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9255 条
-
在融合中开拓新境:品读俞梦彦的中国画创作
-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风景区
意会
连城县
石门
大自然
神
客家
高品质
-
描述:
俞梦彦把传统西画的素描造型、速写法和西画的现代构成用于人物塑造,加强画面语言的丰富性,并运用民间艺术的元素使画面富有装饰感。 画家简介 俞梦彦 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深造于西南师大全国高师工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人文大学中国书画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绘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
扒龙船
-
作者:
吴心钰
陈云翔
陈道庆
张斌
林世新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龙舟竞渡,八闽俗称“扒龙船”。“扒”是福建语系“划”的意思,“扒龙船”即“划龙舟”。在这艘长长窄窄的木船上,承载了八闽各地不同的风俗和故事。 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又红。 波澹澹,水溶溶,路隔荷花水不通。 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 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 ——唐·陈金凤《乐游曲》(最早记载福州扒龙船的诗) 福建背山面海,境内江河纵横,1000多年前民间就盛行龙舟竞渡。
-
沙雕成平潭名片
-
作者:
方云钦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沙雕艺术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海岸举行了各种沙雕竞赛和活动,艺术家从中学习了各种技巧和经验,并把它发展成为巨型雕塑。 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雕塑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把沙堆积并凝固起来然后雕琢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呈现艺术迷人的视觉奇观。沙雕作品完成以后经过表面喷洒特制的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
-
莆商旋风“谐振”八闽
-
作者:
杨振辉
来源:
海峡通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业故事
木材流通
红木家具
创业精神
莆田
省委书记
谐振
-
描述:
近段时间各类媒体频繁报道莆商,莆商字眼红得发烫,莆商旋风劲吹八闽。短短半个月,省领导多次盛赞莆商。先是1月底省委书记尤权深情地说,“莆田人的创业精神十分可嘉,许多创业故事,听起来简直就是奇迹。”他说,在红木家具、轮胎、油画、木材流通等领域,莆田做出了许多全国第一。
-
《大地雕塑》
-
作者:
刘祥康
来源:
海峡影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年
文化节
百家
文化寻根
创作元素
城市公共艺术
雕塑展
设计草图
物质文化
现代雕塑
-
描述:
《大地雕塑》
-
仲夏15库(布面油画)
-
作者:
王大拙
来源:
海燕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面
油画
-
描述:
仲夏15库(布面油画)
-
画布油画
-
作者:
马洪玲
来源:
海燕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创作
系列作品
-
描述:
《跳房子》为主题创作的系列作品。跳格子又称跳房子,是中国最古老、也是世界性的游戏。是我对孩童时光的回忆和向往。通过格子这种古老的图式打开我们心中封存的记忆,怀念起那些业已消逝的脸孔,那些寻常的故事,那些放肆而轻狂的日子。
-
留下城市的印记(外一篇)
-
作者:
杨艳
来源:
海燕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年精神
文化
城市历史
历史记忆
古铜色
百年历史
印记
建筑
旅顺口
现代化
-
描述: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建筑是文化凝固的音符。 当拥有着百年历史的人民剧场褪去她的帏幄之时,我站在她的面前,凝视很久,很久……我童年精神的家园又回来了。 古铜色的铜质穹顶下,端庄的建筑表面,配以细腻的浮雕,镂空的窗棂,铜制的大门,如同一位仪态庄重的冠盖老者,身着尽显长者懿范的装典,威严地端坐于此,给这个喧嚣的城市平添了几分威严和典雅。
-
漫谈“大连文学五虎将”
-
作者:
王多圣
来源:
海燕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儿童文学
精神世界
中国文学
作家
虎将
中篇小说
心理咨询
大连市
作品
中短篇小说
-
描述:
当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为了疗治国人的精神,在当今依然没有过时。风驰电掣般的社会发展,必须有一个强大精神世界的支撑。而作为大连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城市,要想催开文化之花,文学的发展就更显重要,因为文学是文化的基础。 每次来到大连,看到老虎滩公园标志性的群虎雕塑,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五个大连作家雄姿勃发的形象,他们占据目前十五位辽宁省签约作家份额的三分之一,以年龄为序,分别是宁明、陈昌平、刘东、于立极、张鲁镭五位作家。
-
3月尽尝青花鱼
-
作者:
欢休
来源:
海洋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营养物质
商业市场
鲭鱼
青花
生活水
经济价值
工业革命
-
描述:
工业革命之前,鲭鱼在欧洲根本上不了人们的餐桌。因为在当时,鲭鱼因为数量庞大易捕捞,被视作一种廉价的鱼类。渔民们常会把它们倒回海里去,或者让它腐烂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鲭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之类的营养物质,因此其商业市场开始迅速发展,经济价值甚至超过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