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谈王维山水诗的美与意境
作者: 刘孝莹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   山水诗    
描述: 王维是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诗工笔精细更胜谢灵运、谢跳,一首诗仿若一幅美轮美奂的泼墨山水画,美的动人心魄。他又善以禅趣入诗中,使诗不仅仅为诗,更上了一重让人妙想入神的境界,形神兼备。脱俗、淡远的风格一直备受历朝历代诗人追捧。本文就品味一下王维这位伟大的诗人是怎么寓禅于诗,怎么用诗画出那么精美的画卷,看他在诗中饱含着怎样的音乐家气质。
关于雕塑教育的思考
作者: 许汪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定向培训   产学结合   实训   校企合作   雕塑  
描述: 雕塑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品之一,其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时代的标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雕塑的市场在不断拓展,从而对专业雕塑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特色的艺术人才市场。由于入多个误区,致使雕塑人才畸形发展,缺乏发展后劲,不能成为雕塑艺术的高端人才,对于推动我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没有打好良好的基础和输入强大的正能量。
略说人体雕塑
作者: 吴国来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雕塑   塑造  
描述: 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塑造人体雕塑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解读毕加索艺术风格的转变
作者: 李道一   乔宏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主义   艺术风格   毕加索  
描述: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但是无论是就形式还是就内容而言,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似乎看不到一种统一,连续,稳定性。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他几乎每两三年就要有一些绘画上的发明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毕加索并不满足自己在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还涉足雕塑、陶艺、图案等多种领域,并有着独特而出众的表现。那么,他的艺术人生为什么会如此辉煌,艺术风格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这就不得不从毕加索的生活经历来说起了。
庄子:时光流连:关于“花间集”系列油画
作者: 陈剑澜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强烈   原生命   色彩   表达   雪域高原   人类   艺术创作   作品   线条   油画  
描述: 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我性格中温柔的部分每当厌倦的情绪来临就会有一阵风为我解脱……看庄子的画,我想起韩东的诗句。人生在世,不免要停留、迁徙,一路风尘。怀旧的诗人想到归家,生出无限乡愁。韩东说的稍有不同,那是在身体里积郁下来却再也无法回返的惆怅。贝冢茂树还提到过另一种乡愁——旅行者对于异乡的情感,就像鲁迅笔下的匆匆过客一样。庄子在藏区生活十五年,他用线描记下了这块土地的印象。在"花间集"系列油画中,乡村生活似乎成了遥远的回忆
与油画《月光下的海》有关或无关
作者: 董小庄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强烈   原生命   色彩   表达   雪域高原   人类   艺术创作   作品   线条   油画  
描述: 与油画《月光下的海》有关或无关
杨瑞洪:来自高原的阳光
作者: 林木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   阳光   高原   艺术   阿坝师专   色彩   大地震   美术学院   作品   油画  
描述: 杨瑞洪坚守阿坝已三十余年了,他坚守的是他的艺术的理想、艺术的圣地。哪怕是"5·12"大地震也没动摇他的坚守!劫后余生的杨瑞洪干脆把画笔直接指向了地震!这位追逐大气磅礴、追逐阳刚雄浑的画坛汉子把他的系列地震作品展到了成都、展到了北京。那时他画的是风景,是山崩地裂颠乾倒坤的震区之境。杨瑞洪本来一直在画风景。他钟情于阿坝高原的蓝天白云、红山绿原、阳光灿烂!哪怕是妩媚的小花,也成千上万携手连片直接天边。
无限的自然与永恒的真理
作者: 莫光华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宝石制品   岩石   图书   行李   收藏品   自然科学   图画   手稿   油画   浮士德  
描述: 无限的自然与永恒的真理
游晓林:追寻蜀魂的凤凰复活者
作者: 曾策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未成年   大唐   文化   府南河   色彩   站长   故事   油画   普希金   短篇小说  
描述: 蜀地辉煌,古今灿烂,古蜀文明的主旋律离不开蜀人对凤凰的顶礼膜拜与传诵。 实力派油画家游晓林先生,有其超前的灵悟,他率先用画笔通过《金沙遗梦》系列油画与古蜀先民对话,它对揭示“金沙”的干一占之谜、丰富和完善古蜀文化的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形象意义。其系列油画作品《古蜀颂——凤凰神祭》,全面生动地复活了凤凰这种传诵千古的具图腾意义的中华神鸟。
无限的门然与水恒的真理
作者: 莫光华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哲学   岩石   石制品   自然观   花岗岩   歌德   断片   自然科学   矿物标本   真理  
描述: 因一七七四年问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一夜之间爆得大名的青年歌德(1749~1832年),次年应邀前往魏玛做官时,只有一件轻便的随身行李,其中包括《浮士德断片》在内的一些手稿。当他一八三二年在魏玛辞世时,却为世人留下了多达三百四十一箱各类手稿、一万七千八百块岩石和矿物标本、九千张图画、四千五百件宝石制品、八千册图书,以及大量的油画、雕塑和自然科学收藏品。他出生于德国的富裕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