香奈尔让女性摆脱繁复装束的束缚,体现女性独立、自立意识。文章从香奈儿品牌风格中的简洁、精美、优雅的角度探讨女性服饰审美观。
Contributors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作效率   打印机   操作系统   产品设计  
描述: 王涛 摄影师 自2007年起专攻人像拍摄,当然这也是他的兴趣所在。王涛力求拍摄出高质量的人物照片,目前人像作品多为财经类人物。与包括《居Case da Abitare》、《东方企业家》、《生活》、《第一财经周刊》、《新周刊》等多家刊物进行合作。 Oran Origione 摄影师 他们曾与一位艺术家合作将底片放到一台提洛尔人为一位绅士准备的打印机上。他们喜欢用光学平台和宝利来相机进行创作。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如果哪天看到一些黑白颠倒的图像出现在屏幕上是不是会兴奋过头。Matteo Oriani对在雪地上画画及烹饪钟爱有加,Raffaele Origone则对大海情有独钟,喜欢过平衡的生活。 Tom Mannion 摄影师 已从事摄影近30年的Tom曾说过: “能与《Vogue UK》、《Vogue Amerca》、 《ElleDecoration》、 《World ofInteriors》、《In Style》、《Habitat》、《ArmaniCasa》这样的客户合作我倍感荣幸。也正是这样的机缘让我有幸发现那么多精彩的地方。”曾在伦敦、巴黎、纽约及洛杉矶等城市生活过的TomMannion还是英国家喻户晓的时尚设计师PaulSmith的伯乐。 Paola Miozza 摄影师 作者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漂于京城,经过几年的非专业客串艺术策展人、电影公司企划、摄影师、模特等职业后,专心油画,以码字为生。猫爱好者,安东尼奥尼的拥趸。作品曾在北京、上海、意大利和法国参展。现为《居Case daAbitare》特约撰稿人。 陈淳 作者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硕士。曾先后任职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级出版社编辑部等,经历了从设计者到评论者的身份转换。现为自由撰稿人,特约专栏作者。主要从事城市、建筑与艺术设计方向的评论。近期的写作集中于都市文化视角下的设计观察与思考。
Contributors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作效率   打印机   操作系统   产品设计  
描述: Richard Powers 摄影师 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英国摄影师,1988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他在伦敦开设了个工作窒,拍摄静物和室内设计。之后搬到悉尼,迷恋上了建筑摄影。回到欧洲后,他和妻子Danielle,两个孩子Max和Mia一起住在法国南部。他刚刚出版了他的书《The Iconic House》,由Thames&Hudson出版社编辑发行。这本书拍摄了近百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他说:“这次拍摄非常奇妙,很少有人可享有特权采访如此多的标志性现代建筑。” Alessandro Rizzi 摄影师 他和同伴Elena在意人利的Emilia城和中国两边生活,2006年和Damiani-起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视角( Visionfrom Another World)》,拍摄了许多大都市当下的生活影像。从2007年开始,Alessandro主要从事以意大利和日本为主的拍摄项目。他为Gettyimages图片社上作,喜爱亚洲,拍摄了许多大幅的街景照片。 阎硕 作者 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经过几年的非专业客串艺术策展人、电影公司企划、摄影师、模特等职业后,专心油画,以码字为生。猫爱好者,安东尼奥尼的拥趸。作品曾在北京、上海、意大利和法困参展。现为《居Caseda Abitare》特约撰稿人。 Eric Gregory Powell 摄影师 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Eric已经来中困两年了。他的作品发表于Monocle等国际媒体。他同时还为Gettylmages图片社工作。现为《居Case da Abitare》特约摄影师。 Thomas Brown 摄影师 2004年毕业于英国的伯恩茅斯艺术学院后,Thomas把人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暗房里和火量的拍摄上。合作过的杂志包括:《Another》、《Arena》、《Dazed&Confused》、《Exit》、《Lntersection》、《Monocle》、《Viewpoint》、《Wallpaper》和《Wired》。目前住在伦敦,为Webber Represents图片社工作。 Seven 作者 文字工作者,自由人。专注家居家品、建筑设计、生活情调、朴索美学以及美食美酒美物美器研究。文字散见国内各大杂志报纸,包括《周末画报》、《ELLE DecoIahon》、《瑞丽家居》、《Feame》、《生活》、《橄榄美酒评论》等,相信生活不在书本也不是理论,所以坚持身体力行用心下厨以心尝酒。将来如果不是开一间幻想图书馆,就该是开一间有酒有食的异物稀品店,问或写字,无忧无虑喂饱两头猫。
Claudio Casarin
作者: Fabrizio   Sarpi   来源: 艺术与设计·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作效率   打印机   操作系统   产品设计  
描述: 这里的气氛让人想到傍晚时光。主人Casarin说, “天色初沉,夕阳普照,坐在这里很容易让我想象自己身置我最爱的那幅油画之中: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的“旭日”(Morning Sun)。”这种想象的乐趣足以促使他买下这套公寓,这当然并不是惟一的动因。他解释道: “你必须把全部身心赦到自己的居所上,因为家是你情感自然流露的地方。我之所以买下这套公寓,是因为它触动了我的情感,而就建筑本身来说它也是非常出色的。这个时代我们很难找到完全原汁原味,未经改变的东西了,但这里所有的装潢都保留了原貌,自成一体,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细节。黑白相间的水磨石,原木地板,门窗,所有的把手,电梯,门铃,信箱,灯具,甚至所有的螺丝钉都没有丝毫改动!换句话说,这套公寓是现代时期之初的—件大规模设计作品,而它能如此完整地保留至今,证明了它的主人一直都是知识分子——现在依然如是。” 这套公寓位于毗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街的一座理性主义风格建筑——也叫意大利“法西斯”风格建筑的六层,面朝米兰中央火车站。建筑的楼梯由光滑的绿色石材构成,具有帕拉第奥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蜿蜒上升,外部由凸起的弧形墙壁环绕。这座建筑曾几经易主:1930年左右,意大利的驻华领事买下了这幢楼作为晚年投资;五十年代时它被知名服装设计师Dionigi姐妹购得,这套公寓即是她们的故居。大约在1980年,它又一次易主。 Claudio Casarin同这套体现建筑历史精髓的公寓的相遇纯属偶然。专研语言学的他在时尚领域也有涉足,并且对经典的现代设计情有独钟。“从十五岁起我就喜欢在跳蚤市场淘宝,搜寻品味不俗的衣饰和设计作品,”他说。他的个人收藏同这套公寓特色水乳交融,天衣无缝。有些人买下住宅之后再购买与之匹配的家居产品,而Casarin的装饰之道则胜在“无为”——他不过是用自己的故事来填充这个空间。这里的每—件物品都能勾起他对自己生命中的某一刻,或是某一段时光的回忆。“这把Eames摇椅是我从一位朋友的爱人那里购得的。那个朋友现在已经年近七旬。他年轻时,大约是在五十年代,从De Padova买了这样的两把椅子。”在客厅里他还有两把Jacobser的椅子,是从McSelvini家具商手中购得。他的厨框则凝聚着在瑞士旅游的点滴回忆—一“我只花了几法郎就把它们买到了手”-Panton的木制球形吊灯见是经由位于米兰Navigliv./aJ区Mario Bologiesi的店铺进入了他的生活。对于每件物品的位置他并不花赞太多心思,对他而言这并不是什么紧要的决定,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生活空间。 这套公寓是如此地平静安详,笼罩在纯净的白色之中:这是一种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本真气质,环沾染丝毫精英阶层的哗众取宠。那是Casarin所坚决反对的。的确,这幢小楼毫无势利之气,让你几乎忍不住质疑享有盛名的同一时期其它建筑的价值。走到人生的这个阶段,”Casarin说, “我开始欣赏一盏出自默默无闻的设计师之手,没有什么来头的灼具所流露的诗意之美:它的各种细节,无需任何响亮名头的内在的优雅。我卧室旁的白色衣柜边就有一盏这样的灯:我觉得它很美。在厨房里有一盏可延展能灯亦是如此。这样的设计作品唤醒了一种美学情感:它提醒你那些手工艺人在制作它们的时候投入的心血——而在这个时代这些已经不复存在了。这就是为什么这套公寓中我最钟爱的部分是餐厅,这早丰要的家具只有一张简简单单的木制餐桌。” Casarin对待现代设计的态度可被归纳为:淡泊名利,安静脱俗。他可以坦然地在厨房里摆下一张崭新的白色餐桌,而不会对建筑整体的气质减损分毫。当然,他受够了一直漏水的水龙头,不免要换个新的,但他同时告诉我们“浴室里的所有装修都是原来的。”如果有必要的话,他是否能放弃自己对三十年代的情有独钟呢?“为什么不?”Casarir回答道, “如果我是个富翁的话,倒想住在十八世纪的老宅里。”那么现代住宅呢?他有些犹疑。 http.~atcasa.corriere.rt/Casedaabrtare
< 1 2 3 4 ... 1659 1660 166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