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遇见
作者: 瑶瑶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偶尔邂逅的茶会。 习以为常的秋日暖阳。 对面的先生看我笨拙的斟茶,善意地微笑着一“你泡的茶颜色真浅,味道也淡很多。”急急问原因。他笑“水温不够,你的心不静,没有耐心。想要一壶好茶,要静下心来,学会等待。” 我们隔着一块蜡染的蓝色台布,上面摆着玲珑可爱的小杯小盏。他浅淡的笑容和漫不经心的话语,却令我陡然一惊。
柴烧,回归自然的等待
作者: suntea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最近看电影时记住了一句话,不管社会多浮华,人还是有回归自然的渴望。金钱、权利是迷人的,但也容易迷失。探寻回归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柴烧,正是一种呼唤心灵回归的艺术。2012年10月29日,我們在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邂逅了台湾陶艺大师许俊翔和他的柴烧作品。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
漫话柴烧“古早味”
作者: Sunren   安图幼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柴烧艺术是一种以土为主传达精神理念的艺术,借由与土之间的沟通,表达作者的思维及感受。一般而言,柴烧的路数可概分为火痕与落灰这两大系。其中走火痕这一路的窑口,对火的温度与火的流向需要有精确的控制,才能烧出创作者想要的火痕与表面的质感,所以烧制的难度与技术较高。而走落灰这一路的窑口,对火的温度与火的流向的管控较为宽松,只要窑内的温度足、落灰量够、可以烧熟陶土与烧熔作品表面的落灰则可。
漫话柴烧“古早昧”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漫话柴烧“古早昧”
陶瓷雕塑贵在创新
作者: 温清民   来源: 海峡姐妹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门市   社团   小学   观鸟  
描述: 陶瓷雕塑贵在创新
台湾雕塑家朱銘及作品赏析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师   张胜温画卷   剑川县   艺术价值   生产技术   木雕艺术   云南省林业厅   精湛的技艺   国梁   工艺美术大师  
描述: 朱铭于1938年出生于台湾苗栗县。 15岁初从李金川师傅学习传统庙宇的雕刻与绘画,30岁拜入台湾雕塑界大师杨英风门下, 朱铭融合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的精神,逐渐发展出超越两者的独特风格。 90年代后,朱铭大师融合文化精神与太极招式的「太极系列」作品,更确立了朱铭在国际华人雕塑界的地位。 自1977年在日本的首次海外个展之后,朱铭积极地前往亚洲、欧美等国外举办展览, 加上1997年应邀至法国巴黎中心的梵登广场以及在其他国家的公共空间的户外展出, 成就了朱铭在世界艺坛的地位。
台湾雕塑家朱铭作品赏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雕刻   台湾   独特风格   中国哲学思想   太极拳   乡土主题   融合   现代雕塑   艺术地位  
描述: 朱铭,1938年出生于台湾苗栗县,本名朱川泰,家境贫寒。15岁时,到镇上的妈祖庙向雕刻师傅学习传统庙宇的雕刻与绘画工艺,30岁拜入台湾著名雕塑界大师杨英风门下。他的作品早期以乡土主题,如《牛》、《牧童》等雕刻出名,融合了台湾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的精神,后期则融合了中国哲学思想,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上世纪90年代后,朱铭融合文化精神与太极招式的"太极系列"作品,更确立了他在国际华人艺术界的地位。自1977年起,朱铭积极地前往亚洲、欧美等地举办展览,1997年曾应邀至法国巴黎市中心的梵尔登广场举办户外展出,成就了朱铭的艺术地位。1999年,朱铭在台北县金山乡创设了一座户
丹霞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海峡旅游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风景区   意会   连城县   石门   大自然     客家   高品质  
描述: 回到武夷山市区,看到的山就如此不同。阳光打在市区西侧的大王峰上,使这个巨大的红色王冠金灿灿,暖融融。一座山就是一顶王冠,一座山就是一头挺立怒吼的狮子,或振翅欲飞的鹰,让这片丹霞地貌既充满了童话色彩,又如一个现代派雕塑家的作坊,而不是如别处那样,常常上演游客们对着某个山峰的轮廓线竞相附会的想象力竞赛。
秋梦一场 遇见泰宁最美时光
作者: 老修   来源: 海峡旅游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风景区   意会   连城县   石门   大自然     客家   高品质  
描述: 秋雨 在古城把心情湿润 游泰宁,碰巧赶上一个绵绵细雨的天,随意在古城街巷走走,放慢心情,不紧不急。街头一尊尊铜雕有的意气风发,有的温文尔雅,有的指点江山,有的挥笔疾书……古城文化的缩影,形象而逼真,在这些雕塑前,似乎能听到那些逝去的无声往事。 古城里有庭院深深的“尚书第”,青色的砖墙在秋雨中泛着光泽,穿行在回廊和宅院中,听着秋雨打在屋顶瓦片上的声音,仿佛走进了一场梦境。
樟脚“油画村”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风景区   意会   连城县   石门   大自然     客家   高品质  
描述: 历经岁月的洗礼,樟脚村的石墙已是一片斑驳。墙上那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呈现出来的红褐、灰白、赭黄、藏青的各种色泽,在散射光下,是那样的多姿、绚丽、缤纷。这些丰富的色彩加上造型别致、错落有形的石屋犬牙交错,层层重叠,俨然一幅古朴、沧桑的油彩画。 樟脚墙石美, 村小风景好。 女娲有遗石, “赤壁”何须烧? 樟脚村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 1 2 3 ... 1895 1896 1897 ... 1924 1925 1926
Rss订阅