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3113 条
-
中国民间木雕艺术
-
作者:
孙建君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吉祥图案
民间美术
木雕艺术
表现形式
地方特色
人物形象
民居建筑
建筑装饰
中国民间
戏曲
-
描述:
我国木雕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可惜由于木质材料容易朽蚀,早期的作品保存下来的很少。70年代,曾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距今约7000年前的木雕鱼,长11厘米,宽35厘米,厚2.7厘米,周身阴刻圆涡纹,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木雕艺术品。此外河南信阳战国墓也出土了一件半人半兽的守墓神“强梁”和一件联尾兽。而在南方楚国,木雕的应用更为广泛,例如湖南长沙战国墓中就出土过在《礼记》中被称为“鉴床”的木雕花板,其图案样式与当时的青铜纹饰与漆器纹饰基本相同。至汉代,甘肃武威出土的百余件木涌,则更具生活气恩。到了隋唐时期,木雕成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更多地见于宫殿及寺院,同时也用于几、箱、橱等家具装饰。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使世俗小品的雕刻得到长足发展。明清时期,木雕更多地用于民居建筑及家具上,当时的寺庙、会馆及一般民居,至今仍保留下来不少精美的木雕饰件。最著名的如安徽毫县大关帝庙戏楼,被公认为集清代建筑装饰雕刻艺术之大成。此外,还有以表现戏曲人物为主要题材、以浮雕为主要技法的浙江东阳木雕,以及以花鸟鱼蟹为主要题材、以多层次楼空雕刻为主要技法的广东金漆木雕。当时有一种灯担木雕,是指旧时江南地区的一种专为人家喜庆宴会...
-
第二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综述
-
作者:
龙文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何香凝美术馆
生态城市
艺术家
年度
国际学术研讨会
艺术的社会功能
雕塑艺术
深圳华侨城
学术交流
-
描述:
1999年10月3日至2000年10月3日,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第二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在深圳华侨城展出。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是由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投资创办的年度性专业艺术展览,旨在通过邀请每一年
-
“熊秉明的艺术:远行与回归”展研讨会发言纪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写意精神
研讨会
熊先生
熊秉明
艺术家
存在主义
哲学思考
作品
文人画
-
描述:
按:由中央美院举办的”熊秉明艺术研讨会”于”远行与回归”展开幕当日举行,近30位美术界和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参加的讨论会由邵大箴先生主持.本刊记者摘编部分发言如下。熊秉明:此次,我是怀着胆怯、激动和好奇的心情与大家坐在一起的。我不是职业的书法家和雕塑家,而我的本性也是与“职业”这个词相违背的。我真正喜好的是哲学和天真,没有看到哲学我就不能得到满足,而不是从内心流露的东西也不能使我满足。我把作品送到离开50年的故土展出,希望大家用严厉的眼光、精细的心理和很大的智慧给我以批评,同时也希望给我以极大的宽容。吴冠中:艺术创作不是职业,也不可能是职业。秉明的艺术完全是内心修养的流露,虽没有大场面,但好酒不怕巷子深。秉明就如同是瘦人骑着瘦马绕着宇宙归来。哲学和天真代表了秉明的艺术,这样真正的艺术在今天太少了。现在的艺术多数象是假面舞会,而秉明的艺术是真心的流露,这是很难得的。钱绍武:改革开放不久我与秉明先生相识,共论艺术、人生,从此了解了这样一个艺术家、哲学家、长者,一个对宇宙人生有深刻理解的人。对我来说,雕塑是我的职业,既要赚钱又要做艺术,而我很羡慕秉明先生。他的艺术是通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而后酝酿成熟,喷涌而出,非...
-
继承传统中闪现的新意:记青州龙兴寺新出土的窖藏造像
-
作者:
郎天咏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响堂山石窟
北魏
北齐
考古发现
内在精神
秀骨清像
继承传统
佛教造像
青州龙兴寺
-
描述:
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遗址出土了ZOO余件窖藏佛像,年代由北魏至北宋,跨越500余年。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批造像的出土,为佛教造像史增添了新的一页。占大多数的北朝造像是出土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们在风格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北魏、东魏造像,典型如北魏永安二年(529)韩小华造像、北魏佛造像、东魏天平三年智明造像等,其风格沿袭了北魏孝文改制后的中原造像传统,即以面容上的秀骨清像与服饰L的褒衣博带为主要特色,脸庞清秀神峻,面带微笑。第二类是北齐造像,如北齐佛头像、北齐彩绘佛像、北齐卢舍那法界人中像等(见《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清理简报)},《文物》1998年第2期),风格与前一期有了很大变化,身体壮硕,衣纹刻画简练,面容饱满,神情隽永深透,是本次出土造像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五至六世纪是中国佛教信仰的鼎盛时期,无论南方北方,造像之风大兴,客观上促进了雕塑艺术的长足发展。从五世纪后期始,北方在文物制度L就长期追随南方,北魏流行的秀骨清像式就是南方刘来时期被汉化了的、并广为使用的样式。五世纪末至六世纪初,南方的梁朝较为安定,梁武帝萧行又崇佛甚深,造像弥多。由于时代审美趣味的变化以及对...
-
呼唤民族艺术的精魂:读冼小前《华夏诗魂》油画系列
-
作者:
陈瑞林
来源:
中国艺术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夏诗魂
中国
油画
艺术评论
-
描述:
呼唤民族艺术的精魂:读冼小前《华夏诗魂》油画系列
-
漫谈校园雕塑
-
作者:
陈舜田
来源:
中国艺术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中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漫谈校园雕塑
-
街道的家具:绿色雕塑
-
作者:
李鹏翔
来源:
中国艺术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街道的家具:绿色雕塑
-
浅谈彩色图像中的色彩
-
作者:
张桂兰
来源:
中国印刷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色印刷
CMYK
去光
物体反射
亮度值
印刷油墨
彩色图像
色彩设计
反射比
色域
-
描述:
近年来,随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广泛应用,印刷中的彩色图像已大幅度增加,因此对于彩色图像的色彩也更加关注。例如,当我们评论彩色印刷复制品的好坏时,往往要看它是否忠于原稿,看它的颜色是否纯正。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物体的颜色各异,理论上自然界是由无数种颜色组成的。如何用有限的色彩模拟无限的色彩,这是从事印前、印刷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彩色图像处理系统是在计算机的平台上进行的,因此从原稿输入到印刷品输出需要经过以下信息的传递过程:从原稿的RGB色彩到显示器的RGB图像;从显
-
历史凝炼在邮票上——汉画像石及其邮票介绍
-
作者:
顾森
晓碧
来源:
中国邮政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造型
浅浮雕
魏晋南北朝
手法
荆轲刺秦王
邮票
嫦娥奔月
两汉文化
艺术形式
汉画像石
-
描述:
在汉代众多的艺术品中,汉画最有代表性。汉画是中国两汉时期的艺术,其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是两部分:画绘(壁画、帛画、漆画、色油画、各种器绘等)和浮雕(画像石、画像砖、画像镜、瓦当等及其拓片)。从保存现状看,汉画里雕刻类作品总体上既比画绘类作品保留得完整,数...
-
墨彩纷披,大器晚成:读易图境画集有感
-
作者:
孙克
来源:
中国书画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绘画
艺术评论
-
描述:
墨彩纷披,大器晚成:读易图境画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