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9255 条
-
鳉鱼饵料培养
-
作者:
钟浩彦
来源:
海洋与渔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鱼目
饵料培养
繁殖方式
-
描述:
鳉鱼是银汉鱼目中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不仅有着娇小玲珑的体态和鲜艳亮丽的颜色,更因其独特的繁殖方式而受到无数鳉鱼迷的宠爱.但是鳉鱼的饵料却成为广大爱好者的难题,下面为鳉鱼迷介绍几种鳉鱼的饵料及培养方法.
-
茂名“罗非鱼王”拍出30万高价
-
作者:
曾凡美
来源:
海洋与渔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茂名市
文化节
罗非鱼
拍卖会
-
描述:
“30万元一次130万两次!好,成交,恭喜37号拍得这条A7号标的‘至尊鱼王’!”12月25日下午,在中国罗非鱼之都一茂名市茂南区首届罗非鱼旅游文化节的一场罗非鱼王爱心慈善拍卖会上,拍卖师一锤定音,一条11.6斤重的罗非鱼“至尊鱼王”终于诞生,拍出30万元的高价,轰动全场。另,当日上午,当地还举行了大型罗非鱼主题雕塑——“跃”的揭幕仪式。
-
浅谈明清德化窑瓷塑艺术
-
作者:
陈明良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化窑
何派
理想性
德化瓷
何朝宗
釉下彩
宗教文化
艺术语言
雕塑艺术
中善
-
描述:
他所塑造的人物,既是神,又是人们理想中善与美的化身,达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整体塑造与细部刻画的完美结合。明清德化瓷雕是我国陶瓷历史的一颗璀璨明珠。她滋生于浓厚的宗教文化土壤,孕育于浓郁的雕塑艺术气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千年古县德化,悠久的历史长河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宗教古迹。佛教自汉代从印
-
蛤蟆坝:秋色诗篇
-
作者:
白英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水
摄影基础
草原
桦树
构图
白桦林
坝上
摄影师
游人
乌兰布
-
描述:
即便没有任何摄影基础的游人,来到蛤蟆坝,也不必为如何构图而烦恼,因为这里的摄影要素太完美了,随便把相机往那里一支,一按快门,就是一幅画!金秋坝上,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白桦林满树黄金,湖水湛蓝深邃,五彩山斑斓如画,延绵的山丘线条流畅舒展……一大早,我们从住地驱车沿着通往克什克腾旗的道路前往乌兰布统草原深处的蛤蟆坝,汽车由低向高缓缓地爬上,一座座铺满红色和黄色的山包,红红火火,热烈得
-
中国雕塑的方向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主观世界
文化观
整体呈现
视觉特性
中国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美术作品
雕塑
-
描述:
然而,作为艺术作品的场和展览的场则是属人文范畴,是精神、感受范围的概念。它的存在只能意会。每尊雕塑折射着每位作者的主观世界和情感,共处一个空间,仿佛艺术家聚会,各自以无声的语言阐发自己的文化观与创新理念。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美术作品展整体呈现出正大气象。其中雕塑部分也备受关注。雕塑,立体空间的视觉特性决定了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传递美的信息,语言的创新、材料的运用、形式的生成……尤其是当许多雕塑置于
-
徽州木雕与徽州版画
-
作者:
甄玥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徽州刻书
东阳木雕
徽派版画
明代
审美趣味
徽州木雕
明清时期
民用建筑
石窟造像
-
描述:
中国的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上古时期就有在石器.玉器、金属器、骨器等材料上的雕刻.秦汉时期有墓俑,六朝时期有石窟造像,唐宋木雕多在宗教和墓葬中应用,明清时期木雕、石雕、砖雕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当中.其中木雕是中国古建筑当中的主要装饰材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除了东阳木雕、潮州金漆木雕、温州乐清黄杨木雕、徽州木雕外,较为有特色的木雕流派还有福州龙眼木雕、宁波朱金木雕、苏州红木雕刻和剑川白族木雕等.
-
从当代意象风景油画看中西方艺术的融合
-
作者:
范益民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化
风景油画
意象
传统文化
-
描述:
在当代,中国风景油画家积极致力于在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之间寻找自己的位置,发展个性,形成风格,意象风景油画就是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艺术现象。意象风景油画既具有中国传统美学所要求的意境,又具有西画特点。这是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尝试,也揭开了用西方油画的语言体系来表现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思想内容的序幕。意象风景油画的出现寓示着油画是世界性的语言,中国油画不能在狭隘的民族意识和闭关自守的环境中发展。
-
诗意中国的法治图景
-
作者:
韩旭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律至上
司法公正
法治图景
诗意中国
人权保障
-
描述:
诗意生活既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更高追求。诗意中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更有赖于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的建设。诗意中国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她有多种图景组合而成,其中法治图景是这幅画卷中最厚重、最动人的篇章。在法治图景的绘制中,良法之治、法律至上、司法独立、人权保障、法治政府则成为了关键性元素,应当下大力气进行规划、建设,使之成为未来法治图景中的标志性"景观"。
-
论当代雕塑作品的材料肌理特征
-
作者:
文兰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料肌理
当代雕塑品
特征
-
描述:
论文分析了当代雕塑作品的材料肌理表现特征,重点介绍了雕塑作品的材料肌理美特征及其作品材料的文化性;结合一些实例和创作体验,说明雕塑的材料肌理特征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雕塑材料肌理创新是作品创新和当下学术环境下发展雕塑行业的一种追求方向。
-
城市景观雕塑与城市形象的联系
-
作者:
鲁引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形象
特征
关系分析
城市景观雕塑
-
描述: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发展,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景观尤其是城市雕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逐渐满足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于城市景观雕塑艺术美感的需求。城市景观雕塑的发展包含了一个城市悠久的历史文明和新时期城市现代化文明的发展,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现代城市景观雕塑特征的阐述,重点分析了城市景观雕塑在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城市经济以及城市环境等方面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以实现人们对于城市景观的关注,保证城市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