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0 条
-
记法籍华人谢景兰女士
-
作者:
黄友光
来源:
贵州文史天地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出口贸易
塑料垃圾袋
贵州省
华人
艺术家
音乐与舞蹈
法国文化
艺术节
哥德巴赫猜想
-
描述:
谢景兰是贵州辛亥革命老人谢根梅的大女儿,她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曾就读于杭州艺术学院音乐系,结业后到上海音乐学院深造。1948年,她和前夫画家赵无极一道作为战后第一批自费留学生到法国留学,进入巴黎的国家高级音乐学院,专攻作曲和声乐,是法国老一辈音乐大师埃德加瓦列斯在巴黎的唯一中国留学生,毕业后曾为好几个芭蕾舞作曲,也曾为好几部影片配乐。50年代初,谢景兰的专业似乎偏向于音乐与舞蹈。或许与画家长期相处,耳德目染,学到了极其宝贵的绘画技巧与经验。1957年,谢景兰回国访问半年,返法后,突然开始她的画家生涯,而她也是在同年与赵无极分手的,她现在的夫婿是法籍音乐家兼雕刻家梵·蒂埃伦。半路出家成绩斐然谢景兰对音乐、舞蹈、绘画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加上她的聪颖气质和执着追求、奋发图强、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使她在艺术殿堂中犹如一颗摧灿的明球,大放异彩,仅管是半路出家,其成果是令人瞩目的,从1960年开始,她在巴黎、爱丁堡、斯特拉斯堡、丹麦的丝尔克堡等许多地方举办过十几次画展,尤奈斯库曾为她的画展写过序。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大厅墙上还挂着她的巨幅油画。从1971年起,她以创新和独特的手法,开始为她的画作配乐、编舞。即在画幅展出的同时,...
-
艰苦创业铸辉煌——湖北省秭归县人武部艰苦创业纪实
-
作者:
屈万奎
何祥华
夏洪青
来源:
国防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盘
军分区
艰苦创业
部长
巴山
新县城
民兵训练
湖北省
武装部
秭归县
-
描述:
“纵有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三峡的山峻,那雄奇的伟岸,柱地擎天的大山,铸就了巴山人如钢似铁的脊梁和博大胸怀;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三峡的水险,那吐纳万古,奔腾不息的江水,孕育了巴山人雄视天下不屈不挠的豪迈气慨。 湖北省秭归县人武部“一班人”,挺起大山一般的脊梁,用自己的心血和双手,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地上,10年艰苦创业,铸就辉煌业绩。
-
关于“现代重彩画”的思索
-
作者:
刘秉江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在原因
绘画语言
现代重彩画
艺术家
现状
装饰性
自由表达
画坛
云南
油画
-
描述:
我尝试用高丽纸作重彩画是始于70年代初,而以前我一直都在画油画。我之所以画重彩画,是因为受到黄永玉先生的影响。但内在原因则是长期以来我对画坛现状的不满而又无从宣泄所致。我渴望寻找一种自由表达感知的方法,可惜这寻觅的时间太长,直到我用高丽纸作重彩画时,这种漂泊无着的心态才略显平静些。
-
画缘
-
作者:
武漫宜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时
教学
工笔
时机
人物画
新疆
附中
中国画
北京
油画
-
描述:
画画真难。虽然教学、创作在北京,心里想的、笔上画的还是新疆,或许这就是自己的画缘。画了工笔,又画写意,写意之后,又画起了工笔。人物画过后,又画花和鸟,再画山与水。上附中时一心画油画,上学院学了中国画,还惦记着将来画油画。待到毕业,参加工作时,正赶上画油画的好时机,一下子全了自己的心愿。真正画起中国画时,才与新疆结了缘,一画就是这么多年。北京在变,新疆也在变。我看新疆在变,我
-
防治棉铃虫“三字经”
-
作者:
张桂芳
付殿华
谷志学
来源:
新农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字经
防治棉铃虫
辽宁省
县植保站
-
描述:
防治棉铃虫“三字经”建昌县植保站张桂芳建昌县玲珑塔农科站付殿华辽宁省植保站谷志学要发家种棉花收益高利国家棉铃虫食性杂受害重属棉花近年来常暴发范围广虫量大一年里三五代花蕾铃全为害越冬蛹春发娥娥产卵卵孵虫幼虫小长得快两三天长一岁吃嫩梢食花蕊蛀棉蕾钻青铃蕾...
-
想为父亲点首歌
-
作者:
王洪旭
来源:
新青年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节日
笑话
充满
记忆
点播节目
周末
高一
重大问题
屏幕
-
描述:
周末的观众点播节目照例充满了对母亲、对恋人、对朋友的问候和祝福,面对着屏幕上五彩缤纷的画面,不由想起以前在家时由父亲引起的一次笑话。那时,我还在读高一,电视台的点播节日还是个新鲜事物,每到周末,全家人坐在一起边聊边看。一天,看着看着,爸爸突然像发现了什么重大问题一样,大声问道:怎么没有点给爸爸的歌?我们
-
有一个唱过歌的女孩
-
作者:
贲铁虹
来源:
新青年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闪
玲珑
耳环
模糊
口红
忧郁
头发
核桃
眼影
肥大
-
描述:
那耳环的直径是可以穿过一个大个的核桃的,金灿灿地闪着光,在她脸颊后侧来回荡着秋千,把她的玲珑衬托得干瘦了,从额际滑下的几缕头发、极不细致地涂出的深蓝眼影,模糊了唇线的口红及显然贵重却过于肥大的风衣都让我
-
女人的演变
-
作者:
北北
来源:
新青年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子
消失
过去
特色
母亲
演变
衣服
工作
活泼
特殊
-
描述:
母亲的身上已经找不出一点儿当年的影子。当年的母亲娇小玲珑,身轻如燕,活泼开朗,爱说爱笑,而且还能歌善舞能写会画。不过一直让我惊讶不已的倒不是母亲这些特色的消失,而是她另一种秉性的诞生与茁壮——她居然越来越麻利勤快了。因为从小得到她那在家中掌管大权的祖母的特殊宠爱,母亲一直都养尊处优四体不勤,长到18岁的时候,还仍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衣服没洗过,开
-
红泥巴的我
-
作者:
周德东
来源:
新青年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伞裙
泥巴
草编鞋
认识
中文系
牡丹
贝壳
白色
田园风味
雕塑
-
描述:
从洛阳看过牡丹去西安的旅途中,我认识了三个读大学的姑娘。一个叫瑾,在美院学雕塑。她圆肩伞裙,草编鞋,颈上挂一串贝壳饰物,极具田园风味。瑾坐在我对面。旁边两个姑娘叫冰和苹。冰是中文系的,她穿一袭米白色风衣,一条米白色马裤,如着云裳,古典优雅;苹是学音乐的,她红衣红帽,长发如瀑。
-
“唐老鸭”ABC
-
作者:
魏钢
来源:
新体育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举重运动
唐老鸭
举重比赛
小伙子
举重台
创造者
裁判灯
世界纪录
杠铃
奥运会
-
描述:
这一镜头,在奥运会的举重台上应该是空前的—— 两摞将杠铃棒都压弯的厚厚的铁片,被一双铁臂牢牢托起。裁判灯亮,标志奥运金牌与总成绩世界纪录双双在握,而创造者却不撒手,他纹丝不动地微笑甚至还左顾右盼地高擎杠铃继续“亮相”,宛如一尊雕塑。观众沉醉,裁判惊呆,只有清醒的教练不顾一切地冲上台去贴着他的身后连声高唤:“放下!放下!”这才结束了这一足足七秒钟的惊世之举。 这就是唐灵生,事后他说,这是他庆贺胜利宣泄自己情感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